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18 13:38:03 兴亮 学习心得 投诉 投稿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新课程标准,是通过教育改革之后的标准教育课程,那么关于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是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而的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本学期,有幸参加市教研室组织一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务必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务必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资料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资料,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资料,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务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x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好处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构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到达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

  我参加了教育局要求,xx主持的新课标培训。通过学习,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综合实践。现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避免和克服教学生涯中的不良习惯,使教学方式方法显现出多样化。教师们的概念中认为教学就是在三尺讲台上讲课,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海绵体”进行吸收,“填鸭式”的教学是部分教师长久的“顺手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要放手相信学生的各种潜力,教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定格在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活化石,以权威居高临下。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只起陪同,观望、辅导、协调、帮忙作用的人,而不是学生的操纵者,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知识的吸收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搞笑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途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要通过合作讨论、实验操作、探究质疑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态和创新潜力。

  二、正确领悟新的教学法

  新的教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受别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独立、自控潜力,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有利于发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小组或者群众中为了要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到人合作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交往、互动、共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群众观念、团队意识;探究学习。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生活中经历和体验中选取和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新的学习问题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明朗化、学习过程活泼化、学习形式开放化;有利于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因素和用心因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潜力。倡导《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方法,是现实社会的需求。

  三、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性强调综合实践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共同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老师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一味追求学习的结果,而要注重合作讨论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方式的训练是否有效。

  总之,《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我们是不会迷失自己的远航!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3

  在开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利用教研时间让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忙和指导、善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取,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能够吸收生活中搞笑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能够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潜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搞笑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一天理解超多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潜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好处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构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资料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就应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靠情绪,什么事都不去思考,也不想思考。因为他明白会有人来指导他怎样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务必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4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5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6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活动。虽然培训只有短短两个多小时,却让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充满了兴趣。

  培训之前,我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地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2019版]。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新课标的内容枯燥、泛味,许多概念在脑海中十分混乱。但在朱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突然发觉新课标上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朱老师问我们年轻教师的话来回答。他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是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你是否坚持写教学日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一手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休上课、打印教案,板书也随之减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字与老一辈的老师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手好字是对一名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历经寒窗苦读,有着较高的.学历。个人素养方面不用怀疑,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呢?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老师的知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呢?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坚持每天学习呢?现在,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是电子书籍,读书也不像以前那样细细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快餐文化”。当然也有的老师沉醉在其他活动当中,早将阅读抛之脑后了,只靠着肚子里仅剩的那一点点墨水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点教学日记。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授语文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教育,所以刚开始教语文时总认为教语文和教英语如出一辄。只要教好了生字、词,教会了学写作文和做阅读,学生能听会说就是教好了语文。今天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而开设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朱老师强调要在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要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他为我们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例如,对“富裕”一词的理解,他是这样教学的:有房子住,家里有人、有田,人有衣服穿、有饭吃,这样就叫做“富裕”。经他这么一解释,抽象的“富裕”一词就变得具体了。又比如,“如泣如诉”、“悲凉凄切”这两个词的教学,倘若用语言来解释就非常困难,但是播放一段与这两个词语意境相近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词意就不言而喻了。语文里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有话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才能明白。所以在教授语文时,老师应该注意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究却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7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8

  最近又一次认真地研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 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而在旧课标中是“重视音乐实践”。这个修改,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最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鼓励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充满了创造性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善于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9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发布的第一天,我就制作了纸质版《课标》先睹为快。每天捧读的同时,心想:什么时候能有解读课标的培训呢?想着想着,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惆怅。有幸能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语文学科专家郑国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听完讲座,对照两本《语文课程标准》,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2022年的课程总目标跟2011版对照比较,我发现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的改变。2011版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而2022版的课程标准已经改变为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我们终于在2022版的课程目标中找到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文化自信,二、语言运用,三、思维能力,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生的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这次的听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体现的四大特点。

  一、彰显育人性

  《课程标准》建议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那如何才能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呢?这又必须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目标中,从每一节课具体落实“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目标,去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二、体现整体性

  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一个学段为一个整体,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为一个大的整体。因为教材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整体规划教学的内容。特别提到的是,2022版课标中新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凸显实践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里提倡的创设学习情境,其好处就是避免了单调、重复的机械练习,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放到创设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会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和写字中,以前经常是机械重复地抄写生词以达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生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练习拼写,既达到掌握书写的目的,又达到了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四、把握时代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变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既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需要积极探索的新问题。因此,2022版《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特别对互联网时代语文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深度解读,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作出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提到的就是教师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造成学生网络沉溺的现象。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展开来作具体的论述,仅仅是通过一个讲座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学习和践行2022版《课标》的要求,以此达到吃透新课标的目的,更好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而不懈努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0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1

  2022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线上聆听了郑国民教授的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郑教授从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

  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

  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

  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5-02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8-05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3-31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2-01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优秀10-02

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2-16

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01-16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3-31

暑期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4-13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2-1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新课程标准,是通过教育改革之后的标准教育课程,那么关于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应该怎么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是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而的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本学期,有幸参加市教研室组织一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务必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务必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资料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资料,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资料,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务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x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好处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构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到达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

