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的生母是谁

时间:2023-03-24 08:59:29 偲颖 历史解读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弘历的生母是谁

  生母,汉语词汇,指生育自己的母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弘历的生母是谁,欢迎阅读与收藏。

  弘历的生母是谁1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乾隆也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代有为之君。

  作为一代有为之君的乾隆,其生母问题却成了历史之谜。

  乾隆的生母,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传说则有多种说法,如热河宫女李金桂、内务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宁陈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谁,的确是一桩历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野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海宁在清朝有“陈氏三宰相”——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康熙朝大学士陈元龙、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他们都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是靠自身潜力当上大学士的。

  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传说陈世倌与雍亲王一家常有来往,这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有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但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之后的乾隆皇帝。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说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为的就是与生身父母相聚。但据孟森著《海宁陈家》考证,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到海宁。第三次到海宁,陈世倌已死。可见乾隆下江南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传说纯粹是捕风捉影,根本没有根据。陈家乾隆古装像的园子叫“隅园”,因位于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园,同浙江海塘工程有关,所以乾隆将“隅园”改名为“安澜园”。当代香港小说家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有声有色地写道:陈世倌的小孩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这个故事一出炉,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便越传越广,越讲越真。关于“调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传说。先说康熙出自陈家,之后这个传说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头上。其实,乾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经8岁,另一个妃子又即将临产。且这时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他怎样会在已经有一个8岁儿子的状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从情理上也是说不通的。退一步说,其时雍正并不明白自己将来能否登上皇位,又怎样会明白陈家儿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第二种传说:晚清长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诗人、学者王闿运提出,乾隆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但的确与避暑山庄有关。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做过大学士肃顺的西席(家庭教师),也是晚清著名的诗人。他在《湘绮楼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之后雍亲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数月雍亲王病愈,她怀孕生下了乾隆。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中转引英和《恩福堂笔记》和王闿运《湘绮楼文集》记载,促发人们更加注意这个疑案。这一说法富于传奇色彩。清遗老金梁等认为:清朝选秀女制度是十分严格的,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能够看到当时清宫的一些有关规定。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样可能让承德地方一个女子混进皇宫并入选秀女呢?所以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

  第三种传说:曾做过热河都统幕僚的近代作家、学者冒鹤亭说:乾隆生母是热河汉人宫女李佳氏。上海沦陷期间,作家周黎庵写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发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鹤亭的说法,并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节,增加了故事性:传说雍正在做雍亲王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壮阳,雍正喝后躁急,身边又没有王妃,就随便拉上山庄内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庄,听说这个李家女子怀上了“龙种”,就要临产。康熙发怒,追问:“种玉者何人?”雍正承认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丑外扬,就派人把她带到草棚。丑女在草棚里生下一个男孩,就是之后的乾隆。台湾学者庄练(苏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谜》文中、台湾小说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书中,都认同这一说法,甚至于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为她“出身微贱”,而旨令钮祜禄氏收养这个男孩,于是乾隆之母便为钮祜禄氏。尽管乾隆生在草棚的传说流传很广、故事生动、影响也很大,但那毕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第四种传说:晚清文人在《清代外史》中,说乾隆明白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看自己是否像汉人。乾隆的确在宫中经常穿汉服,此刻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如果仅根据他穿的衣服而确定乾隆的出身,其结论肯定是荒唐的。

  第五种传说: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从“老宫役”口中听得所谓乾隆生母的故事,并对胡适之讲道:“乾隆帝之生母为南方人,浑名‘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营生。”这种传说因《胡适之日记》而流传甚广。

  虽然以上传说并不可靠,但是,乾隆的生母,的确存在文献与档案上的疑点:

  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萧奭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萧奭在这本书中还提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俟考。”就是说,在当时就有人对乾隆的生母是谁提出了怀疑。

  高阳先生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认为:萧奭《永宪录》中,“这‘俟考’二字,是一暗示,是一隐笔兼曲笔的巧妙暗示;齐妃非高宗生母,而故意这样写,是曲笔;齐妃李氏,暗示高宗生母姓李,此为曲笔。”但是,高阳没有看到清宫的档案。

  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出生时间和生母。每隔10年,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室族谱,就是《玉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

  但是,这位钮祜禄氏是何许人?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明白。

  同一件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却记载: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这两份记载的差异,能够作如下解释:格格钱氏与格格钮祜鲁氏是一个人。因为她们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他的母亲总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因此,将熹妃钱氏篡改为钮祜禄氏。是否可能由内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将钱氏认作干女儿?如果事实如此,就解决了身份与姓氏的难题。

