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4-06-11 16:42:54 学习心得 投诉 投稿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学习心得 )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从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生本教育就是让成为真正的主人,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如何让生本的理念贯穿我们的英语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例外,我多么希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单词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尽管有过生本教育带来的成功,但是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拿我几次失败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地拔高要求,甚至在活动中接连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超乎他们固有水平的要求或用一些无谓、重复的环节为一个简单的问题纠缠;而孩子在课堂上的任务,也仿佛只是一味为了达成我的要求而已。这不是主动地学习,不是在为孩子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也就没有起到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而是在为难他们,生拉硬拽地牵着他们前进。学习的难度和的态度致使课堂气氛不再轻松,在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下,孩子就容易闷掉,产生畏惧心理。反过来,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教师,使教师越发紧张急躁。一旦师生的沟通、合作出现障碍,双方的感觉都会被破坏,无怪乎教师放不开,孩子活跃不起来了。因此,一定要让每一次生本教育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生命的活动。,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使生本教育走出困境,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在未去广州之前,就已经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只是不大清楚是谁提出这一思想。到了广州,第一天的培训就看到了真正的鼻祖??郭思乐教授。他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学好,真正把时间、主动、思考、成功留给学生”这一理念。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做”。他特别推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法,主张“让学生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带进课堂,带到小组和班级,进行讨论或争论,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在生本课堂中,学习小组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活动交流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来的等、靠、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在第二天的培训,安排我们去香江中学、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现场听课,体验生本课堂,让我们去体会生本教育的真实内涵。在听了几天的讲座后,心里总有那么一些疑问:生本教育真有那么神?

  听了生本教育,心里还有许多疑惑:

  1、前置性作业大多要求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样做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如何调控各科的前置性作业?如何检查?

  3、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训小组长?

  4、如何解决不同小组之间讨论结果的重复性?如果课堂上不同小组展示了同样的内容既耽误了课堂时间,又减少了课堂容量,怎么办?

  5、在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下对于违反课堂秩序,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怎样做才能做到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达到教育目的?

  6、如何提高生本课堂的学习效率?

  7、最重要的是生本教育在职高部如何施行?

  我在这为期4天的学习、参观中,虽然自己所有的疑惑没有全部找到答案,但却也给我留下深刻的感悟,而期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本教育的课堂“和谐、开放、合作、交流”的课堂。

  第一天的讲座完成后,第二天去两个学校感受真实的生本课堂。知道了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前布置前置性小研究。二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课前一分钟。

  2、引入新课。

  3交流课前小研究。

  4、课堂练习。

  5、课堂小结。

  6、课后思考。

  第二天的现场生本课堂学习,我个人觉得,上午的三节生本课堂总体就是学生在以小组的形式在讲。第一节英语课,就是每个小组上去演示课本小情景剧。每个组差不多。每个小组展示完就差不多下课了。(英语不是我的专业,我就说一下大概。)第二节是数学课,老师是以一个前置性作业开篇。主要讲的内容是一元一次函数的图形。上课头一件事就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然后小组整理前置性作业,然后一个一个小组派代表上来讲述自己的成果。讲成果的时候别的小组可以提出意见。但是我感觉当时那堂课知识点。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自师从先生以来,求习生本理论,走进生本学校,观摩生本课堂,然总未能领悟先生的学问真谛。私下思之,又总觉得“此中有真义”,每每想写点感悟,却 “欲辨已忘言”,乃知自己的学识功底尚浅,需继续勤勉求学。在反复习读先生的书和文章,特别是在学习《研究法:回归本体》后,“归一”的方法论引发我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再思考,虽是几个平常的问题,但对我来说思维已是经历了大的且不容易的扭转,故书写成文,作为近来学习的总结和体会。

  一、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中国人向来强调“素位而行”,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概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格守自己的本份,根据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来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要去干涉,包揽别人的事情或是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那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其次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做并可以做的事情。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越出自己的位置去包揽别人的事情,费力不讨好还不自知。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群体。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梳理好每一个我们或者权威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并不厌其烦的把“它”教给学生,看似我们在很细致,很辛苦,很认真的“教”,实则我们是在剥夺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知识的权利和机会,我们用自己的“教”替代了原本应属于学生的“学”。殊不知我们教得越细致,我们就越是偏离了自己的位置!就越是在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那么教师的位置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在确定“教师的位置在哪里”之前,我想首先需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只要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其它问题都是不证自明的。

