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简介

时间:2022-10-04 19:22:17 学习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郭守敬简介

  学习总结一: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元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字若思。曾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1262)以张文谦荐,任提举诸路河渠,次年升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从张文谦行省西夏,治复唐来、汉延等大渠。二年,为都水少监,掌河渠、堤防、水利、桥梁、闸堰等事。十三年起,参与制订《授时历》,创制天文仪器十余种,所制简仪系世上最早之大赤道仪,高表比原来八尺之表高五倍,使测影更精密;在全国设27个观测站,主持从北纬15度(今14。8度)至65度(今64。1度)的大规模纬度测量,推算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测定黄赤交角为23度33分34秒;与王恂共创招差术,为中国独特而先进的球面三角学。二十三年,任太史令。二十八年,领都水监。其后主持修成通惠河。三十一年,任知太史院事。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发奋,最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善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透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向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学习总结二:

  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

  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祖父郭荣精通五经、算数、水利。郭守敬幼承家学,后从天文学家刘秉忠学习,因此少年时代在数学、水利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五六岁时得到一幅有关计时器“莲花漏”图,“已能尽究其理”。二十岁时他负责指导疏浚家乡的河道和修复淹没多年的石桥。

  中统三年(1262)因刘秉忠的同学、左丞张文谦推荐,郭守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面陈水利推荐六条,即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次年,升为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今宁夏一带)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事后升任都水少监。十三年,都水监并入工部,郭守敬任工部郎中。同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的推荐,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与王恂(1235~1281)受命率南北日官进行实测,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他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二十件天文仪器,这些仪器颇多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明末来中国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称赞郭守敬为“中国的第谷”。十六年,太史局扩建为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同年,在郭守敬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其中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和“量天尺”至今犹存(参见彩图插页第84页)。十七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十八年,太史令王恂去世,郭守敬承担太史院的全部工作,同时陆续整理成《推步》

  、《立成》等多种著作。二十三年,升任太史令。二十八年,郭守敬兼领都水监事,领导开辟大都水源的白浮堰,开凿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他不仅仅根据大都的地形地貌解决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三十一年,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朝廷不许郭守敬卸职,任事直到八十六岁去世时为止。

  学习总结三:

  郭守敬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刻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郭守敬简介】相关文章:

张自忠简介10-06

普希金简介10-06

史记简介03-24

宾馆简介10-05

屈原简介10-05

泰戈尔简介09-06

姜子牙简介10-07

柳永简介10-07

张若虚简介10-07

杨红樱简介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