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教师关于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关于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师关于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1
《白杨礼赞》是茅盾同志的名作。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如下三点。
一.托物言志,含蓄曲折的象征手法。
在抒情作品中,由于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很难具体描述,或因为某种缘故,不便于直接抒写,往往采用象征手法,以适当的象征物作为题材,“咏物托志”,把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把不便于明言的意思含蓄地表现了
出来。《白杨礼赞》就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作者极力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咏物”的目的在于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歌颂北方农民,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歌颂民族的力求上进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抒发作者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赞颂的真挚感情。文章写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的重庆,作者不得不讲究斗争艺术,采用比较含蓄的象征手法。
这篇散文的.象征意义是通过白杨的形象表达的。作者细致逼真地描写白杨形象是,选用的词语既能抓住白杨的特征,又能含蓄地体现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第五节先抓住白杨树一直往上长,高大挺拔的总体象征,选用“力争上游”这个人格化的词语总写白杨。然后抓住白杨各个部分的特征,分别选用相应的特征性词语进行描写。如用“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写树枝;用“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不用说倒垂”写树叶;用“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写树枝;最后从形写到神,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等词语赞扬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和反抗精神。这些词语既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特征,又含蓄地透露“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象征意义。
二.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由物及人的构思艺术。
文章在引出白杨树之前,勾勒了黄土高原广阔平坦的雄壮伟大气象,在这个旷远的背景中,作者突然看见了前面的白杨树,这是由远及近;看到的白杨树从“一排”到“三五株”,再到“一株”,这种数量的递减,由群像到个别,使傲然耸立的形象清晰高大,然后作者由下而上地细致描绘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如在目前,这是由面及点,写到点也就更近了;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象征北方农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物及人,写到“精神和意志”,实际还是写人,“精神和意志”是人的借代。通过上述三步,文章尽情赞美了白杨树以及由它象征的人和精神,这就是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艺术。
三.首尾呼应,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结构方法。
文章开头一节用“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赞颂之情,最后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首尾呼应,赞美白杨的感情线索一脉相承,始终贯穿。文章第
第六两节句式基本相同,略有变化,在思想内容表达上各自是前文的小结,在结构上用间隔反复显示文章的节奏,这两节与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句子一起使全文层次分明,既疏朗又完整。作者在第二节描叙自己看到黄土高原的景色后,先抒写“雄壮”、“伟大”的感受,突然又写潜滋暗长的“单调”的感受,两种不同滋味的感受相继产生,使文章顿生波澜;作者细致描绘白杨形象后,笔锋又转,以树比人,直接点明象征意义,把意境推向深处,使读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在由树及人,直接点明象征意义之前,作者又运用反衬手法,欲扬先抑,说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马上文笔又变,在上文反诘之下,一口气连用“伟岸”等七个褒义词,高度赞扬白杨“是树中伟丈夫”,尽情抒发敬仰之情;
第八两节点明象征意义并尽情礼赞之后,文章完全可以作结,但第九节又树奇峰,把白杨和楠木进行对比,给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无情鞭挞,换一个角度再次高度赞美白杨树。这种曲折多变,错落跌宕的笔法,使文章的节奏忽而舒缓忽而急促,作者的感情忽而平静忽而炽烈。
《白杨礼赞》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茅盾同志在谈创作经验时说:“我所能自信的,只有两点:
一、是未尝敢粗制滥造;
二、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由于作者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工于细刻,所以本文实堪为中学生学习的典范。
语文教师关于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2
一.托物言志,含蓄曲折的象征手法。
在抒情作品中,由于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很难具体描述,或因为某种缘故,不便于直接抒写,往往采用象征手法,以适当的象征物作为题材,“咏物托志”,把抽象的精神形象化,把不便于明言的意思含蓄地表现了出来。《白杨礼赞》就运用这种表现手法。作者极力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咏物”的目的在于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歌颂北方农民,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歌颂民族的力求上进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抒发作者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赞颂的真挚感情。文章写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的重庆,作者不得不讲究斗争艺术,采用比较含蓄的象征手
这篇散文的象征意义是通过白杨的形象表达的。作者细致逼真地描写白杨形象是,选用的词语既能抓住白杨的特征,又能含蓄地体现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第五节先抓住白杨树一直往上长,高大挺拔的总体象征,选用“力争上游”这个人格化的词语总写白杨。然后抓住白杨各个部分的特征,分别选用相应的特征性词语进行描写。如用“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写树枝;用“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更不用说倒垂”写树叶;用“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写树枝;最后从形写到神,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等词语赞扬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和反抗精神。这些词语既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特征,又含蓄地透露“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象征意义。
二.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由物及人的构思艺术。
文章在引出白杨树之前,勾勒了黄土高原广阔平坦的雄壮伟大气象,在这个旷远的背景中,作者突然看见了前面的白杨树,这是由远及近;看到的白杨树从“一排”到“三五株”,再到“一株”,这种数量的递减,由群像到个别,使傲然耸立的形象清晰高大,然后作者由下而上地细致描绘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如在目前,这是由面及点,写到点也就更近了;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象征北方农民,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物及人,写到“精神和意志”,实际还是写人,“精神和意志”是人的.借代。通过上述三步,文章尽情赞美了白杨树以及由它象征的人和精神,这就是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艺术。
三.首尾呼应,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结构方法。
文章开头一节用“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赞颂之情,最后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首尾呼应,赞美白杨的感情线索一脉相承,始终贯穿。文章第四、第六两节句式基本相同,略有变化,在思想内容表达上各自是前文的小结,在结构上用间隔反复显示文章的节奏,这两节与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句子一起使全文层次分明,既疏朗又完整。作者在第二节描叙自己看到黄土高原的景色后,先抒写“雄壮”、“伟大”的感受,突然又写潜滋暗长的“单调”的感受,两种不同滋味的感受相继产生,使文章顿生波澜;作者细致描绘白杨形象后,笔锋又转,以树比人,直接点明象征意义,把意境推向深处,使读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在由树及人,直接点明象征意义之前,作者又运用反衬手法,欲扬先抑,说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马上文笔又变,在上文反诘之下,一口气连用“伟岸”等七个褒义词,高度赞扬白杨“是树中伟丈夫”,尽情抒发敬仰之情;在第七、第八两节点明象征意义并尽情礼赞之后,文章完全可以作结,但第九节又树奇峰,把白杨和楠木进行对比,给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无情鞭挞,换一个角度再次高度赞美白杨树。这种曲折多变,错落跌宕的笔法,使文章的节奏忽而舒缓忽而急促,作者的感情忽而平静忽而炽烈。
《白杨礼赞》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茅盾同志在谈创作经验时说:“我所能自信的,只有两点:一、是未尝敢粗制滥造;二、未尝为要创作而创作——换言之,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由于作者精于立意,巧于构思,工于细刻,所以本文实堪为中学生学习的典范。
【语文教师白杨礼赞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白杨礼赞》学习资料10-07
白杨礼赞作文 模仿白杨礼赞作文02-25
白杨礼赞作文10-07
《白杨礼赞》教案02-04
白杨礼赞阅读答案10-01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4-10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04-10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02-15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07-06
白杨礼赞读书笔记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