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⑴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⑵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⑶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⑷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新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小小的船》。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本课识字环节,就是让孩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句、学词中识字。如学生在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边读边看中就熟悉了生字坐读音与字型。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在课件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使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如,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七星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动脑筋想办法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指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乌鸦的表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器具等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趣导入,质疑
1、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它既然这么聪明,谁愿意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故意出错比较区分喝和渴字。
(板书:乌鸦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还有时间就读第三遍。
2、指明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师(实时提问)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乌鸦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头办法怎么办渐渐
2、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找字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理解到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他为什么口那么渴呢?
2、表演、体会(怎么想、怎么说)
3、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读。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1、体会读。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此时的心情。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2、齐读
(三)学习三、四句
正当乌鸦准备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时,这时发生了什么?
1、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出来的?(板书: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2、「出示课件(三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3、练习说话:既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4、体会读。生再次当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喝不着水的心情
5、指导朗读怎么办呢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学用笔标记下来。
(四)学习六、七句
1、学生帮乌鸦想办法。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2、读课文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板书:放石子---喝着了)
乌鸦把小石子________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______升高,乌鸦就喝喝着水了。
3、结合动画理解一个一个。
4、学生做实验并讲解理解渐渐。
5、用渐渐说话。
齐读课文。
6、师范读,生评价总结
7、学生感悟读这两句话。
五、进入角色,演诵课文。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1、齐读全文
2、配音乐做动作
3、进入角色,结合动作背诵课文
4、配头饰和服装表演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七、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喝着了
动脑筋
想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了解作者和作品。
⑵ 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⑶ 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2、技能目标:
⑴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⑴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⑵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懂得正确利用媒体,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学习利用信息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发挥“单元导读”的导学功能
带领学生走进信息世界,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帮助学生搞明白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背景、自身需要、学习目标。单元导读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触及的都是信息,”“我就被信息所包围”的感受;生成“让我们马上开始关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态。一句话,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
三、用活“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活动建议”
(一)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
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认真读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展开研究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概括能力自主阅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根据第三条建议做活动准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些材料,提取现代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信息,作为论辩发言的材料。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比如,通过访问专家、亲身体验等形式,进一步搜集资料,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
“活动建议”第二条是“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用活这条建议,首先是在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注意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不要满足于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三)灵活选用辩题,重视前期准备
活动建议第三条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用好这一形式,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论辩主题;二要重视论辩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订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正、反双方的资料。论辩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论辩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论辩提高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四)拓展活动内容,体会信息对学习、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选用的活动建议是面向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针对当地、本校或本班的实际,设计感兴趣的活动。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关心”新闻摘要活动,感受现代信息的影响;做“购物方式的变迁”调查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等。农村的孩子可以开展“与致富专业户零距离接触”,看他们是怎样获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什么好处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四、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可指导学生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研读例文,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教师可再进一步举例激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搜集信息、善于发现问题。像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校园文化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学生近视情况及形成原因的调查,预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校园童谣的研究……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二)选定主题,制订计划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几乎都感兴趣,思路打开后,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离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结论,像“有没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尽量浅、小,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例如,“从玩具的变迁看小学生的消费观”“环保与卫生习惯的内在关系”等。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由于是第一次订研究计划,教师要具体指导,可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分“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组员分工”等方面。
(三)搜集信息,分类整理
计划确定之后,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里搜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也可以从书报上摘选、从网络上搜索等。例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接着,小组成员要一起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已有的资料删去,新的保留;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留下,然后归类整理。
(四)阅读资料,形成观点
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五)研究写法,撰写报告