  在没有其他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只能相信《实录》和《玉牒》的记载。但是,雍正档案与雍正实录关于熹妃钱氏与钮祜禄氏的记载上的矛盾,至今仍不能够完满地解决。所以,乾隆生母问题,仍为历史疑案。

  弘历的生母是谁2

  至今为止,大多人还仍然在猜测乾隆皇帝的生母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在沈阳故宫金銮殿的东侧是雄伟的颐和殿和介祉宫。介祉宫曾是乾隆帝几次东巡盛京,其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临时居所。但是,崇庆皇太后是否为乾隆的生母?这一向是个谜。

  布衣选秀说

  此说称乾隆生母为钮祜禄氏。13岁时,皇宫挑选宫女,她去看热闹,被错引进了选宫女的大院内。因她身体修长、面貌端庄而被选中,最后被分到皇四子(之后的雍正帝)王宫中。

  一次,胤禛得了重病,钮祜禄氏奉王妃之命前往照看。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她照看胤禛十分周到,胤禛病愈后就留她在身边。1711年8月13日,她于王府中生下一子,即之后的乾隆帝。

  类似说法称,钮祜禄氏是一卖酱油醋的小店铺家女子,因容貌超群,被雍亲王纳入府中。当她身怀六甲时,竟因出身低微而不准在王府中分娩,只好在王府旁的'一座马棚里生下了皇子弘历。

  以女换男调包说

  此说称乾隆生母为浙江海宁陈氏,即乾隆为汉族人陈阁老之子,其母为陈夫人。据《清宫遗闻》等书记载,康熙年间,雍亲王胤禛与大臣陈阁老甚密,王妃钮祜禄氏与陈阁老夫人常有来往。陈阁老50余岁时,其夫人怀孕,钮祜禄氏也怀了孕。1711年,钮祜禄氏与陈夫人同月同日分娩,但陈夫人生了个男儿,而王妃生了个女孩。王妃的身边婢女李妈为解王妃忧虑,设计将两个小孩“调了包”。但陈阁老内心明白,明白王妃将儿子换去,想日后有望当个皇帝。他便嘱咐夫人:不得声张,否则性命难保。此后,陈阁老便告老还乡,回到浙江海宁。之后“陈家与皇帝同宗”的说法,仍不胫而走。当弘历称帝后,得知身世,便几次借口南巡,去海宁陈家探望以尽孝道。

  正史记载

  据清修官书《清实录》记载:钮祜禄氏为满洲镶黄旗人,是原任四品典仪官、一等承恩公凌柱的女儿。《星源集庆》载:钮祜禄氏在13岁时就入宫侍奉雍王府,康熙50年(1711)8月13日生皇子弘历即乾隆。康熙61年(1722),雍亲王请康熙帝参加家宴时,康熙帝第一次见到了12岁的皇孙弘历,对他的品貌才学十分欣赏,命养育宫中。由于弘历的聪明伶俐,因此备受康熙帝喜爱。康熙因喜欢弘历而命人召见钮祜禄氏,并称她是“有福之人”。雍正元年封熹妃,旋进皇贵妃。弘历登基后,以父皇遗命,尊其母为皇太后。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无论是正史记载、野史传闻,说的都是惟妙惟肖,叫人真假难辨。

  弘历的生母是谁3

  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即位,册封钮祜禄氏为熹妃,八年后,册封为熹贵妃。康熙年间,雍正感染上瘟疫,病情十分严重,钮祜禄氏为照顾雍正,在床前悉心照料。经过这件事后,雍正感动之余,对钮祜禄氏越发喜爱。在钮祜禄氏20岁时,在雍和宫产下弘历。弘历十岁时,雍正带他去康熙帝处侍奉康熙,当时康熙帝在圆明园设立了宴会,康熙帝看着弘历聪明伶俐,对弘历很是疼爱,认为弘历是位值得培养的栋梁,便将弘历从雍和宫接到皇宫去读书,亲自辅导弘历的课业,康熙帝说,弘历长大之后必是有福之人,并夸赞弘历母亲钮祜禄氏将来必享大福,雍正听后自然很是开心,之后愈发宠爱钮祜禄氏。

