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精选8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1
听了王琴玉老师的讲座后,对于《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方式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论从教学的内容设计还是从精力上都不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学习也不可能真正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生,这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胎里带来的缺欠,要想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变成小组合作的学习组织形式。
有的教师说,每一节课就45分钟,我们提出关注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关注一分钟,那么一个班40多名学生,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所以关注每一个学生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是说课堂要想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能的。
这些教师所说的对学生的关注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注意力分给某一个学生,这是传统的课堂关注观点。你可以认真想一想,我们关注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关注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让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传统的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关注一些学生而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的,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关注少数学生,所以也只能让少数学生投入到真正的学习中。
那么我们要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方法是不是只能通过教师的关注呢?如果只有这一种方式,那么此题一定是无解了,因为教师的精力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组织内活动,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能够和本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探讨,还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组与组之间还有质疑对抗和竞争,每一个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这种方式真正把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学习也真正是按照每个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
应该说关注只是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习。传统课堂只能靠教师关注,而高效课堂靠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组内和组外同学的关注,每个人都有许多人关注,每个人也都关注许多人,所以说,我们不能单靠教师的关注,必须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把简单的单向线性关注变成双向多元的网状立体的关注,这样才能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下午,王琴玉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生命生命》一课更让我们真正领会了其中奥秘。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2
通过学习《教学改革必须真实地发生在课堂上》这篇文章,感觉就像对面坐着一位老教育家跟你聊天,高深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他的语言里浅显易懂,娓娓道来,让你心头一震,我何尝不试一试这样的课堂,也和我的学生来一场教学相长的陪伴,让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课堂,敬畏生命,互相鼓励,成为亦师亦友的学习同伴,一起在知识海洋里遨游。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成为孩子们有成就感的地方,成为孩子向往的殿堂。要想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首先要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也是老师努力的终极目标,我也一直行走在教学改革的路上。
一、先有父母心,再做教育人
育人而非制器也,我们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一个器具,千人有千面,明白这个道理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才能做到分层次作业,才能做到教学没有一刀切,育人不是随便拿一个精美的模具,就能给我们培养出出类拔萃的精英的。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学生时,眼里应该有牛顿,也许有爱迪生,也许还有修鞋匠,也可能有环卫工,我们要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你,你讲啥他都愿意听,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他不喜欢你,你讲的好他也不在意。所以,挖掘非智力因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生物,我给学生讲在生物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生物是有些落后的,生物自然科学的落后,导致我们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行业跟发达国家都有差距,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物,让他了解生物现象,生活常识来激发兴趣。例如:燕子低飞要下雨,锄禾日当午等,让学生从生物学原理来解释生物现象,让孩子爱上这个科目,爱上学习。
三、同伴互助,学习路上同进步,共成长
学校的存在就是让学生有一处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乐园。曾几何时,学校里到处都是互帮互助,同学们因为一道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也曾因为一个同学退步了替他难过伤心,鼓励他迎头赶上。而现在再难找寻耐心给同学讲题的身影,小组的互帮互助学习也很难落实。为了让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平时老师也把互助学习放在学习小组内,学习小组的划分也更细致,更具有学习成绩的阶梯性,具有个性化,教学过程中也重视小组内不同层次同学的提问和检测,让学生真正在学习小组里涨了知识,交了朋友。每位同学为自己获得进步而高兴,也为同伴进步而喝彩。
四、尊重学生,淡化差异,师生平等交流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更重视师生的平等交流,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探讨,多一些尊重。自从生物纳入中考,学生学习生物的.压力大了,如何让孩子喜欢生物,高效学习生物就成了老师们的讨论课题。上课期间我特别重视和学生的眼神交流,常给同学开玩笑:别看我的眼睛小,很聚光,最后一排学生做什么我都能看到,没抄笔记我也能看清。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另外注意和孩子平等交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平时看什么书,玩什么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交心,成为忘年交,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达到高效学习。还有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课堂提问多层次,优中差学生都有机会,都有展示的机会,避免学困生边缘化,造成更多的学困生。
五、课堂张弛有度,课间劳逸结合
现在的课堂将就大容量,快节奏。一节课可以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会疲劳,也会松弛,接下来就是精力不集中,听课赶不上趟,干脆就放弃了。我认为课堂就像唱大戏,应该张弛有度,有高潮,有慢鼓点,让孩子一堂课的高潮中获得重点知识,突破难点,让还在慢鼓点中记忆消化,掌握知识水到渠成。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你,爱上你的课堂,高效学习就成了常态,课堂自然高效了。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3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课堂也犹如“战场”,我们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己”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彼”就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学生薄弱的地方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何认识、研究学生?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道了什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知识的空间,一味的让学生接受教材上的‘正确概念’。我们辛苦的讲解了教材上的知识,但并没有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知识有什么关联,也没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新的教材知识概念就很难建立起来,由此可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我们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难点也就是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地方,也是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错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就是我们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在备课时,我们要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知识:第一、超越学生学习水平的知识;第二、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差别的知识,比如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概念时,就需要区分“墙角,桌角、牛角”等关于‘角’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材中的‘角’。第三、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易出错的地方能够真实的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如何想的。把握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可以更好的实现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有差别的独立鲜活个体具有个体性。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经验还是接受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位学生的个性倾向,把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个性化处理,善于引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4
从教两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记不住?”是啊,讲了多少遍了,为什么还记不住?因为孩子根本没听进去,学习根本没有真正发生,这是老师的悲哀,是学生的无奈!以往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是一遍一遍的讲,口干舌燥,情绪亢奋, 可孩子似懂非懂者有之,听得一塌糊涂者有之,根本没听者有之。
