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让学生领会选材,取材的要领。
3、让学生品味、欣赏本文的精彩之处。
教学的重点、难点:
新闻的选材、取材怎样才能别出心载。
教学的辅助: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录像片断。
2、在网上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
教学流程:
一、观看香港回归倒计时有关录像片断,引入课题。
1、所选录像片断,反映出人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香港回归的精彩场面(长度5分钟左右)。
2、学生谈一谈自己看到香港回归祖国一刻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中华民族曾经拥有四大发明,大唐盛世的骄人成绩,但由于晚清政府闭关自守、软弱无能,自从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的羔羊,香港被英国帝国主义割据占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大陆,但香港仍然被割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祖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中国人民可以挺直腰杆,从英国帝国主义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来。1997年7月1 日,这天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高兴的日子,香港回归,这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子孙开颜的瞬间。
3、课题引入:
怎样去报道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别了,“不列颠尼亚”》,在众多的报道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的新闻中,这一篇荣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并成为入选高中课本的唯一一篇,这是为什么呢?
二、研究本文写作特点,赏析精彩之处: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己分析研究,看一看本篇新闻有何特点,做好旁批。
2、课堂具体做法:教师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题目、选材、选取的角度,场面描写,语言特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由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要点板书到黑板上。
3、板书设计:
①题目:拟人手法,突出自豪感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象征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终结。
②选材、取材:
独到,别具一格,英方撤离的角度,选择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突出历史意义。
对比突出意义,升——降
③场面描写:
对比
港督旗帜:“日落余音”中降下,另两面升起
日落仪式:“不列颠尼亚”一巨幅紫荆花图案
④语言特点:简洁、明了、生动(拟人)
含义深刻: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从网上挑选三篇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要学生说一说选材的角度。
5、学生抢答发言:你会选择哪一个角度来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
6、教师总结:本文主要最突出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选材的角度较好。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他们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零九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凝重(níng)瞩目(zhǔ)易帜(zhì)
港督(dū)陈迹(jì)赠言(zèng)
2.理解词义。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陈迹:过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新闻特写吗?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或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后,复述课文。
2.概括四个场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西广场,降英国国旗。
(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3.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这些重大场面,结构清晰而严谨,主题集中而鲜明,让人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
(二)研读1—2自然段。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阅读文章,探究下面问题。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缩写成一句话吗?
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
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
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5.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
明确: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末任港督告别,
降下港督旗帜
殖民统治结束,
降下英国国旗
五、课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现在就在现场,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一个瞬间!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达技巧。
2.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重点)
2.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达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后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对香港回归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一盛事。
二、自主预习
1.阅读课文第三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场景?
明确: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确:以往港督离任时才降旗,这次降下之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这则新闻特写按时间顺序还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还写了以下几个场景:①6月30日晚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②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③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第4自然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
3.细读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义?
明确:(1)照应前文的“蒙蒙细雨”;(2)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3)衬托殖民者心情;(4)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平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这是特写的结束语。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语言探究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此,作者用庄重含蓄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处理,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明确: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主旨。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写法探究
善于运用象征意义的场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这些场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①末任港督离府: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②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英国管治结束;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政权正式交接;④“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殖民统治结束。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主体:末任港督离府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闻,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知识积累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又分为主题、引题和副题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闻还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尾时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体感知
本文选取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作为典型性的特写镜头,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试找出并概括这些场景(按时间顺序)
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但这一次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的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结尾,从1841年1月26日……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些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也使得现实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事件本身的现实内涵,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彰显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
五、分析鉴赏
1、准确得体的语言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明确: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黯然神伤的神情,以及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感。侧面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恰当的对比和议论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许多记者也写了很多篇新闻,但这篇新闻却独胜一筹,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寓虚境寓实景,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角度选取独特。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的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多么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11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优秀教案04-22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反思04-21
别了,杜康10-05
别了的作文02-05
纳尼亚传奇作文12-11
别了毛宁散文10-06
告别了作文07-09
别了,母校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