  雍正即位后,钮祜禄氏先后被册封为熹妃和熹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之下。

  雍正皇帝去世后,弘历即位,成为大清王朝第六位皇帝。将母亲熹贵妃尊称为皇太后,十分敬重她,只要皇太后有任何要求,弘历总是竭尽全能地满足她,除此之外,乾隆在位期间,去地方考察民情,期间都让母亲一同前往,在皇太后生辰之时,乾隆皇帝必定要大兴举办。皇太后八十岁时,为了庆祝她的生辰,乾隆皇帝穿着鲜艳亮丽的衣服为母亲庆祝,并让子孙都来个皇太后请安。皇太后在世时,享尽了荣华富贵,并体会到了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而孝圣宪皇后也被后人称为是最享福的皇后,终年八十六岁。

  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和钮祜禄氏的儿子,雍正在位时,立下弘历为皇储,雍正去世后,弘历登基,为清朝第六位皇帝。

  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共在皇位六十三年,被人称为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弘历十岁之时,被雍正带上拜见康熙帝,康熙帝看见弘历十分聪明伶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便把弘历接入到宫中,亲自辅导弘历的课业,并称赞弘历是位大福之人。

  康熙去世后,雍正登基为皇帝。皇帝在位期间,虽然政绩很重要,但是立储之事更为慎重,经多方思考,雍正立乾隆为皇储,继承皇位。

  弘历登基后,改年号为乾隆,至此迎来了康乾盛世。在康熙和雍正年间,两位皇帝在稳定清朝统治的基础上,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作为,弘历登基后,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治理措施,使清朝的繁荣到达了空前绝后的状态。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文化建设,乾隆皇帝即位后,用心推行汉家文化的发展,因此汉学地位提高的很快。除此之外,弘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将西藏扩充到中国的版图中。弘历重视边疆安定,屡次平反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经济方面,重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弘历多次减免税收,既巩固了民心,又促进了国民收入,在乾隆年间,国库丰盈,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除去政事上的成就,弘历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他喜欢诗歌,据不完全统计,一生中写了四万多首诗歌,成为历史上写诗最多者。

  弘历是哪个皇帝

  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并且是最长寿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去世后,弘历即位,成为清朝新任国君,这一年弘历二十五岁。

  在他在位的六十三年,开启了清朝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即康乾盛世,弘历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康熙和雍正年间,两位皇帝在稳定清朝统治的基础上,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作为,弘历登基后,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治理措施,使清朝的繁荣到达了空前绝后的状态。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文化建设,乾隆皇帝即位后,用心推行汉家文化的发展,因此汉学地位提高的很快。除此之外,弘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将西藏扩充到中国的版图中。弘历重视边疆安定,屡次平反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经济方面,重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弘历多次减免税收,既巩固了民心,又促进了国民收入,在乾隆年间,国库丰盈,百姓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但是,乾隆皇帝实行严苛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闭门造车的现象越发严重;加上,大兴文字狱,造成很多冤假错案。乾隆年间晚期,官吏腐败奢靡,百姓频频爆发起义,这些负面事件为清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清高宗弘历于1799年去世,共享年89岁,后代将他葬于裕陵。

  弘历的儿子

  弘历一生共有十七位皇子,之后立老十五永琰为储君。弘历虽然有十七位皇子,但是大部分都是幼时夭折,长大成人的皇子屈指可数。在众多皇子中,弘历最为喜爱的是皇次子永琏。永琏是弘历和嫡妻富察氏所生的儿子。

  永琏天生聪颖,深得弘历喜爱,加上,弘历和富察氏的感情十分好,所谓爱屋及乌,弘历对永琏也十分宠爱。富察氏生下皇次子后,雍正皇帝亲自改名为“永琏”,弘历认为雍正之意在于将来永琏能继承大统。弘历二十五岁即位,二十六岁就立下永琏为皇太子,将来由他接任皇位。两年之后,永琏因感染风寒一病不起,于1738年去世,此时永琏9岁。乾隆皇帝十分悲哀,一连5天没有上早朝。随之,乾隆皇帝追封永琏为皇太子,并按皇太子的礼仪进行丧事。

  除此之外,富察氏和弘历还育有一子永琮,即为皇七子。乾隆皇帝对永琮十分疼爱,并有心打算立永琮为皇太子。在永琮两岁时候,得了一场天花,不治而亡。乾隆皇帝十分悲痛,他追封了永琮为悼敏皇子。

  两次失去爱子,乾隆十分悲哀,他认为都是自己太过着急立储,才会让永琏和永琮命不久矣,于是便不再着急立储君。但是,立储问题早晚都要得到解决,1773年,乾隆皇帝决心立永琰为皇太子,之后改名为颙琰。乾隆晚年,主动禅位给颙琰,颙琰上位登上皇位后,即位嘉庆皇帝。

