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 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 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 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⑴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⑵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 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⑸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⑹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⑴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学习第2、3自然段:
⑴自读。
⑵议一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变化?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⑶说话训练: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会……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父亲会……
⑷师小结。
2、学习4~23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4到2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⑵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动的句子。
⑶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⑷小结:
对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指名读。
③比较句子,你更欣赏哪一种表达方法?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
④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⑤小结。
⑥读一读这首诗。
对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生合作读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从这句话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师:父亲不顾一切地挖,儿子坚韧不拔地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一起。凭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不仅一家团聚还救活了其他13个孩子,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体会父母之爱
推荐读《背影》、《游子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 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 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③ 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 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 朗读指导。
⑷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 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④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⑤ 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38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⑥ 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⑸ 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⑹ 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① 出示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b、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② 师: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③ 朗读。
⑺ 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① 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② 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 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④ 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⑤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1、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3、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2、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父子深情。
2、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重点: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师口述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谈感受。
手机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衔接导入,引出课题:
师: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划记下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用横线划记下来,表现儿子了不起的用波浪线划记下来),旁批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三、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相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挖。
师: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反馈。
师引读:
师:他挖了8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他挖了12小时,在夕阳照耀下的废墟里,你仍看到一个疲惫不堪但坚持不辍的身影,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24小时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即将来临,在昏暗的废墟中,你仍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父亲的悲伤与坚定。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3、相机指名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4、相机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很多人都来阻挡父亲的部分(第5-10段)。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恳切、期盼)
师生分角色读:从“段5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至段10精神失常了。师读众人说的话,生读父亲的话。
5、师: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把父亲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吗?
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父亲----(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想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齐诵。
四、抓重点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接上文背诵,师引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板书:儿子
3、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相信,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他对父亲特别的信赖。
师板书:只要……就……
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师板书:等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又会与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师:8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又渴又饿――生接
师:12小时过去了,阿曼达,这里黑极了,我害怕――生接
师: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们都会死的,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我们了――生接
4、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让别的孩子先出去,阿曼达是多么无私呀!
5、师:当父亲与儿子经过生离死别再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惊喜、激动)
6、分角色朗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一生读父亲的话,一生读阿曼达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7、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动、自豪与喜悦之情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8、师: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信赖,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板书:父子情深
9、师:(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赖。)
五、小结: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请牢牢记住,在生命的旅程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总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和你在一起,总有许许多多深爱着你的人和你在一起。让我们告诉自己,告诉汶川的同胞们,不论生死,不离不弃。(播放由成龙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高潮部课件。)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不离。师生齐读《生死不离》高潮处歌词。
六、作业: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书: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在一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
(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10-0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2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10-2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10-2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10-0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10-06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01-1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3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