  教育的主体一直是教育学界乐此不疲的论题之一。可以说,学界近年来形成的“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 教材三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这些关于教育的主体的主要观点,都没有逃脱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为主体的二元论方法的思维定势。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对主客体关系范畴上的逻辑推理,寻找并确定教育的“主体”、“客体”、“非主体”,以确定现实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位次并为研究找到“科学”的依据。然而在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维模式下注定找不到教育的真正主体。事实也证明如此,在喋喋不休的关于主体争论中,谁又能说服谁,谁又能证明自己的学说和观点就无可争议?静思下来,这些主体论跟“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论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二元思维的产物。

  曾有段时间,自以为找到了生本教育理论的疏漏,那就是我在生本课堂的讲台上我看不到老师,老师到哪里去了?这是不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缺陷呢?毕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我现在看不到教师的“教”,我如何来评价这堂课的质量,我甚至觉得这样的课无法参加全国的调教评比。现在看来,这是我太习惯于将事物纳为“主体和客体”的思维方式犯的错。这种二元的思维方式使我习惯于将事物分离为主客,是非,善恶,美丑等相对的概念来认识事物,往往认为执着一方,就是忽视甚至抛弃另一方,这种思维的结果必然导致我无法判明谁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导致我无法知道教师的位置应该在哪里乃至教师本应该做些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二元的思维模式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教育理论提倡的方法论是:归一 ——回归本体 。它的'立场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实现这个“一”最终和本质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1]显然,教育的本体在于学生生命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育教学确能有效推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提升,但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教”充其量也只是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个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内因却在于学生本身。回归教育本体的方法论,我们就无需再纠缠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争论中。师生共处于一个没有被割裂的整体,居于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位置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应占据教育教学的中心,自然我们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为评判“学”的依据。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不作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们倒认为这是教师“不越位”的表现,因为她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依托生命的内在机制去发展自身,去实现自身。毕竟教师的“教”作用只在于帮助、成全学生的“学”,而不是替代,包揽学生的“学”。

  用“归一”来取代“二元”的割裂;用“回归本体”来摆脱“主客”的思维窘境,不仅能充分明证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也为教师“正位”,更是对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与发展。这也许就是生本教育理论生命之基。

  二、美德可教吗?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那么按照他的论述,美德当然可以教授。但苏格拉底自认无知,他论证说,因为他无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东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悖论:美德是知识,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苏格拉底不会承认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么还有别的手段使美德被人们获取吗?当然有,苏格拉底也给我们最好的例证。他整天流连于雅典的街市,与人们讨论各种关于美德的问题。在谈论中他就象一个助产士那样去接生存在于人灵魂中的思想,帮助人们认识,发现自己内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导人们向善,从而助其成为一个完善人格、拥有美德的人。显然,苏格拉底在用助产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美德。的确,美德是能够为人获取,人们甚至能够学习美德,但却很难证明我们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说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却正在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美德,然后以“考”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德行,不知不觉学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却被简化和忽视了。

  其实就在我们教授道德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道德被解析为体系化,逻辑化的科学的知识,当他以知识的面目呈现于学生时,这种理性化的知识还是原本的道德吗?显然不是:他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道德知识。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识,而后再通过考试等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教授给他们的“道德知识”,可事实上,学生记住道德知识并不意味学生获得了道德,毕竟“知道”某条道德条律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德性!而且这些靠记忆所得的道德条律对他们具体的行为并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他们依然会顺其本性去做他们要做的事。

  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仅在于灌输、训斥、说教类似这样的方法上的错误,更在于德育真正基础——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态的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学校德育脱离儿童生活,这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其实,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是完全融为一体的。正所谓:担水劈柴皆是道,举手投足皆教育。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德,人们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悟它们,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追求道德,没有强制,没有灌输,没有说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悦的。但是随着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与生活开始分离,德育也随之远离生活,施教者把人类形成的传统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条律,并把这些抽象的行为规定强加给受教者。这时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变成了课室里枯燥无味的说教,充斥着压抑,强制,痛苦和虚伪,当然也就伴随着无效的结局。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的状态,只有让儿童置身于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于生活中,对其学习、交往以及各种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导,使他们获得知识的乐趣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获得道德。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中过上道德的生活呢?

