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5 23:17:2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⑴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 读一读,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⑶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⑴ 读一读:

  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⑵ 读一读:

  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⑶ 读一读:

  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学生细读课文,读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爱。教师提出问题: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大家讨论。

  (五)再读课文,思考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1)从课文中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找出后自己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同偏旁的字。

  (2)其他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把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互相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

  五、资料袋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研究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时间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钟的站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美丽和神奇)花儿不仅艳丽多姿,供人们观赏,而且,它还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自读,指名读)这有趣的花的时钟,我们就把它叫做花钟(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

  2、看,(出示花钟图片)这就是花钟。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花钟,台北市阳明公园里有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南京、哈尔滨都有这样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今天的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花钟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钟里都有哪些花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哪些花儿。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点击出示图片: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给大家几分钟,选择一两种花快速浏览一下,对它们能有所了解。

  3、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答,师出示一表格)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很多,让我来说一说。

  A、师读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怎样?(太单调了,烦,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大家读一读,可以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等会儿就把这些花儿真正神奇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

  交流过程:(随机出示图片)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B、和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相比,文中这段话的优点在哪里?

  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出了花的形状、颜色,读起来很生动,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种花儿

  师:同样写开花,运用的语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把你喜欢的句子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咱们一边看图一边说,想像大自然中这神奇美丽的一幕。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师:那是不是我们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再看看这段话中的时间描写,你还会发现什么?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大家,就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老师说某一种花开了,你们得说出几点钟,这就是认识花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5、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些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读懂了、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那,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同时也激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花钟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介绍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

  3、师:啊,大自然可真奇妙!当人类了解了这些规律,又会怎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可真奇妙!你来说说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

  师: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位植物学家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勇于创新。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钟,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中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例子有很多,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的绘画作品《托儿所的装饰画》,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

  2、运用自己领会的美术形式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课件《托儿所的装饰画》

  2、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出示作品,——>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引发幼儿表达表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作品

  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哪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画家名字叫米罗(出示米罗像),全世界的人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画的一幅画。(点击画)

  2、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你觉得这幅画怎样,象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觉得颜色怎么样?

  (4)请你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好吗?

  大家起的`名字真不错,都是按照你的感觉来起的,你们想知道米罗自己给这幅画取名叫《托儿所的装饰画》

  3、引发幼儿表达表现

  (1)仔细猜猜看,米罗是怎么画画的?

  (2)好,现在请你们也来画画看,试试什么颜色在一起是很漂亮的。

  4、评价

  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很高兴,觉得你们比大画家米罗还能干呢,very-good ,请你们说说你觉得那幅画有意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看谁来了?一向聪明的一休今天可碰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版书课题。

  二、初读谜语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不足。

  3、指名逐节度,同时正音。

  4、学习谜语1:

  ⑴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一起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呢?

  ⑵看──多媒体出示人──从──众──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⑶读好第一行,二行句子。

  ⑷读读下面两句,大家猜的谜语正确吗?仔细推敲一下。

  ⑸读读团结,力量,学习团,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小组内交流。

  ⑹指导朗读。男女赛读,同桌赛读,及时作好评价

  5、学习谜语2、3:

  ⑴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替一休解决了第一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⑵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谜语来学一学。

  ⑶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和作出色的.小组。

  ⑷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谜语2,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

  学习谜语3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

  ⑸同样的方法交流谜语3。

  三、指导朗读

  四、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选卡片填空。

  五、练习写字

  1、描一描,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

  3、交流。

  六、扩展

  1、三个谜语出给别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比赛目的: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建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充分调动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二、参赛对象:

  1979年1月1日后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师。

  三、比赛方式和比赛地点:

  分组分科命题,赛后集中评比。语文、数学、英语在崇德楼3楼计算机房1,其它学科在机房2,具体座位到时见座位表。

  五、比赛时间:

  1月7日(周三)下午3:00开始。

  六、比赛要求: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6.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二)课件制作

  1.参赛教师自己准备U盘拷入相关教学课件资源,比赛时计算机房网络关闭;

  2.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3.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5.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七、考核评分:

  1、由教务处组织评委评分(评委名单另行通知)。

  2、评分时课件去掉老师真实信息,采用编号;

  3、根据比赛成绩评比出一、二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照样子,把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投影、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膝下有黄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对,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尊严的人他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9课尊严。

  4、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故事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于是,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马上烧火做饭,款待他们。面对久违了的可口饭菜,有一个年轻人却是那样地与众不同……

  2、年轻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3、指名个别读书

  4、简单评价、纠正错误读音并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句子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语言和动作描写: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三)、理解关键词句。

  1、教师引导:他的言行博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尊重。

  2、指名读课文。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6、教师小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读句子)

  板书:最大的财富

  7、师问: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8、师小结:尊严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样的人生一定会更充实更美丽。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感动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

  2、学生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设计理念]:辛弃疾有诗云“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正是对本文诗意美的真实写照。如何探讨本文意境,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咀嚼本文哲理呢?我觉得可用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即鸟瞰(整体把握),解剖(捕捉品味、细细探究),会通(融会贯通、探究成因)。而且,设置情景,引导体会。主要是三个环节: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教学设计]

  一、动画导入课题,名言明确方向

  以介绍珍珠鸟的动画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冯骥才的《珍珠鸟》”。作者到底与珍珠鸟是如何建立情感的呢?珍珠鸟与作者关系如何?这又蕴涵着什么深刻的哲理呢?整篇文章极富诗意美、情理美,语言耐人寻味。这美可用海明威的一句话来形容:“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吧。”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事情或情感方面概括,最后,教师激发一位学生以“我终于取得了珍珠鸟的信任”为题,以我的情感为线索概括全文。

  过渡:我之所以能取得珍珠鸟的信任,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关爱。那么,文中哪些语言能体现作者喜爱小珍珠鸟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

  三、深入品味,融会贯通

  1、捕捉动情点——感受作家之心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边思考:哪些语言特别能体现作者喜爱小珍珠鸟的情感?

  教师示范,动情点之一: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不惊动”写出了我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打扰小鸟的生活的心理,“决不”突出了态度的坚决,表现了我对小鸟的'喜欢。

  学生句读相关语段,并进行赏析点评。

  过渡:作者对珍珠鸟如此的细心,关爱有加,小鸟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

  2、寻找精妙处 ——想象小鸟之心

  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珍珠鸟的语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鸟,追寻小珍珠鸟从怕“我”到亲近“我”的心路历程。

  温馨提醒:可以从小鸟的动作、神态和它对父母的态度着手。

  先由学生说说小鸟的心理变化,引导点拨,主要有怕、亲近、信赖三个环节,再创设情境,进行说写训练:

  情境①原文: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大鸟说:______

  小鸟说:______

  情境②③反而友好的啄两下我的手指,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

  情境③难道在做梦?它会做什么梦?

  小结:(不写之写)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最长。

  过渡:此味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作者与珍珠鸟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这深邃的哲理仅仅只适用于“我”和鸟之间吗?请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3、咀嚼哲理处 ——体验自我之心

  结合课文深入思考,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呢?这深邃的哲理仅仅只适用于“我”和鸟之间吗?

  投影显示图片,人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说说身边的故事。

  四、总结:成为阅读的主人——当无声的铅字优雅地敞开在面前时,我们能够尽情畅快地品味,随心所欲地想象,自如从容地思考。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登高》教学设计2。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为了更好地诵读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高》教学设计2》。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分析鉴赏: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

  指名背诵。

  学以致用: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

  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布置作业:

  1、背诵《登高》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09

关于教学的设计方案10-1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