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同时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习新课标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
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座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
二、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将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来抓。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享受成功
库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一方面,各领域知识的学习都尽量从现实情境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适当地设置了专门单元,对学生进行较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里互补互助,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近来,我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是编排教材的依据,是十年的实践结果和经验的进一步提炼总结,新课标修改后:双基变四基。20xx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xx年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9月23日,在基地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在带教导师指导下我初次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我想在新课标自我解读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
一、致力于实现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各体差异的关系。强调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既能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能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会做人的态度。
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对待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件完备,设置不同的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第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二、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低段学生正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等。到了小学高段,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强烈,道德情感和认知水平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把握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加以教育和引导,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要教书,必先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师生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转变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从师生实际出发,整合课程资源,师生共创共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过程,真正孕育出一个个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观念更新与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与善于实践和业务精良
且乐于奉献的教育典范。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评价标准下,虽然有学生较为优秀,但也有学生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成功,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事实上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养成了良好心态应该更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坚持这种做法,我相信,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进步;当然,也许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们通过努力,提高自信心、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在以后的学生和生活中一定会表现得更为出色。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时,教师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就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于展现生活中无法办到的事,延伸数学的思维,物化推理过程。网络上的资料,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获得新课以外的大量信息,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学生在大量、迅速、有选择地摄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当学生查资料时,老师适时地在学生中间巡视、点拨,成了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习惯、品格的培养。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和规律,需要每一位教师来探讨学习,为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希望通过此次的解读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4
10月末我随辽宁省教育厅高中处组织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学校校长赴山东、上海、浙江调研学习。通过听取校长介绍、座谈答疑、听课及参观学校的方式,了解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状况,尤其是试点省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校的发展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师资调配、选课准备、走班制设计及后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学校对课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通过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
1、不再犹豫。把选择权力还给学生和高校。把选择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习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科目。把招生的权利还给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办好,选择的权利,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升级为核心素养。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这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必须进行下去,不要再犹豫改不改,而是必须思考和做好怎样的改革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2、不再恐惧。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改革确实对学校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通过和省厅领导及基础研讯中心同志的交流,发现辽宁省出台的文件,已经可能性地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不应该有所恐惧。如果我们有恐惧,肯定会把这种恐惧传递给学生和家长,就会带来整个社会的恐慌。只要我们认真宣传引导,精心的安排学校的活动,会减少因改革而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青岛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层走班教学,并不是因为新高考而进行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确性以及科学性,为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层走班教学。借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可能会从深层次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会有新的发展,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学校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
二、还有两个方面的担心
对于新高考以后,有两件事情我比较担心,第一个担心是,老师对教材不熟悉,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进行教学,讲必修教材时把选修内容穿插在内,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高一课时就可能出现不足。第二个担心的是,高一学习任务本来就比较重,一是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二是高一开设的科目较多,三是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加大。现在是高一学习之后要进行学业考试还都想得到的等级。这样他们就会拼命地进行学习,这样一些社团活动可能会受到冲击。
三、个人体三点建议
1、建议省里,抓紧时间组建教师培训队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吃透,学考要求到什么层面,等级考要求在什么层面。在高一教学的时候要严格把握,否则就会对高一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建议以后参加调研的时候,能分层次看学校,学苗素质好的学校和学苗素质相对弱的学校,教学硬件强的学校和教学硬件差的学校,还有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看看,这样就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3、建议依据教学质量高低或者是按照办学特色,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典型学校,供其它学校进行参考学习。
四、学校面临四个任务
1、规划好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设置
2、为分层走班做好硬件的准备
3、做好自己学校分层走班的方案
4、抓紧时间培训学校教师
总之这次调研学习收获很多,回来后要认真的消化理解,为我校的新高考做好准备。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8
xxxx年6月26日下午,我参加了澄迈县小学教师全员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中听取了县实验小学陈雪辉老师对小学阶段课程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教学体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给出了如下的解释和要求: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给出几点浅薄的`感受。
一、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什么叫直观,直是直接,观是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说,就是直接看,只许看不许摸行吗?课堂不是参观,当然不可以。正如陈雪辉老师所说: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也可以说成是刺激,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抽象推理、逻辑演绎、严格证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但鉴于中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及认知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似乎更能适应学生“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正如课程标准所言,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最基本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并动手实践。
二、以直观为立足点,展开想象。
陈雪辉老师的例子举得好:象教材中安排“旋转”的教学,先是观察立体的风车、大转轮等实物,接着是安排平面三角板的旋转,最后是画在纸上三角形的旋转帮助学生建立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所以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几何教学的始终,在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何中的转化主要是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转化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通过“割”或“补”可化复杂图形为已熟知的简单几何图形,从而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让学生经历了“大胆想象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9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3、基本理念的变化;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双基”变“四基”;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xx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x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
开学后,我重新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我有着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教学思想,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突破重点、破解难点,通过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来丰富课堂,让学生学有所得,增进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践行理论,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
第一次如此系统的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后感悟很多。
从课程标准的目标来看,主要分成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都是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因此,我认为一堂好的课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那么,要制定好一堂课合适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目标的量要合适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是量的把握是非常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感知和思维特点,一般一节课只讲一个问题。倘若定的目标任务太多,他们的思维在一时间很难转换过来。最终可能导致一节课下来,什么都学不好,甚至容易张冠李戴。
例如:去年九月我刚踏入教师行业时,总用自己的思维水平去衡量学生,觉得一些知识很简单,总想一节课多讲些内容,甚至想一节课将一章都全部讲完。经常将一个知识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混合在一个课时里面,但渐渐发现,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但一节课完不成导致拖堂,而且更关键的是学生一节课下来感觉知识很模糊,好像都会,但一做题就错一大片。根据对教学目标的学校并联系自己的教学,我反思到自己这样设计目标的错因。第一,用自己的思维水平去衡量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用自己的理解水平去衡量学生,成年人接触的事情多,对一定得事物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而小孩子接触的事物有限,也很少有机会独立去处理一些问题,因此也没有对同类事物归类的意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体验。那么小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的意义时,就需要列举大量的与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一个知识点的意义,只有当学生领会到该知识点的意义时才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理解一个知识点的意义相当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了回家的路,而掌握一个知识的基本性质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把进门的钥匙。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该知识的基本性质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和验证,并做适量的习题进行巩固强化。
因此,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意义和性质同等重要,需要分开教学,否则就会是学生产生混淆,既找不准回家的路,也拿不到开门的钥匙。
二、各个具体目标要密切相关
在制定一堂课的具体目标时,各个目标要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例如: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而这堂课也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时,则这堂课就必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给学生不同底面和高的圆柱圆锥模型,让学生在倒沙的实践操作中完成各个目标。
三、目标用词要准确、简明
一堂课的课程目标不能像写文章那般长篇大论,因为目标就是整堂课的导航,目标必须得像导航仪一样精小准确,而不能像一团打了结的麻绳半天都找不到源头。例如:在学习反比例时,不能在目标中写“认识反比例”,这样就是种模糊不清的现象,让观看者产生迷茫。因为,反比例中有很多小点知识,到底是认识反比例的意义,还是反比例的特征,又或者是反比例的图像呢?所以,目标中的用词必须精准,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
最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3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4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四年级的数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安排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来表现。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创设学习情境。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所学的运算律掌握运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现,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题材,把一个单元的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连接起来,使数学问题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给学生提供了从数学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把需要教学的多个数学问题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情境图中。这样的编排,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因此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进行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1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16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2-04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08-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7-2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2-06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5篇07-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7-23
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