  我参加了教育局要求,xx主持的新课标培训。通过学习,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综合实践。现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避免和克服教学生涯中的不良习惯,使教学方式方法显现出多样化。教师们的概念中认为教学就是在三尺讲台上讲课,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海绵体”进行吸收,“填鸭式”的教学是部分教师长久的“顺手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要放手相信学生的各种潜力,教师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定格在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活化石,以权威居高临下。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只起陪同,观望、辅导、协调、帮忙作用的人,而不是学生的操纵者,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知识的吸收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搞笑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途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要通过合作讨论、实验操作、探究质疑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态和创新潜力。

  二、正确领悟新的教学法

  新的教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受别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主动、独立、自控潜力,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有利于发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小组或者群众中为了要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到人合作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交往、互动、共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群众观念、团队意识;探究学习。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生活中经历和体验中选取和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新的学习问题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明朗化、学习过程活泼化、学习形式开放化;有利于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因素和用心因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潜力。倡导《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方法,是现实社会的需求。

  三、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性强调综合实践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共同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老师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一味追求学习的结果,而要注重合作讨论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方式的训练是否有效。

  总之,《新课标》是一盏指路灯,它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进,我们是不会迷失自己的远航!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3

  在开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利用教研时间让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忙和指导、善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取,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能够吸收生活中搞笑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能够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潜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搞笑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一天理解超多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潜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好处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构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资料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就应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靠情绪,什么事都不去思考,也不想思考。因为他明白会有人来指导他怎样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务必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4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5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生活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6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活动。虽然培训只有短短两个多小时,却让我对小学语文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充满了兴趣。

  培训之前,我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地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2019版]。自己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新课标的内容枯燥、泛味,许多概念在脑海中十分混乱。但在朱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突然发觉新课标上的内容变得生动了,并且十分有道理。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这个问题我想用朱老师问我们年轻教师的话来回答。他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你是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是否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你是否坚持写教学日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一手好字,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习惯了用多媒休上课、打印教案,板书也随之减少,字就不那么注重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字与老一辈的老师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一手好字是对一名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

  其次,语文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历经寒窗苦读,有着较高的.学历。个人素养方面不用怀疑,但是知识储备方面呢?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老师的知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呢?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课外书的同时,是否自己也坚持每天学习呢?现在,我们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是电子书籍,读书也不像以前那样细细咀嚼了,更多的是囫囵吞枣式的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快餐文化”。当然也有的老师沉醉在其他活动当中,早将阅读抛之脑后了,只靠着肚子里仅剩的那一点点墨水去浇灌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点教学日记。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授语文时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英语教育,所以刚开始教语文时总认为教语文和教英语如出一辄。只要教好了生字、词,教会了学写作文和做阅读,学生能听会说就是教好了语文。今天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而开设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朱老师强调要在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要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他为我们举了几个生动的例子。例如,对“富裕”一词的理解,他是这样教学的:有房子住,家里有人、有田,人有衣服穿、有饭吃,这样就叫做“富裕”。经他这么一解释,抽象的“富裕”一词就变得具体了。又比如,“如泣如诉”、“悲凉凄切”这两个词的教学,倘若用语言来解释就非常困难,但是播放一段与这两个词语意境相近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那词意就不言而喻了。语文里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有话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才能明白。所以在教授语文时,老师应该注意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

  虽然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探究却是无限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7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8

  最近又一次认真地研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 解读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上好音乐课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下面我就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实践性这一点谈一点我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而在旧课标中是“重视音乐实践”。这个修改,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和吸纳了当今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果。

  音乐课程是最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学科,这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鼓励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体验、表达与理解音乐的方式。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是,音乐教学是否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就教学规律来说,尽管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充满了创造性地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具有教学应变意识,善于教学生成。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我想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不要盲目的去模仿与跟风,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9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发布的第一天,我就制作了纸质版《课标》先睹为快。每天捧读的同时,心想:什么时候能有解读课标的培训呢?想着想着,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惆怅。有幸能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语文学科专家郑国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讲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讲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听完讲座,对照两本《语文课程标准》,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管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2022年的课程总目标跟2011版对照比较,我发现新增了两个内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由此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的改变。2011版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而2022版的课程标准已经改变为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我们终于在2022版的课程目标中找到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文化自信,二、语言运用,三、思维能力,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必须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生的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在这次的听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体现的四大特点。

  一、彰显育人性

  《课程标准》建议要“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那如何才能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呢?这又必须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目标中,从每一节课具体落实“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目标,去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二、体现整体性

  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体现了教材的整体性。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一个学段为一个整体,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又为一个大的整体。因为教材的整体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注意整体规划教学的内容。特别提到的是,2022版课标中新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老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凸显实践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里提倡的创设学习情境,其好处就是避免了单调、重复的机械练习,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放到创设的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教会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和写字中,以前经常是机械重复地抄写生词以达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生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练习拼写,既达到掌握书写的目的,又达到了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四、把握时代性

  “教学建议”中提到:“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变化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既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需要积极探索的新问题。因此,2022版《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特别对互联网时代语文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深度解读,为一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作出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提到的就是教师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造成学生网络沉溺的现象。

  新旧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展开来作具体的论述,仅仅是通过一个讲座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学习和践行2022版《课标》的要求,以此达到吃透新课标的目的,更好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而不懈努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0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11

  2022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线上聆听了郑国民教授的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郑教授从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

  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

  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

  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5-02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8-05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3-31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12-01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优秀10-02

学习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2-16

学习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01-16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3-31

暑期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04-13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