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建议》学习心得
《给老师建议》学习心得1
今天学习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老师的二十条建议,让我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从教经历: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的景象。心里不愿意让课堂出现一点安静的状态。这种热闹、流畅、华丽的课堂值得我们反思: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
一、教材需要学生静读。
许多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计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但每节课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引入,更多的是随堂课。据我本人调查,现在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随堂课的开头,很有必要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情阅读教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这个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分解、阐述无法完全替代的。
二、回答问题需要学生静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师设问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
提问之后即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答案;要么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
三、概念与规律的学习需要学生静悟。
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往往包括对现象的观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悟,让学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质,方能举一反三。特别是高中物理,思维难度大,更需要学生的静悟,有人甚至干脆把物理叫做“悟理”。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自主地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思路,提炼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知识入脑、技能过手、方法得以掌握,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特别是高中物理学生普遍感到一听就会,一学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学生练习的环节出了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经历得少,归纳总结得少,必然掌握得就少。
四、课堂结束需要学生静静地总结与回顾。
课堂教学要有精彩的开头,更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心理学的近因效应表明:最近的刺激对学生的印象最深。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回忆、再现、提取。
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草草地结束,也不能由教师包办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要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本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系统建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当然,课堂教学不能千课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热闹与安静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当静之处则静,当闹之处则闹,闹与静结合方能彰显课堂教学的本质。
《给老师建议》学习心得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写到:”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树木穿着各种色彩的鲜艳的盛装。一个外表儒雅而亲切的中年男教师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树林中散步。孩子们在听老师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然后教师建议孩子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孩子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它在想什么呢?”“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体验着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男教师注意地听着,微微地点头,深邃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微笑。
这个人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在学习中中应该让学生读一些什么样的课外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充知识储备呢?如何能让学生能跟好的来了解相关的知识我建议学生做读书笔记但我也发现了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漂亮女孩的读书笔记本,精美的封面,雅致的页笺,里面被女孩抄满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还有大量的归类成语,可谓妙词佳句大荟萃。我被女孩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打动了,心想这个女孩的作文一定很棒吧!但当我打开女孩的作文本时,一种深深的失望与惊讶的情绪淹没了我。这个女孩的作文成绩平平,随意挑选几篇仔细阅读,发现她在读书笔记本上记下来的那些妙词佳句并没有出现在她的作文中,还有些句子简直连通顺也算不上。这种现象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们总是强调“积累”,这个女孩“积累”了那么多词汇,为什么看不出对她的写作有所帮助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积累”失去了它的作用?
今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引导学生借助词汇来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差别。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在一个初秋的日子里到树林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自己真实的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欢乐,享受创造的幸福。
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给老师建议》学习心得3
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给新老师的二十条贴心建议》,收益非浅。
第七条建议里,于老师说,“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候可能出现‘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
一句“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让我一惊,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还会把学生教浮躁了!深想一下,的确是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的。比如我班上一名叫浩民的孩子,天资聪颖,好发言,我挺喜欢他,近来发现他就很浮躁,这真的'与我有关系,是我过于宠爱他了,总表扬他,让他当“出头鸟”。今后,我得改改。
第十二条要求老师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书,并运用到教学中。我也该多看看书了。先前收到校信通总部寄来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书,才读了一些,的确受益匪浅。今后,自己不仅要读,还要做笔记,最重要的是要将其中的经验运用到我的教学中。
第十九条有一句话——“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说得真好!汲取百家之长,放会有自家之道啊!
总之,多学习是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时刻做好的事情,每一个教师都得学习。否则,他绝对不会做一个好教师。
【《给老师建议》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08-27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01-09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11篇01-09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11篇)01-09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12篇04-20
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精选08-01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04-19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02-25
(荐)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