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
4、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四、感受作者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五、研讨课后问题
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点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这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
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
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
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
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
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未尽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应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政哥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2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义章内容。
2、学习作凝茧。轻灵、简洁流畅的风格。
3、明确作观点,理淸文章脉络。
4、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州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1、引导学生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人一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聿—(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资料助读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戌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著有〈中外纪闻〉。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初步感知
生禹注解。
如释茧负:好像放下了沉里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人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W苦。多川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初步感知。
(1)“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2)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5)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笫三部分:(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合作探究
(一)探究文本
1、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亊;反:该做的亊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茧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亊没有办……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对于他人便有了责任。对亊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亊,而且力世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亊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届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亊,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领会“大抵天下亊,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川。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分析,点明了二荞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4、参考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川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这些引川说明了什么?
古语——如释茧负。俗语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名言:孔子——无人而不自得。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茧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6、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人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N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若州了两个“凡届”,槪括了所有的责任。
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写作特色
1、论证严谋,思路淸晰。
纵观全文,作ff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亊、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递。
2、凝茧的语言风格。
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愤,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茧风格。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N忧民、以夭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茧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州。
3、巧妙地运川排比。
本文多次运川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
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H、不仅多,而且川得巧妙灵活:不强求句式的表面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_整句式。
(三)走进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篇文聿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史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遵守纪律、孝敬父母、稃茧老师等等)。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2、小组合作讨论,感受本文说理的清晰透彻、语言庄重又灵活的特点。(难点)
3、结合生活经验,辩证理解人生苦乐,初步形成尽责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生在世,总是苦乐掺杂,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谈谈,你觉得人生最苦是什么?人生最乐又是什么?
2、今日,看看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字词积累
(屏显:揽失意契约……强调:契约悲天悯人)
三、知人论世
(屏显: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四、自学任务
这单元要求同学们学会略读,我们在《驿路梨花》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都尝试过。《最苦与最乐》也需要同学们进行略读,文章1200字左右,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读完文章,边读边理清文章内容。
师总结:在梁启超看来,最苦之事是负责任,最乐之事是尽责任。在此基础上,梁启超还进一步解释了我们可能会存在的两个问题,论述十分严谨又充分。
五、文体特征
1、那么,从体裁上来讲,本文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议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小说有三要素,那么议论文也要把握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所持观点、看法。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有时有明确的语句,有时需读者去提取、概括。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能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么?
(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
3、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理论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
4、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学生有所了解即可,着重强调中心论点。)
六、自读任务
在梁启超看来,尽责任方能得苦中真乐。大家认同这个观点么?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观点表达得入情入理,让读者看完后就心悦诚服呢?我们可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的具体语句加以分析。提醒,这是一篇自读文章,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将课文旁边的批注利用好。(生找)
小组合作讨论。
师明确:
①排比设问开头,引起读者思考。
(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②举例论证:易于读者接受。
(举生活常见例子: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充分论证“人生最苦在于责任未尽”的痛苦。)
③引用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形象表达“尽完责任”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说明志士仁人和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日日尽责,日日苦中得乐,从而证明“人生最乐在于尽责”的观点。)
七、感悟思考
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中“人生苦乐”的理解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4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自学,夯实基础
1、注音:
契(qì)约揽(lǎn)大抵(dǐ)悲天悯(mǐn)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得志。失意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未尽责任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负责任_____,而不能____逃避责任______。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②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③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④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5
一、总体构思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设计
1、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2、教学流程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
③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4)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①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②分析课文: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6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教学过程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④曾子还说哩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尽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论证思路严谨。
2、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最苦与最乐
最苦——未尽责任最乐——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课本有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名为<少年中国说>,文章中作者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精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段话句子内容人小到大,从部分到全体,步步发展,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梁启超的另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再次领悟作者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和他那流畅,凝练的语句,语势。
二、正课:
1,整体感知课文,将课文发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2、讨论明确、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答: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3)"翻过来看"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答:起过渡作用,由第一部分论"苦"过渡到第二部分论"乐"。
(4)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苦与乐的呢?
答:作者认为:"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就是说快乐与责任是分不开的,快乐是建立在责任之上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
(略)
4、小结:
本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作为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思想文化的深厚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在文中洋溢出来。
5、板书: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1)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中心论点)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8
一、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 学习本文讲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3. 品味、学习本文凝练轻灵流畅亲切富含哲理的语言风格。
二、 教学方法
活动式教学法;运用“实话实说”的活动形式组织课堂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激趣解题
1.老师提问: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关作者梁启超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两遍;查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
2.师生交流讨论。
(三)、 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教师设计好关于课文1—3段的6个问题;并把它们分别写在纸条上;各组派一个人抽签选定问题。 2.学生品读1—3段;思考讨论问题的答案。
3.设计的问题是:
①第一段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你能仿照这种句式仿写一两句吗?
②文中第三段说“人生 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自己感受过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④在这几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找出来;简单赏析一下。
⑤课文写最苦的内容写了两段;为什么写最乐的内容只写了一段?
⑥读了这三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两三个来。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活动操作要领:教师(主持人)依题号顺序提问;抽到本题的嘉宾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见;其他嘉宾和观众可以发言补充或争鸣讨论。教师做相机点拨;掌握控制好讨论交流的话题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场又不可任由对话偏离话题。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全班学生思考: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②前三段写的什么内容?
2.集体讨论问题①②
(二)、研读课文 品析交流
1.教师组织分组、抽签、定问题。
2.学生根据抽到的问题;品读课文相关内容。
3.设计的问题是:
①前三段已经讲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四五段还有必要写吗?为什么?
②举例说明“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⑤以“梁启超;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组选派一个人做“实话实说”活动的嘉宾;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观众。开展实话实说活动。
5.操作要领同上。
(三)、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苦与最乐作文05-30
(推荐)最苦与最乐作文01-12
最苦与最乐作文【精】01-12
最苦与最乐作文[优秀]01-12
最苦与最乐作文[精]01-12
最苦与最乐作文15篇05-31
最苦与最乐作文15篇(必备)01-13
最苦与最乐作文(共14篇)01-13
最苦与最乐作文(集合15篇)01-04
最苦与最乐作文合集(15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