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奇怪的东南风》语言生动形象,写作思路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语言平实,写作思路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得出结论”。两篇研究报告写法虽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
进行活动的评价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变化,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
活动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编辑成册,把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呈送相关部门。
下面节选我们上学年《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听课笔记如下:
环节一:阅读报告,习得方法(一课时)
一、出示自学提纲(教师简短导入新课后出示)
1.读一读,想一想:两篇报告研究的各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2.读一读,议一议:作者是怎样搜集信息的,又是怎样利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
3.读一读,比一比:两篇报告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自学(师提醒学生)
第一个问题适合个人自学;第二、三个问题应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要点,并抓住小组未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问题要学生讨论)
1.搜集信息的方法:
《奇怪的东南风》:观察、记录、听医生解释;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阅读书报、上网、调查访问、其他。
2.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东南风》:通过对搜集到的“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两项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刮东南风爸爸便咳嗽,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逐条分析,进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3.关于研究报告写法(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此处下了工夫):
第一篇: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第二篇:问题提出→调查→整理调查情况和资料→得出结论。
第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第二篇语言平实。
两篇报告写作思路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都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环节二:研选主题,制订计划(一课时)
一、教师举例开启思路
1.英国的波义耳无意中发现紫罗兰花遇酸变成红色,便潜心研究,最后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酸碱指示剂。
……
二、结合实际,选择课题
1.分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班内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选题的范围还是比较窄,思路没有打开,教师就选题范围、选择课题适时点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1)选题范围发散:如,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2)选择的课题发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读书氛围与孩子成才的关系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调查;③单亲家庭中孩子心理特点的调查与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⑤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校园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②本校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和建议;③预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④学生课间活动的调查与研究;⑤校园童谣的研究……
三、组成小组,编制计划
选题相似或相同的学生自愿结成课题小组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出示研究计划的例文──第六小组的研究计划,帮助学生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第六小组的研究计划
环节三:按照计划,课外搜集信息(略)
环节四:方法迁移,学写报告(一课时)
一、阅读信息,形成观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学习处理信息。
1.组内交流信息,汇总信息。
2.阅读信息,筛选信息。筛选的标准:(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资料,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3.分类整理,形成观点。(1)对筛选后的材料再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观点;(2)整理后的信息不足以形成观点、得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信息;(3)补充搜集,充实观点。
二、利用信息,学写报告
1.充分讨论,准备撰写。(1)研究报告的标题可以像第一篇研究报告那样有正、副两个标题,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样只有一个标题,简单醒目;(2)引用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报告中怎样安排;(3)研究结论是什么,怎样表达这一结论;(4)研究报告的写法。
2.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组内执笔同学;(2)小组集体讨论定稿。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编写了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它们依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幸福、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重在讲北京的夜景亮,用许多优美的词语来描写北京的夜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会到祖国首都的辉煌亮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然后联系实际,拓展到我们的家乡的夜景也一样美,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难点:
词语句子的理解,感受北京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对首都北京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词卡,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北京不但白天很美,到了夜里更美,北京的夜景到底有多美,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
二、初读识字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2.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3.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如:
(1)拆合法识字:烁、辉、夺、扮、幢、府
(2)换偏旁:优—犹 换—焕
(3)相同偏旁归类识字:烁、煌、焕
三、写字指导。
(1)指导写正确。 “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并且学生容易把“辉”“煌”两个字都写成“光”或着“火”。
四、初读感悟,学习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北京哪些地方亮了。
(1)、师配乐范读,生勾画。
(2)、生汇报。
(3)、你刚才在勾画词语的时候都去看了北京哪些地方的灯光呢?你觉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呢?
(4)、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机动学习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请你自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北京亮的词语。
(2)说说读懂了什么词语或句子,并读出有关语句。(生汇报)
(3)提出没有读懂的词句,或与课文有关的其他问题,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教师选择小组讨论中有关重点词句的问题或者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全班交流。(金碧辉煌说明了什么?‘勾画’和‘轮廓’是什么意思?)
(4)教师出示课件相关图片,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或者让学生指着课文插图,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有关画面。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如,“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轮廓”。
4.自学课文其他段落: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联系课文,体会“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5. .再次自读课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夜晚的北京。(明亮、辉煌、美丽、繁华等)结合学过的有关北京的课文(如,《北京》、《我们成功了》和本课),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6.引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让学生练习给录像配解说词。)
五、积累运用
1.激趣。看到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惊叹道:“哇,好美啊!”却不能用自己的话把它的美丽描述出来,课文是用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呢?
2.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
高大的建筑物 绚丽多彩的广告 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川流不息的汽车 繁华的大街 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桥 一束束灯光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3.除课后列出的词语外,还可引导积累运用以下词语:
勾画 轮廓 犹如 装点 繁华 装扮 古老 年轻 倒映 一幢幢 一座座 一束束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川流不息
4.读“我知道”中的两段话,引导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六、实践活动
选择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用一幅画表现词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潘融和符耀熙的诗句。)
潘融:春天在那蔚蓝的天空上,你看那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地跳着春的舞蹈。
符耀熙:春天在那各式各样的风筝上,她给了风筝无尽的生命,让她们在天空中尽情飞翔。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到三遍,认生字,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课件出示生词)
师:这些词语都会认了吗?先自由地读一读。
(指名读生词。)
师:生词都认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指名分节读全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
师:现在明白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吗?