  生本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依托学生内在的生命机制,建立美好学习生活的教学生态。“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 [2]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儿童会在不经意中自然形成了许多美德。诸如:自信、友爱、乐观、热情、进取、公正等等。这是因为,生本化的教学生态: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使儿童获得了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情感的积极性与求知的主动性,使他们得以在生命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的美,同时欣赏他者的美,就在这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在这美好的学习生活中,素朴的,毫无功利的德性就融入了他们的本性,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无需苦口婆心说教,无需蛮横无礼的强制,儿童在美好的教学—学习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道德,在这良好教学生态中孕育出的道德将融入他们的本性并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行为。美好的教学生态,成就美好的道德,成就美好的人,成就美好的生活,这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前景!

  三、 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我从来没有如此地怀疑过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做什么?想想总让人有些沮丧:很多时候我们居然是在教学生的本能,教他本来就会的东西。可是,我们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以教者自居,并无限扩大自己的职业功效,我们的口头禅或或者应该说是我们的自勉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我们费劲心机的研究教法,从教学内容到时间的安排,从诗意的语言到优美的教态,我们力求把“教”达到科学化,技术化的完美的同时,却把本属于学生学习和求知的课堂成了我们教技表现的舞台,我们对于自己的越位和失职却浑然不知。何其不幸!事实上,这种外在于学生的“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是学生学习的干扰。就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院子里几个小朋友拿着一根跳绳,他们想玩跳绳的游戏。我,一个成年人,理所当然我要教他们玩。于是我很费劲教他们游戏的规则并不停给他们做示范,结果却变成了他们牵着绳子而我在跳绳,与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原本是他们要玩跳绳!后来,我放弃了教(实在是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却以他们的方式解决了规则问题,而且玩得很开心,很尽兴。显然,我的“教”既没有让孩子们学会任何规则,也没有达到玩的目的。反而成了他们的干扰,反而使他们失去玩的乐趣,我对“教”的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那么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教”的尴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这个词。中国古文化是比较崇尚空白的,古诗有云:不到处皆诗。中国画也非常讲究布白,总会在画里留下那么一片空白,这空白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遗憾,反而引起人的无限的遐思,从而增加了画的整体与和谐之美。那么,我们的教是不是也该借鉴“留白”,不要执着于完整知识的教授,把我们要教的知识留出来,少教甚至不教,留给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要知道只有深入他们内心并融入他们生活的知识才是属于他们的知识。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们留出越多的空白,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们在“教”中应创设一个展示知识的原本面目的情境。这个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识与科学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让那些经过逻辑分析,抽象的、系统化的知识在这个情境中能显现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样,于是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情境中,从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识去认识、领悟科学世界的知识,使科学的知识成为于自己的自身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惯常靠“教”的科学的知识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联系,他们将内在于学生并能为学生所用,他们与考试无关,他们只为学生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成为学生的不可言说的智慧。最后,我想到的就是行不为之教,把学交付给学生,安守做一个生命的牧者,欣赏生命的成长,观看生命之花的绽放,于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所提倡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还是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重现本来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体与客体分立的二元思维。他们都在致力于寻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没有主客、没有是非、没有彼此的对立,一切都处于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论提倡“回归本体”,归一的研究方法与他们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归一”,既能与古老的中华智慧息息相通,又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对二元思维方式的超越。在对“本体”的追问中,我们能更明晰问题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维局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教育现象中的问题。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自20xx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xx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XXX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之后通过看观摩课、群众研究、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齐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研究。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能够少教,但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教室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边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来,即就是老师在教室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研究的主人。

  在教室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研究,获取常识和办理题目的潜力,经过自己的理论获得的常识,他们本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类氛围中研究,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教室上很放的开,对研究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教室来讲,生本教室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启齿说英

