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学习统计,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认识统计表,获得统计的结果。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唤起意识。
师:学校读书节你读了那么书,要知道同学们最喜欢那些书,我们怎么办?
生:统计……
师:具体方法?
生答
二、提供探索,激活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怎么整理?
生说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再熟知方法。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是“分类理一理”。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你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航模组各多少人,怎么整理制表?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同学最喜欢哪几门功课?
师:请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生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2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呢?
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 20xx年4月
年份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20xx |
人数(万人) | 24 | 18 | 30 | 36 | 36 | 54 | 60 |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
出示马鞍山师范附小四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四、拓展。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师:孩子,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看(课件出示树的年轮)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五、教学反思。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设计10-07
统计教学设计10-07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3-26
统计教学设计(15篇)10-06
统计教学设计15篇10-07
三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10-07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0-07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2-22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1-01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