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8 11:27:58 偲颖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

  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加加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它更像一个“水球”。

  板书:地球?水球?

  师:虽然我们不能像加加林那样遨游太空,亲身观察我们的地球家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感受到这个现象。

  游戏:滚动地球仪

  (通过滚动地球仪,大部分同学接触到海洋部分。以此证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刚刚通过这个游戏,接触到洋部分的同学请举手。你有什么收获?

  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板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2.1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师:读图2.4,你还有什么收获?

  生: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板书: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师: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图片:图片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老师按顺序依次出示各大洲拼图,完成七大洲分布雏形。

  师:请大家阅读图2.5。(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任意一个半岛、岛屿、海洋或大陆,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游戏:搬动课桌

  通过搬动摆放课桌,了解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大洲、海峡区别。几排课桌组成大陆,旁边单独的课桌是岛屿,课桌之间为海峡。

  (教师介绍冰岛与格陵兰岛名称由来,增加趣味性。)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游戏:拼图游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各大洲名称的由来。然后参考课本地理名称的中英文对比,了解各大洲英文写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3、不论我们如何划分,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四大洋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师: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

  ①《世界地形图》。

  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练习1]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指出世界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教师最后归纳: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3]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其中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练习4]课文第30页“想一想”。

  [提问]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掌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②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爱我家园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水球。

  这种教学方式,强化了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地球动画和图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3、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5、)“一笔绘五洲”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亲自的绘图加深了学生的空间印象,也提高了绘图技能。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巩固练习

  ⑴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⑵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⑶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六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⑴洋、海和海峡

  ⑵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⑴大陆、半岛、岛屿

  ⑵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⑶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州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8

  一、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二)能力目标

  1、能在空白地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四大洋。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建立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

  3、能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学习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轮廓。

  三、学习难点

  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轮廓及其相对位置。

  四、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那么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在太空中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国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叔叔给我们带回了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太空照片)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美不美?它像一颗璀璨的珍珠,更像我们的眼球,水润而有光泽,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成员讨论总结你们小组发现的现象,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会大显身手。

  (二)A、水球,地球?

  自主构建,合作探究

  课件:1、南、北半球2、东、西半球3、水陆半球

  4、世界海陆面积比较5、世界海陆分布

  展示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积极发言,师加以鼓励。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2、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陆地;

  3、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等。

  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为什么不叫水球却叫地球呢?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原苏联宇航员也有此困惑,那就由同学们为他解答吧!

  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如果我们能像美人鱼那样能够生活在水里,那地球将不会叫地球啦!宇航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同学们都能够迎刃而解,所以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世界的未来属于你们!

  其实人类探索认识地球面貌经历了非常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列举出人类认识世界而作出杰出贡献的探险家?

  生:张骞、马可?波罗(意)、郑和、哥伦布(意)、麦哲伦(葡)……

  师: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习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B、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上这大大小小的陆地和海洋我们分别给他们起了名字,同学们根据地图,小组同学讨论解释下列概念: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大洲。(出示课件)并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岛屿。

  观看地图,自主学习

  学生到台前回答。

  2、陆地和它周围的岛屿叫大洲,那全球共有几个大洲?分别是哪几个呢?(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图)

  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师同时再鼓励。

  师: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呢?同学们看,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南北两两对称。(课件)

  生: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师:哪个大洋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呢?(课件)

  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合作探讨,展示交流。

  3、下面各小组同学继续讨论以下问题。一定要大胆踊跃。(课件展示)

  ①主要位于半球的大洲?(南美洲、北美洲。)

  ②各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欧洲、北美洲。)

  ③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④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非洲、南美洲。)

  ⑤北冰洋四周有哪三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⑥南极洲被哪三个大洋环绕?(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4、小游戏:哪小组的同学能够到前面来,分角色摆出大洲的和大洋的分布图。

  生练习游戏。

  5、洲与洲之间都有界线,有的以山脉、海峡,有的以运河,下面同学们阅读30页2.7,

  小组讨论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结合后面地形图,看还有哪些大洲是以运河或海峡为分界线的呢?