  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5

  近期,重庆教师为我校语数英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这次生本培训,哼了三年级的两节课,参访了四年级的语文课,聆听了利韦农重庆一线生本教师的报告,我单性本教育有了文化教育更深的理解。我从心里到精神上心中真正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培训期间,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的新授课。《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设置了一个课前小研究,围绕小研究引入新知。一节课下来感觉挺累,并不像重庆的石老师讲起的那样: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原因在哪里?经过密老师和石老师的请教我对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课前小研究的设计研究成果要找准切入点,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课前小研究的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我们三节课这一堂课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研究的学习、讨论、展示,对本节课要有一个整体的立论认识和自我的见解。所以课前小研究课题应做到如下几点:⑴把握课堂重点,造就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生本课堂上体现的教育目标:思想、知识、能力。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⑵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思考和认知研讨的空间。所设计的弊端问题要拥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⑶注重能力迁移,体现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每堂课上都可以根据问题灵活的增加,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方式,交给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自己来选择,让他们在自由中学习,自由中成长。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交流展示在课堂上大致有这样三种形式:小组间交流展示、个人班内学术交流展示、小组班内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种展示,展示同时也是一种交流。⑴保证交流的时间。这是生本课堂的一个特色,因为生本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并不单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所以应和一般的课堂发言区分开来。因为生本课堂是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问题知识的一个汇报,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提高。同学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进入全班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关键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对于难度非常大的.问题,可以讨论过后,由专案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阶段性成果和理解,确实体现以学生家长学生为主体的高等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内容要有同。对于课堂上的交流问题,以三个左右为好,我认为不宜多,应该是精心挑选的精华问题。如果过多会被解决所累,课堂上的问题会缺少深度,消极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为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自己运用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的。

  再次,教职员工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知晓了,一样子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听,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学生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生活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学生的合作中探究学习,离不开高效的小组项目合作,如何建立小组,怎样分工合作,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勒罗尔县,但还是存在很多关键问题:小组之间的任务均衡问题,小组奖励机制的有效运用等等,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我校实行生本教育已经半年多了,我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这个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独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了。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6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建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更要让学生体验到教育带来的无穷快乐。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算真正成功。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过去我在教学中常常表现得过于强势,生怕学生理解不了而反复讲解。但后来接触到"生本教育"的理念后,我才意识到这种方式可能过于自我中心了。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地承担了太多工作,期望学生能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现在我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我发现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获得更有价值的成长体验。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开始的时候,我会对学生的表现感到不满和焦虑,认为他们缺乏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弱,在总结时总是说得不在点子上。但是,通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我们之前并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现在,随着我们逐步深入地实施生本教育,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欣喜。他们在学习上充满热情和自主意识,慢慢地培养出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这让我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师,我需要耐心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相信他们定能不断进步,发挥出自身的无限可能。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我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反复验证中学习,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我将努力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英语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理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生本教育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首先,我们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其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规划学习目标和进度,自主评价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也很羡慕能拥有这样主动积极、知识丰富的学生。作为老师,我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快乐地成长。我会努力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在生本课堂,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支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教学尝试!让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成为知识的接受者,也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我建议您可以继续探索这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难度和要求,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尝试担任小老师的角色,相信这将对整个课堂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原来的时候,我理解您对学生学习准确性的担忧。但事实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反而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儿童天生就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欲望,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变化中,发现儿童学习的无限可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他们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我们不应过于担心学生学习的准确性,而是要相信他们的学习天赋,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人。

  您提出了一些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实践生本教育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各种挑战。我认为,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乐在其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支持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强加要求。同时,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师生共同的成长之旅。只有这样,生本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自主和有意义。

  总之,生本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推动生本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生本教育的困境,让它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7

  通过这段时间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 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 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 生本备考使学生直接参与系统复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对考纲,考卷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让学生自己当“司机”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师本备考要好得很多。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8

  这个假期让我有幸走进了生本课堂观摩教学过感受生本教育。课后还聆听了实验教师代表点评以及跟实验教师座谈交流等,这让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在学习强国上聆听了十节课,令我耳目一新,收获颇多。从这三节课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节课都安排了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形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见闻,朗读古诗、成语或有关数学小知识等),课前三分钟做到面向全体,人人轮流登台,让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讲的机会;其次突出的是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最多,他们在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等。整个教学过程他们成了主体,而老师只在其中起了引导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学习,三节课的老师都在课前给学生出了前置作业,而且这前置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展示的内容;

  然后突出合作,三节课的老师在每个问题展示交流之前都强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突出探究和个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充分收集资料和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从而使我真实的看到和感觉到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不再是老师一人在讲,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展示,老师有时像一位导演,有时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像一位演员,穿插与课堂教学中。既有组织的过程,又有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有参与的过程。本着“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全新理念,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跟我们的课堂相比,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支下,的确是差太多了。从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

