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12:53:0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两步乘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今后进一步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会用表内乘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体操表演的情景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的一个问题:3个方阵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学校开展运动会竞赛图片

  1.课件出示学生练广播操的三个方阵的主题图,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探究其它的解决策略

  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会有:每行有10人,有8行。每列有8人,有10列。有3个方阵。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两个方阵有多少人?三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最容易思考的解决方法:先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策略。预设:学生可能探究出以下几种策略:①把三个方阵作为一个整体横向看,先求三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再求8行有多少人?② 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一共有多少人?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热爱体育运动的思想教育。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及时演示课件,让学生清楚看到方阵中的每行、每列。主题图为学生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发现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可以分步也可以列综合算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三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很强。所以,在学生汇报方法的时候,教师及时演示动态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信息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3.优化解题方法。

  4.小结: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鸡蛋问题,指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让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第1、4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比较这几种方法找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学生总结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探索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

  同一应用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就会找到不同的“思路”,并能从“多解”中通过“比较”,找到“巧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先想后说,能完整、准确、有条理地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的训练,有利于规范学生有序严谨的思考过程,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掌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板书设计

  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1个方阵有多少? 3个方阵一大行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行?8×10=80(人) 10×3=30(人) 3×8=24(行)3个方阵有多少人? 3个方阵8大行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80 ×3=240(人) 30×8=240(人) 24×10=240(人)8×10×3=240(人) 10×3×8=240(人) 3×8×10=240(人)

  (里面的问题都是用纸条贴出来的)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整堂课,我始终贯穿着阳光小学举行体育运动会这一主线,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说说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再配合课件动态演示每种方法的每个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说算式的意义、说思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本节课中我觉得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清晰地理清解题思路及用不同的解决办法方面掌握得比较好。

  3.本节课中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交流之前,我都会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序思考的习惯——在交流时,说说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听,这样才会发现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4.由于我本人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是很强,课堂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练,不时过于罗嗦。学生能说的问题,我总生怕他们不会,而“扶”得太多,没做到“扶放结合”,有时还没做到关注全体;课堂上我给学生的激励语言还是比较少,该表扬时又忘了,没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是我今后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5.本节课我基本上是上得比较扎实,学生也有些所获,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学生解答出第一种方法后,我会让寻求到第二或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自己上台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有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更能加深理解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提高自己课堂的驾奴能力。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至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悟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3、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温州乐园图】

  成人票:90元人;

  儿童票:半价(1。4米以下)一天的售票情况

  成人票儿童票

  上午280张一天共80张

  下午150张

  1、师:请你观察这副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同级运算:共售出多少张票?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加减)

  儿童票共卖出多少元?(乘除混合)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共需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

  (一)生汇报

  (一步计算的可以直接解决。)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儿童票卖出后共得多少元?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共需多少元?

  (二)同级运算

  1、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问题一: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

  问题二:儿童票卖出后共得多少元?

  (1)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生汇报

  师: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题目。

  课件出示:

  A成人票上午卖出280张,下午卖出150张,儿童票一天卖出80张,成人票比儿童票多售出多少张?

  B成人票90元,儿童票半价,卖出80张儿童票共得多少元?

  (3)独立思考解决。分步列的同学能不能试着列成综合算式。

  (4)做好了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

  (5)生汇报算式

  师:你是怎么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先算这一步?还有不一样的算式吗?

  A180+120-80180-80+120120-80+180

  =300-80

  B90÷2×8090×80÷2

  师:观察这些算式,他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两级运算

  师:如果把加减乘除混在一起又怎么计算呢?请你们来解决一下第三个问题。

  问题三、买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一共要多少元?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展示生汇报:90÷2+9090+90÷2

  =45+90=90+45

  =135=135

  师:这里有两位同学做的,他们这样算对不对?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吗?

  师:他们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什么?为什么都先算除法?

  师:这两题的运算循序和前面这几题有什么不一样?

  预社生:有除法和加法在一起,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师:那跟减法在一起呢?乘法跟加减法在一起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1、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100×3+10200-10×516-20÷2

  (1)师:这些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师:你能不能联系生活,来解释一下。选择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加减乘除在一起,我们按照怎样的循序来计算?

  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l0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理解每一步过程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72÷4÷3 96÷2÷6 135÷3÷5 168÷7

  2、解答问题。

  (1)学校图书馆买来《海底世界》系列丛书24本,放在3张阅览桌上,平均每张放几本?

