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作用

时间:2022-10-06 05:01:03 学习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精选(1):

  景物描述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情绪;(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述,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述。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述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情绪的时候,才适宜,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此刻世界环境不一样,艺术上也务必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我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十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就应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比较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杯具,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阅读精选(2):

  景物描述的作用有哪些?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能够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副词(如都,大都,十分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资料(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比较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资料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用心好处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资料,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资料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个性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较、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透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述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阅读精选(3):

  景物描述的作用

  景物描述,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述,更具体的说,是指对山川平原,花鸟虫鱼乃至家居摆设等事物的描述。

  总的来说,景物描述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人物、事件的真实感,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事物特点。它或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景物描述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显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质。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都很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如《穷人》一文的开始这样写道: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在细腻的环境描述中,让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构成鲜明的比较,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而这温暖舒适是桑娜营造出来的,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她勤劳能干的品质。

  再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述: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述都反映出了主人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特点。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绪。

  景物描述有时能够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透过写景衬托人物心理是我国的传统写法。

  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的景物描述:

  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象一曲幽幽的小令。

  文章对林中景色的描述,突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而兴奋的情绪。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了“我”重新找回了拉好琴的自信。

  又如《梨花驿路》中写道: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那里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了人物愉悦的心境。

  三、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许多抒情散文、演说稿等都是借对景物的描述抒发作者情感的,一些山水游记更是寄托作者的深情。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摆摆,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著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情恋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极其豪迈的笔法,给我们描绘出了索溪峪山的野性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在那里,作者饱含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正是要点明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风光,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

  再如《听潮》中的景物描述: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嵌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简单起来,平静地,宽阔地,带着欣幸与期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它表现了作者对静谧的大海的赞美之情。

  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带给人物活动的场景,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述: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一样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

  那里描述了人物活动的场景,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叶圣陶的《夜》的开头写道: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述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透过景物描述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青山不老》开头写道: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透过描述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这是什么地方?一所普通的院落,一个以前风沙肆虐的山沟。而此时已是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波绿泛。山沟为什么改变了模样?透过环境描述,极好的渲染了这位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老人克服重重困难,改造山林,创造奇迹作了铺垫,成为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说明]

  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述能够同时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怎样分析景物描述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从思想资料上思考。能够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抒发感情。景与情常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这是景物描述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为常见。比如《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悄悄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天气息的喜悦之情。类似的古典诗词是很多的。《春》、《听潮》中对春天、大海的赞美之情也是借助景物描述进行的。

  二、渲染气氛。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见。《生命的好处》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森森”的景渲染了刚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用“苍翠的小树”、“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战胜白匪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三、衬托人物。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也经常出此刻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叙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苦、阴森、荒凉的景色,烘托了卢进勇苦恼、着急和盼火的内心活动。《社戏》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欢快而迫切的情绪。《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之前有一段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欢快的情绪;而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郁浓重,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情绪。《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完美心灵,表现了梨花姐妹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四、突出主题。这种作用一般出此刻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烘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突出了人力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交代背景。这种作用一般出此刻文章的开头。《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描述,展现了萧条荒寂的现实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士活动的典型环境。《小橘灯》一文写了“天色越发阴沉了”、“窗外浓雾里迷蒙的山景”、“黑暗潮湿的山路”等,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重庆的政治气候同这天气一样阴沉黑暗。

  其次,要从结构思路上思考。在致有以下三种状况。

  一、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种作用一般也出此刻文章的开头。《果树园》开头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为全文定下欢乐的感情基调;而《故乡》开头的描述,定下的基调则是灰黯的。

  二、起线索过渡作用。这种作用一般出此刻文章的段落衔接处。《听潮》就是以潮涨潮落的景色变化为线索的。《海燕》一文,能够抓住海面三次不一样景色的描述,将文章分成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就要来啦三部分,这儿的景象,就能起到过渡作用。

  三、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景物描述一般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戏剧中较常见。《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就将故事不断推向高潮。

  另外,还应兼顾到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描述常常使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可感,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述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作综合分析。比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述:既烘托了“我”当时的悲凉情绪和广大农民的悲惨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还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调。

【景物描写的作用】相关文章:

景物描写的作文02-15

景物描写的句子02-05

描写景物好句03-14

描写景物好句07-05

描写夏天景物的好句10-24

描写景物的成语11-16

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10-06

描写景物的句子10-09

描写家乡的景物作文02-09

描写冬天景物的好句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