  总之,这三节课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练后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至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与生为本。

  这次学习更让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有几点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即前置性作业;

  (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

  (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全体参与,连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都是整个学习小组全员参与。)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等,把课堂由教转变为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到的内容在教学上将会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我不得不感叹:生本激扬了生命,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今后,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更多的了解生本教育,以便让自己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在课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生本教育”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的课程观以及“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观。为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课堂,我觉得我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教学观,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扎扎实实的去开展“生本教育”,不断的在实践中去落实和总结做法,做到边学习、边工作、边落实、边探讨、边促进。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愿我和我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共同成长!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9

  本学期初,我们杨寨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随着一、二年级生本实验的展开,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本理念。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教育方式,对生本教育课堂印象最深的只有前置作业环节。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算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接触生本教育以来,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在生本课堂中,老师们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好“前置性作业”。秉承只要孩子能做的,教师绝不过多干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变得异常轻松。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呢?郭思乐教授认为: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可以让我们任意描画的白纸,而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孩子们的学习是自愿的,也是快乐的。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生本”的案例。我们曾在自己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幡然顿悟时,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只不过,对比生本教育课堂,我们还是做的太少。我们总是怕孩子们没有那个能力,怕孩子们学不会,记不牢,所以我们一遍遍的重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同时因为自己教学的失败,教师的挫折感加深,“厌教”情绪越来越深。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才会乐此不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也不会再现。学生的学习变会自主、快乐、高效,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正如有些人所说:“生本教育”是孩子们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价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开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全、幸福的学习生活。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但是这次在广州实地参观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目光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如何去教的问题上,对学生如何高效的学考虑得不够,可以说还十分欠缺。这次有幸现场聆听学习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我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这次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停留在教师“教”上的居多,关注学生“学”的过少。“生本教育观”的提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1

  20xx年4月7日~10日,我有幸赴广州参加了由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这次培训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由郭思乐教授做的关于生本教育的讲座;二.是观摩课展示、教学点评;三是与执教教师交流,并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和问题解答。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教学不仅无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学中播种人文情怀,唤起生命的激扬。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是这样说的:“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是学生尽显天性的舞台,因此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这样就必须给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应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呢?

  生本教育认为: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以往我们教师整个人就像一个“纤夫”,工作千头万绪,总感觉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艰难地拖着班级这艘“船”前行,身心疲惫,而且收效甚微。那么牧者呢?他不是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要管理着羊群,又要尊重着羊群的独立活动。

  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任何学习活动的代替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课堂中教师抛砖引玉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教师不会急于判断学生表现的好坏对错,更不会以知识代言人出现。知识是靠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的,知识要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是根深蒂固的。

  可见,纤夫用的劲大,学生被动前进;牧者用的劲少,学生受益之多,如何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还有待于我更深地探索。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1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停留在教师“教”上的居多,关注学生“学”的过少。“生本教育观”的提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

  很荣幸我们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我们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学校给每位老师都买了郭思乐教授的书《教育走向生本》,学习他的教育理念,让我初步感受了生本课。随后组织同组教师一起备课研究讨论生本课的教学方法。俩周听了很多位优秀教师的生本课教学。我们组的2节生本数学示范课。都让我体会到了生本教育能真正解放孩子。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乔宇航、杨佳福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及课堂实践,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在任琴老师课中,有一个孩子居然会下一节的内容,用我试试的口吻清晰的解出了正确答案。并不是因为他预习过,而是,以前我们老师提早就框死了定格了孩子的思维,而这节生本课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就是那句话:“给他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班的班训: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3

  “生本教育”是对生命的赞美和尊重,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郭思乐教授发表了我们多年来一直想表达却无法言传的观点,即教育应该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郭教授说:“我们应该以不完美、不满意但蓬勃向上地成长为目标。”“生本教育”首先是关于教育理念的问题,教育不应该只围绕着分数和升学,而是要回归到其根本目的: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想象一下,今天我们强加给学生的一切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这些知识和技能真的会对他们终身受益吗?其中只有少数人取得成功,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郭教授提出了依靠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获得自主权、自由权,这是一种自然而合理的教育新思路。

