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1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
1、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
2、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3、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
教学设想: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应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同时要精心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并进行体验,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教学设计:
一、父情体验,激趣引读。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也许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并不经意,但在特定的环境中,那种对亲情的感念便会涌动在我们的心田。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再体验一下这种温情呢?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诵读积累,寻找亲情。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设问:找出文章中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哪一段,朗读体验并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背影”你感受到了什么?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作者写得最为动情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因为此时作者写得最为详细:先写外貌(写衣帽)然后写动作,用特定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感受: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三、合作探究,品读亲情。
设置问题情景一:
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主要表现在浦口送别中,那么在这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面没人。
(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设置问题情景二:
那么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真切理解,真诚感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设置问题情景三:
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最深,从而着力地进行描写?
在祸不单行的家境中,父亲在谋事和送行二者之间他将儿子的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是何等的爱子之心!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父亲还要安慰儿子,送行时又细致入微地关照。买橘子要过铁道,体胖的父亲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想到这些,就在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时,“我”的良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所以“我”哭了,父亲此时的背影便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设置问题情景四:
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
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衬,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体验拓展,回味亲情。
1、体验拓展:
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
2、回味亲情:
(放背景动画《懂你》) 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五、小品表演,走进“父亲”。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找出文中这一情节的语句。自己加以朗读,仔细体会,发表看法,畅谈感受。
也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现生活中父母的亲情,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
2、课外延伸:
①背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一段。
②体会结尾处作者的情感,为作者写一封回信给父亲。
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或祖辈疼爱自己的文章。
④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
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解题:
1、作者简介:(略)
2、写作背景:(略)(多媒体出示作者行踪简图: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学生交流,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教师在学生郎多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
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五、学习探究,研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稳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
2、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
3、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
(3)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04-11
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设计优秀11-18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04-06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0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优秀6篇)12-06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7篇05-10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10-06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10-06
朱自清《小草》教学设计07-22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