生:风筝指的就是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
生:蝴蝶和蜻蜓围着花儿飞来飞去,就像花儿放的风筝。
师:我们认识了生词,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了。也弄明白了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已经学好了这首诗呢?
生:不是。
师:那么怎么才算是读好了这首诗呢?(板书:读)
生:要有感情的读。
生:要读出问题。
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光要读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我们就叫“品读”。(板书:品)
你们看这个“品”字,三个口字,不正是让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吗?
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品读一番吧!
三、品读诗歌。
第一节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节。
生读“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
师:当你读这一句的时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生:我觉得很高兴,很快乐。
师:那你就试着把这种感受读进去。
(生再读。)
天空蔚蓝而辽阔,风儿轻轻地吹过脸庞,多么让人舒服呀!大家一起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诗句里去吧。
(生齐读)
生接下去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盈盈的草坪。”
师: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生:这样写有意思一些。
生:这样写读起来顺口,又容易记住。
师:我们读一读看看是不是真是这样。
(生齐读)
生:“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显得更加轻快一些。
师:谁来表演一下“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是怎么样的?
(生上台表演。)
生:我认为他表演得不好,他只有动作没有语言。
师:那你来试一试吧!
(这个学生上台来表演,边蹦蹦跳跳边喊着“哦!放风筝咯!”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样轻快的感觉来。
生接着读“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生: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师:那我们首先来说说“渴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希望的`意思。
生:就是渴望,非常想得到。有个成语叫“求知若渴”。
师:好,弄清楚了渴求的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生:他们渴求自己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些。
生:他们渴求风筝把他们的理想也带上蓝天。
生:他们渴求更多的快乐。
生:孩子们一个冬天没有放风筝了,现在终于到春天了,总算可以放风筝了。所以他们很渴求。
师:“放风筝”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事情,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渴望放风筝的那一刻的快乐和自由的感觉,是吗?
师:我们怀着这种激动和渴求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大家想不想再齐读一下这一节?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生:想。
生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生齐读第二节。
“这时,我们跳着,嚷着,远处的花儿也一样高兴。它们对我们说:“你们瞧,你们瞧,我们也会放风筝。”
师:请注意,花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生再读。
师: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一生练习朗读。
师:看样子,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第三节
指名读。
师: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生:还有的停在花枝上,好像风筝被挂住了。
生:还有的冲向了天空。
生:还有的落在房顶上。
师:看样子这个风筝是断了线的。
生:还有的在空中跳着“8”字舞。
生齐读这一节。
师:花儿能让蝴蝶、蜻蜓、蜜蜂等等围绕着它们飞高飞低,一定是有一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们,这根无形的线是什么呢?
生:是花的香味。
生:是花的花粉吸引他们来采蜜。
生:是花的形状很漂亮。
师:是啊,是花儿的芳香和美丽深深的吸引着小昆虫们。
第四节
指名读。
师:“突然,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和前面的“我们叫着嚷着”这两个“嚷”字是一样的意思吗?
生:“我们叫着嚷着”的“嚷”是很高兴的意思,“一个小朋友嚷起来了”的“嚷”是说他急着告诉大家他的发现。
师:那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他的感情来?
生再练习朗读。
师:我们把整首诗来读一遍吧!
生齐读全诗。
四、拓展发散
师:在善于想象的孩子眼中,花儿也会放风筝,在生活中,一些平凡普通的东西,如果加上了想象,就立刻变得富有情趣了,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师: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生:有一天,我和妈妈去逛菜市场,这时,一辆摩托车开进来了,我想这摩托车司机大概是把菜市场当成了赛马场吧!
生:我在放冲天炮的时候,冲天炮一下子冲上了天空,真像小火箭啊!
生:有一天下午,我在窗边看天上的云,发现天上的云一层一层的,好像电影院的座位一样。
同学们,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做一个有心人,你的世界会变得更加情趣盎然。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 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⑴ 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⑵ 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⑶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⑷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
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⑴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⑵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⑴ 齐读;
⑵ 自由读;
⑶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① 角色:坐车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⑴ 分担角色;
⑵ 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3、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09
关于教学的设计方案10-1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