  “生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如何开展教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四步教学模式。首先,教师会提供一个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接着,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彼此的学习成果。然后,整个班级会进行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最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熟悉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他们需要平衡好给予学生足够指导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的设计应该抓住知识的核心要点,同时也要注意整体性。此外,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激励者。郭教授指出,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我们要先行动再学习,先学习后教授他人,减少教学数量,增加学习时间,最终实现不再完全依赖教师指导的目标。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4

  生本教育,从实践到理论,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本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语文课堂更精彩。通过春期的学前周的学习,我对生本教育理念又有了心的认识和体会,我会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课堂更精彩。

  1、实行生本课堂,要沉住气,有耐心、恒心、决心

  生本课堂与我们以往的教育理念、模式都是有区别的,要想适应这种区别,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教给学生变成让学生发现,要从事事为学生做变成让学生学会自己做,这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真的要实施确实很难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心理是最困难的事。以往我们都习惯了去教去传授,老师每天都跟在学生后面,催着学生背啊写啊,好像学习不是学生的事而变成了老师的。在生本课堂下,是学生愿意学,是学生自己希望获取知识,不需要老师催,自然的把读书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生本课堂切忌着急,要沉得住气。一是对自己沉住气,二就是对孩子们沉住气了。对自己沉住气,是要给自己时间去学习去充实,从思想到行动上都能真正达到生本教育的要求。对孩子们沉得住气,就是要给孩子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给学生机会展现自己。在生本教育的实验阶段,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耐心、恒心、决心,面对所遇到的一切的困难。在生本教育的初级阶段,可以说老师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耐心更要细心。

  2、放手学生并不等于放纵学生。

  生本课堂教学主张放手,让学生去展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自由的成长。放手不等于放纵,这手怎么放要大量额度准备和引导。我觉得,要实行生本课堂,首先要把学生的好习惯养成,养成了好的习惯,才有可能进行生本课堂教育,才有利于生本教育的实施。如果学生们连一些基本的好的礼仪、学习、生活习惯都没有,那么也就不可能去展示和发挥才能。应该怎么自主学习,应该怎样展示自己,如何小组合作探究,在一开始学生是不知道的,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带领着学生走过来:自主预习怎么做,该标什么样的符号,小组合作应该怎么进行?自信展示注意什么这些都要我们细心的一点点的去告诉学生,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走上生本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能要思考很多反思很多总结很多也付出很多,但只要学生走上生本课堂的教育的大道,对我们对学生都是无比幸福的。总之,我不认为生本教育是完全的放手,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品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发展。

  3、课堂上高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地信任学生,关注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一味讽刺、挖苦只能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课堂上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答,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学”,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在这个环节中就是对学生的最好的信任,绝大多数学生也会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注重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都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只要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家小组合作和竞争的热情,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记得生本课堂刚开始时候,一节课要用很长时间来维持纪律,真正能讲课的时间很少。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小组合作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学生会自觉地管理自己小组同学,我相信只要坚持小组合作,不断完善小组合作,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其中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是课堂的主旋律。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交流展示”则是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测评达成学习目标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5、备课需要更精心,教师的“教”更要灵活

  在课堂上学生也经常能提出我备课时多预料不到的问题,所以备课要更充分。认真备课,设计好前置性小研究,每个小研究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精心准备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围绕“导学案”展开,上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适当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于生本教育,我一直在学习探究之中,今后我会不断摸索,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摸索和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其倡导的“教师要从前台走到幕后,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点,正是在课堂上很好的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写照。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较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学习和实践,我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现在,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老师的角色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二、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本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里就涉及了阅读教学生本理念。课堂上,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体验、探究、对话式的自主阅读。其次才是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老师予以启发、引导,或组织讨论,学生则在老师的启发下,或者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文本的本身不经过阅读,对某一对象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所谓生命,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本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二者合璧才是完整的作品。阅读是一种对话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客体的意图语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载体中留下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尤如空白,有待读者在阅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去填充。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自主求知、启智、健德、发展创新能力和形成个性品质的过程。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至第5自然段。小结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1)学生自由编。(2)在小组里说、评、议。(3)指名说,全班评议。教师结合课文的主题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让众多个性中的共性得到充分显示,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不断转化,使个性化阅读得到真正落实,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并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4-25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26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05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12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合集)01-09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0-05

[精品]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6-10

(推荐)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6-11

生本教育的学习心得10-02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