  生总结发言,师补充,鼓励。

  (四)练习题:一、选择题(集体完成)

  二、填图(小组成员)

  (五)总结

  1、教师鼓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我们要由衷的喊出:我们以生活在_为自豪,十几二十年以后,亚洲人以_为骄傲,在此老师以一首《亚洲雄风》为你们呐喊,加油!会也算是对本节大洲和大洲的总结。(师开始唱)

  2、收获季节到了,哪位同学谈一下本节的收获。(学生谈)

  (六)作业布置

  课下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绘制大洲大洋图。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9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能够在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能力目标:

  参与式开放型教学,“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名称“地球”与“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与拼搏奋斗的结果,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eqavs4al(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在各种地图中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灵活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eqavs4al(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位置。

  eqavs4al(?教学设计)(设计者:)

  eqx(教)eqx(学)eqx(过)eqx(程)eqx(设)eqx(计)

  eqavs4al(●导入新课)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新篇章;1961年4月12日,一个名叫尤里·加加林的原苏联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轨道时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你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人类给地球取错了名字,不该叫它地球,应叫它水球。”

  研究显示:

  水星无水,地球少地。是不是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呢?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地球的真实面目。

  eqavs4al(●合作探究)

  (一)世界海陆分布

  [课件]展示“人类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和“人造地球卫星所拍摄的卫星照片”,然后,指着照片问,蓝色代表什么?(海洋。)黄色代表什么?(陆地。)让学生对比两图,然后提问:两幅图中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学生回答:都是海洋面积大。)

  [活动]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上的“地球”拆下,然后随意地把“地球”抛向上空,让地球仪转动,当用手接住“地球”后,注意观察你右手大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按在了海洋上的次数要多一些,当然,由于我们班只有几十个人,加上抛地球仪的次数有限,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比例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问: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且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看书中的阅读材料回答)(学生看书回答:只能靠远行,如丝绸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等)。

  [承转]这些古代的远行活动,可以说对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目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那么分布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课件]接着提问“地球?水球?”

  [教师]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教师]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

  [师生总结]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它“地球”。

  [课件]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观察得出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课件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而且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不信,你们可以在地球仪上试一试。

  [板书]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件]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含义。

  [课件]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

  [课件]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回答: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在地理环境的学习中,一个基础性的目标就是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从内涵上来看,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认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指学生对学习新内容之前具有的基本的、前提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2、学习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

  3、学习态度分析。泛指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能力发挥、潜能激发、知识建构、态度形成、价值认同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各大洲的分布特点及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作出合理解释的成对分布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七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在地图上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等形式掌握基础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通过读图、绘图等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四、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五、教学难点: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海峡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六、课型

  新授课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启发,互动,提问?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会分析地图,及时动手记笔记。

  八、教学工具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九、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居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接下来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地球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中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呢?(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那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又是谁?(杨利伟)

  播放PPT,展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图片。提问:看这张图片有没发现什么特点?

  蓝色是海洋,绿色是平原及地势较低的地方,(越绿地势越低)黄褐色是山地及海拔较高地,(越黄地势越高),白色是云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居多,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是不是总体蔚蓝色的星球

  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1、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步骤一: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翻开课本26页,我们一起来看下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学生:(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教师;通过看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我们是不是清清楚楚的看到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快速记忆,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世界海陆分布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而是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边说边在地球仪上指示)

  教师: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

  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3、教师:下面阅读下书本“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部分,谈感想。

  学生:略

  教师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时候科技不够发达,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艰苦的。在这过程,需要敢于冒险,渴望新知的人去勇于探索,人类地球面貌的探索不会停止·····

  (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步骤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教师:讲完对人类地球的探索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人类对地球母目前的探索的结果,一起认识下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首先,读课本图2.5,认识下“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课件展示)大陆:指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大陆块;

  半岛:指陆地延伸进海洋的部分;

  岛屿: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小的陆地;

  海洋:面积广大且包围大陆的水系

  教师:了解了这些概念后,下面我们来思考一道题,大家看图,思考下图中的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回?答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洲和大洋》教案03-08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07-15

七大洲与四大洋的教案10-12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教学设计04-19

(精选)教学设计08-18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