我现在的做法通常让孩子读读题,然后告诉我,哪不懂,是一个词,一句话,还是不清楚解题思路,哪里不会,我讲哪里,讲一遍不会,好,自己去请教他人,学会了给我讲,如果一个孩子他能把做的题讲明白了,才是真正学习了,真正学会了。在我们班孩子们有一个共识,无论谁给谁讲题,都不能直接告诉答案。阅读牛老师的文章,我找到了更多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方法与渠道。
“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回答”与“正确的回答”哪一个更有价值?无疑是前者。教学中,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都应该受到鼓励和重视,要尽可能地“引出”而不是“堵塞”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教师积极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而不是只有一个声音。”
如果你初次学习打棒球,你是愿意听无数个关于棒球比赛的知识讲座或是进行反复的分解练习,还是愿意和小伙伴在棒球游戏中学习棒球?相信选择后者的居多。哈佛大学戴维·珀金斯教授以自己学打棒球的经历倡导教师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就接触全局,这样学生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并乐于迎接一路遇到的挑战。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会在行为或心理上表现出非参与状态,他们之所以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仍存在上述“第一种学习棒球的方式”,这主要表现为“了解病”和“要素症”。所谓“了解病”是指大量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直接学习如何去做;“要素症”指的是周复一周甚至年复一年地专注于学习要素,却很少学习和实践有关全局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维往往呈点状化、割裂化的现象,这样的碎片化思维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则是对学科教学内容无系统的把握,学生只看到局部,知识、目标以散点状呈现,没有整体的系列。在“教”与“学”双方决定或被决定的关系间纠缠,忽略教学的相互关联且共时性的特点。
“数学思维是需要时间的,只有给予充分的时间,学生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思考得充分,想得明白。为此,应该舍得让学生在思考中“浪费”时间。要让课堂有机会进入一种“胶着的”对话状态;让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速度”来得慢一些;让课堂能够提供学生更多“讨价还价”的机会……”
“与知识的学习相比,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为此,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质量和教学的思考性,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充满思考的.学习过程。课堂上的“动与静”都只是表象,学生思维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
“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教案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的思维,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唯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宁愿我们的课堂以一种拖泥带水的方式把教学向前推进,也不要顺畅的完美。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5
今天听了李老师关于《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讲座,收获很多。
课堂活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在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网络课堂开始进行,很多人会说“太难了”“不想上网课”等,这更加让我们意识到活力课堂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促进学习并学会学习的活力。
在讲座中,李老师提到人是如何学习的,勤学、苦学。那教师的教学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打破网络知识的垄断。学习的本质是变化、知识的变化,是学习者经验引起的变化,李老师通过举例,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什么是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明白的教师,明辨什么是学习,“教”就是促进“学”。
要想让课堂焕发活力,首先要明确目标,其次是要重视备课的过程,针对一节课设计过程,做一名专业的教师,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6
今天,我聆听了李广生老师的讲座,李老师从学习、教学、教师三方面展开讲解,令我获益匪浅。
学习方面,李老师主要围绕三大要义,三大基石和三大趋势这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学习的本质,让我们了解了学习动机、已有知识和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致力于引导学生达到由理解学习到迁移学习再到深度学习的高效学习方式。教学方面的讲解围绕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展开,告诉我们教学既要关注科学素养,又要像艺术家一样进行课程设计。
最后,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教师自己修炼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确立核心问题;第二阶段,聚焦关键事件;第三阶段,修炼教学主张;第四阶段,提升教学智慧;第五阶段,形成教学风格。这也让我明白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向老师学习。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智慧,那就是做一个拥有“人、情、味”的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得方式去学习,以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我会向着这种境界努力,致力于创造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7
在几天,有幸聆听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系列研修课程,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深度学习相对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都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而这些学习方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究,去实践,去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积极地探究,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把习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而探究的过程同时本身也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能力、设计探究方案与制定计划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评估和反思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与交流能力。例如在进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骑自行车下坡这一真实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建立实验模型,用小车代替自行车,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知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无疑是学生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并从中感悟到物理知识中所蕴含的观点、思想、方法和本质,才能进而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建立“密度”概念时,我们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缺乏必要的理解,也就很难建立相应的物理观念,更谈不上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几组“同体积、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以及“同物质、不同体积物体的质量”,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可以反应物质的某种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思辨模式和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让学生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不会一直运动”来寻求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引导学生设计出“通过逐步减小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观察小车运动情况的变化,进而推测小车不受力的运动情况”的实验方案。对此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科学论证和科学推理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生的真实发生。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 8
读了叶澜教授所写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篇文章,掩卷沉思,深有感慨。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我们要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树立课堂教学应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叶澜教授这话说得真好!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只有创造性地教学才会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真正做到乐学、善学!
记得一次口语交际课,我走进教室跟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到里野里去玩一玩。”学生们一起欢呼起来。于是,我们排好队走出了校门,一边走我就一边指着路旁的树说:“这些树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看见树上长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见树枝上长出了几片尖尖的绿叶。”“我看见??。”接着我们来到麦田边上,有的孩子就嚷起来了,“快来看,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老师,那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学张开双臂自己陶醉地仰望着天空自由地旋转着,时而大声地叫着“燕子、燕子飞来了!”时而跑着追逐花蝴蝶,这一堂课我没有组织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来,开始回到这节课的主题《找春天》。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连平时最不喜欢说的孩子此时也说了一两句。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既可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经典学习心得01-26
学习心得07-19
自主学习的学习心得02-19
学习表演的学习心得09-16
学习新课标学习心得12-14
淘宝学习心得07-08
学习心得作文02-04
专业学习心得03-20
厨师学习心得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