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4、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前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组诗,首先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出示古诗及背景)
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忆”是什么意思?教师简述“山东”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是谁在思念?你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师补充简介诗人。
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的课外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全诗有个整体感知,以问题过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诗句
1、范读,齐读古诗。
2、学生自学,理解诗意:先自由读理解诗句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再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首先指名说说已懂得的诗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再指名说;最后齐读古诗。
4、师述:读诗不是弄懂诗的.意思就行了,还要弄懂、体会出诗中的情感。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5、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6、交流发言。(重点抓住“独、异、倍、遍、少一人”等词语进行体会,相机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感情朗读)
7、感情朗读。
(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信任学生,学生是可以读懂诗句意思的。这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懂得意思,还要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给学生从诗句中去体会感悟。)
三、复习《宿建德江》
1、(出示诗句)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来读一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诗中写了诗人所见景物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读。
(复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应怎样去理解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诗中的词句,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四、学习《泊船瓜洲》
1、(出示诗句)说说题目的意思,对王安石的了解,简介写作背景。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班级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所得。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试着用所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以实现迁移、运用,使知识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实现学生能力的互补。)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复习了一首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什么不同?
2、这二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一段话用上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读二首诗。
(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文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六、作业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来到我们实验学校,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诵二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习王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 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 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近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
(1)诗人身在何方?
(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 身在他乡 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阐释题意。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一首诗《静夜思》。今天让我们再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指名说。(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王维的资料,顺出示幻灯片简介王维。)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
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师介绍重阳节(重阳节的意思、在那天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忆”是什么意思?兄弟呢?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一句话能说出来吗?(重阳节那天作者思念家乡的亲。)
二、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古诗,读正确。
2、抽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3、再读古诗。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感悟诗意,体会意境
(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
2、抽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①同学们,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②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把这份感受带到这诗句中。
③出示背景材料:
作者王维,十几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④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①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②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口头填空:
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__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___
3、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4、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诵读。
[设计意图:领悟“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三)感受兄弟情深。
1.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深深思念着家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2、那家里的亲人是否也在思念着他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想象画面:再读这两句诗,你的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4、角色吟诵: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王维一组读一二三句,兄弟一组读第四句)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四、感情诵读,积累背诵
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配乐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
五、拓展诵读
学了这首诗,让我们再来看看几首思乡情的诗吧。(出示这几首诗)
1、王维《杂诗》。
2、张九龄《望月怀远》。
3、杜甫《月夜忆舍弟》。
4、王安石《泊船瓜洲》。
要求: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思乡爱亲的情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六、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如:画画、写一段话、打电话等)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一份问候,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 佳 倍 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 遥 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 “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 “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0-0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7-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0-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2篇04-2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04-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07-2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