  康熙为什么喜欢弘历

  康熙一生共有九十七位子孙,由于政务匆忙,康熙众多子孙中,估计连一半都没有见过。一次,雍正带着弘历和弘昼来见向康熙请安,这年弘历十岁。这也是弘历第一次见康熙,随之,康熙在众多子孙中,唯独记住了弘历。

  据说,弘历聪明伶俐,而康熙见他第一面就觉得弘历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回宫之后,康熙便拿出弘历的生辰八字让人分析,得出弘历的命相很不错。康熙听后十分开心,便决定将弘历接入宫中学习,偶尔还会辅导弘历的课业。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和弘历呆在避暑山庄,祖孙俩人形影不离。康熙批奏章的时候,弘历就在旁边写字磨墨,康熙有时会起身走到弘历身后教他写字,即使讨论国家大事时,康熙也让弘历旁听。由于弘历乖巧好学,康熙十分宠爱他。之后,乾隆写下《晴碧亭忆旧》回忆这段时光。弘历在骑射方面也有很不错的天分,在《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中,提到弘历箭术很是了得,康熙十分欣慰嘉奖给他了一个黄马褂。

  一次,康熙带着弘历去狩猎,康熙用火枪击中了一只大黑熊,他让弘历前去补射一箭,如果黑熊死了就是弘历的功劳。弘历持箭前往,迟迟没有下手。康熙很是纳闷,便大声地问弘历为什么不发箭,弘历反应过来,急忙拉箭。只见黑熊朝弘历扑来,群臣都惊慌了,康熙急忙拿枪击毙。之后,康熙对此事十分感慨,他认为弘历是一位大富大贵之人。一次,康熙召见了弘历母亲钮祜禄氏,见后,康熙说钮祜禄氏也是一位富贵之人。

  弘历的生母是谁4

  据史书记载,乾隆的生母确实是雍正的熹妃,她姓钮钴禄氏,是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她小时候居住在热河,家境比较贫困,在她十三岁的时候,被挑选为格格嫁入皇四子胤禛的府中。

  由于她身份比价低微,所以虽然入府当了格格,可实际上却和贴身侍女差不多。她嫁入雍王府的时候,胤禛早就已经有了妻妾,他的嫡妻是乌拉那拉氏,正白旗内大臣、一等公费扬古的`女儿,家族显赫,背景不容小觑。除此之外,还有康煕指给胤禛的侧福晋李氏、年氏。正如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的一样,年氏的兄长是有名的年羹尧,在胤禛争夺皇位时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所以,胤禛在登基继位后,就将年氏封为了贵妃。

  而另一位李氏,虽然她的家族没那么荣耀,但她也生下了三子一女。所以,钮祜禄氏虽然成了府邸格格,但在雍正的府中一直处于低调的存在,很少有人去关注她。她能够得到雍正的青睐是因为雍正的一次时疫,当时雍正病情比较危急,而钮钴禄氏在他病重时悉心照料,在雍正痊愈后,对她也开始另眼相看。

  在公元1711年,钮祜禄氏生下了儿子弘历,也就是带给她一生荣耀的贵子。弘历从小就天资聪颖,机敏过人,深得当时的康熙皇帝喜爱,而雍正见父皇康熙如此喜爱弘历,自然对弘历和钮钴禄氏尤为看重。

  在雍正登基后,便将钮祜禄氏封为了熹妃,之后就晋升为了熹贵妃,雍正帝还有意将弘历立为皇储,并将密诏提前拟好,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在雍正驾崩后,乾隆登上皇位,并将自己的生母钮钴禄氏封为了皇太后,并尊为崇庆皇太后。

  所以,熹贵妃是名副其实的“母凭子贵”,有乾隆这样一个好儿子,使她的后半生都过得舒适安乐。众所周知,乾隆是历代皇帝中有名的孝子,他耗费巨资修建太后所住的慈宁宫,每隔几天就会亲自去太后处请安,并时常为她送去珍贵的古玩珍宝。乾隆是一个喜欢外出巡狩的皇帝,而他在多次外出巡狩时,经常邀太后同行,在每次太后的寿诞之际,乾隆都会到慈宁宫祝寿,并题诗作画博太后欢心。

  孝圣贤皇太后,可以说是非常有福气的一位太后,乾隆对她可以称得上是“以天下养”。

【弘历的生母是谁】相关文章:

弘雷锋精神02-25

弘一大师语录11-15

弘文开物刚健笃实散文04-24

心历路程小学周记03-30

谁撒手惩罚谁美文02-07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学习心得07-29

谁轻谁重教案06-26

《谁轻谁重》教案08-28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