  (2)商店里有90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水果箱里,每个水果箱装多少千克?

  (3)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解决问题。

  (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

  ①一共有60人表演团体操,②平均分成2个方块,③每个方块里又分成5个小圈。(或一共有10个小圈),④也可能出现,每个小圈有6人。

  (2)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依据以往的知识,结合”旧知铺垫”的准备题,可能提出:①每个方块有多少人?②每个小圈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对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60÷2=30……每个方块有多少人。

  30÷5=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通过引导,得出60÷2÷5=6(人)

  ②5×2=10……每个方块有5个小圈,2个方块有10个小圈。

  60÷lO=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4)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获得成功体验。

  三、巩固运用

  1、课本第100页的“做一做”。

  这是一个图文结合的情境题,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收集信息数据。

  (2)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

  960÷6÷8=20 960÷(6×8)=20

  先解决“一共可以装多少盒”,或先解决“一箱装多少个杯子”,再解决可以装几箱。

  2、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

  ①认真审题,收集信息数据。②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③列综合算式计算。完成后,展示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4、15、16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分析问题的两种策略

  1、出示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精神真不错,看得出身体棒棒,调查一下,你们平时有哪些锻炼身体的方式呢?

  学生简要举例。

  教师谈话:身体棒棒,我们才不怕挑战,不仅如此,在这些活动中,还蕴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跑步的情景吧!

  2、收集数学信息。

  (1)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课件上强调显示数学信息:每天跑两圈、每圈400米、一个星期(7)天。

  (2)提问: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课件上强调显示: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解决问题。

  (1)审题指导。

  教师谈话:请仔细默读这些信息和问题,想想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预计学生理解题意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感受审题这个环节,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师谈话: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已知信息和问题。

  视学生状况适时结束审题,进入解决环节。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教师谈话: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做出解答,做完以后根据大屏幕上的问题回想一下你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解答,大屏幕显示反思提纲: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③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运算方法?

  4、提炼解题策略。

  全班就反思提纲进行汇报。

  (1)教师主要就①展开详细的追问,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A、综合法:“你是读到这两个信息就发现可以求……呢还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要先求……?”如果学生回答是前者,则继续追问:“哦,你是读到……和……的时候就发现可以求出……,当继续读到……的时候你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逐步显示框图,教师借助框图梳理分析方法:“原来这位同学是从已知信息出发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当他读到……和……的时候就发现可以求出……,当继续读到……的时候又发现可以求出……。”

  课件框图举例:

  “还有没像他这样也是从已知信息出发来进行分析的?”……

  B、分析法:“你是读到这两个信息就发现可以求……呢还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要先求……?”如果学生回答是后者,则继续追问:“你是读完以后根据问题想到需要先求……,怎么解决的呢?”

  课件逐步显示框图,教师借助框图梳理分析方法。类似A的步骤。

  (2)对②的汇报一般不做追问,对③的汇报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引导表述,例如:跑道一圈400米,两圈就是两个400米,求两个4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表述检查这种运算是否合理,加深运算意义的理解,但不做过多追问。

  在汇报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400×2=800(米) 800×7=5600(米)

  方法二:7×2=14(圈) 14×400=5600(米)

  方法三:400×7=2800(米) 2800×2=5600(米)

  答:一个星期(7天)跑5600米。

  (3)教师小结:

  (结合框图进行小结)面对问题,我们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它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

  还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告诉了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

  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初步应用分析策略,感受两种策略的作用

  1、出示教科书第99页例1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教师谈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提问:谁能将已知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教师谈话: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做出解答,做完以后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大屏幕显示反思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怎样分析的?

  3、全班汇报,感受策略。

  学生汇报分析方法和解答。

  4、列综合算式。

  教师谈话:能将你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5、小结:刚才我们使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一种是从信息出发边读边想,一种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又对又快地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强化巩固解题策略

  1、解决第103页第9题。

  (1)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2)根据大屏幕的问题进行回顾与反思: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怎样分析的?

  (3)小组就列式和大屏幕问题进行交流。

  (4)全班汇报。

  2、教科书第101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1)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2)全班汇报。主要汇报分析过程和列式。

  四、全课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两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分析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教师梳理。

  五、机动练习

  教科书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题。认真读题。独立解决。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06-24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10-08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04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0-06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1-17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05-12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06-09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10-08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09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