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1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20xx年3月18日至3月19日到长沙相府育才小学参加“和美课堂”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这次共听课六节、六个讲座。他们分别是魏星老师、孙庆博、虞大明、薛法根、何捷老师,都是全国有名的专家,还有一位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李玉贵老师。这次外出学习,是我工作20年来第一次听到这么多的专家上课、讲座收获很多。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拓了思维、教无定法
老师魏星带来的《詹天佑》一课,和我们教学打不相同,一般都是当作写人的文章来教学,而他是当作重大新闻事件来报道,所以他是采用语言活动来备课的。第一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行一场“京张铁路开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假如你是记者,你会问詹天佑什么问题?以这样的形式进入课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记者,会向詹天佑提什么问题,所以学生很认真的阅读课文。而魏星老师又恰当地指导学生把问题问的更好,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第二个语言活动:假如詹天佑要举办一场“京张铁路竣工记者招待会”,要回答记者的问题,你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这又要求学生认真得阅读课文,魏老师这样的安排,别处心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习的主人,而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老师问,学生答。在教学本课时中,他是有选择性地教学重点段落,让学生聚焦: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探进绘本的深处,抓住困难,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黑板问题,可见,学生是开动脑筋了。指导学生答,答的形式多样,用詹天佑的身份答;用演示的身份答;用抒情的话语答。通过这样的问和答,让学生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出示一些相关词语写一段话,赞美詹天佑,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真正地运用语文。
魏老师说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思维,教学思维不一样,教学效果不一样,教育需要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理解、运用、思维、审美。
二、教师语言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到这六位专家的课时,我都陶醉在其中,更不用说学生了,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更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三、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
李玉贵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蝙蝠和雷达》,也许是区域性的不同,她上这堂课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探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学习、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有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语用的训练
孙老师的《尊严》,虞老师的《与象共舞》,薛老师的《剪枝的学问》,何老师的《学写发言稿》,这几位专家的教学过程大致和我们的教学过程相同,他们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有所不同,有选择性地讲授重点段落,不像我们平时的常态课,从头到尾,一段都不落下。一是教学时注重学生的读,怎么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要有感情地读。二是教学中设计好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更好。三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都设计了学生写话的片段,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就是语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有所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得规律。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2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上周末,“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去到观摩会现场,近距离聆听教育界大师们智慧的语言,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独到技艺,我收获颇多,也感受颇深。
此次学习,最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著名特级教师,教授,清华附小党、校长——窦桂梅。在我上班之初,还不知道如何去上课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浏览一些教学视频,当我看到窦桂梅老师视频的时候,便被她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这次能在现场看到窦桂梅老师,我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窦老师这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氛围。窦老师告诉我们清华附小在十一月份有个“苏轼文化周”,届时清华附小的教师将围绕“苏轼”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语文老师分工合作,分别对苏轼的诗、词、散文、题跋等不同文体进行公开课教学,数学老师则研究断桥的建造结构,音乐老师教唱苏轼的词,美术老师教学生画出苏轼的诗,还有老师负责研究苏轼的“朋友圈”,也就是跟苏有关的人,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及其他朋友,可谓是全校总动员。窦老师还告诉我们他们在研究鲁迅的时候有对鲁迅的一篇文章进行教学,也对他的一本书比如《朝花夕拾》进行解读。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劲头也十足,在放手让学生自行研究的时候有的学生还研究到鲁迅为什么总留“一字胡”,为什么头发总是平头而且是竖着的,思维的.火花是强烈的碰撞,为我们呈现出多彩的艺术品。这种“全校总动员”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处于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一位文人,而且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打造的清华附小独有的校园特色。
这次教学观摩会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的还有教育界的国学大师——陈琴老师。陈琴老师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教我们如何去诵读,我知道了我们在读“离离原上草”的时候不再是摇头晃脑传统式诵读,还可以是“离离原上草,原上草”或是“离离,离离原上草”,如果我们之前背书背的快要睡着的时候,若听到这样的读书声,可能会立刻精神抖擞。陈琴老师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这些国学经典熟读成诵,而且她说他们班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不喊停,他们都停不下来,我不得不为之惊叹。
此次培训给我印象深刻的教育学者还有福建省名师、作家,何捷,何老师风趣幽默,短短的一节课会场发出了八十多次的笑声;江苏省特级教师,“童话作文”的倡导者,吴勇,他提倡“宁凿一口井,不开一条河”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教学习作的时候认真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教育者们令我敬仰的不仅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他们的人格魅力。十四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薛法根老师执教,在开始之前,主持人做开场白的时候,我发现黑板后面站着一个人,原以为他是会场的工作人员站在后面扶黑板或是摄像,结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薛法根老师。还有林莘老师跟学生说话声音特别温柔,就想跟自家孩子说话一般。著名教授吴忠豪在评课的时候总是先给老师们充分的肯定,然后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到时间时他会询问大家“我可以讲下去吗?”见过几位以前只能在电脑上见的“大师”之后,原来“大师”不“大”,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而且是那样的亲和自然。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3
10月21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前往南昌参加了“和美课堂”名师优课活动。这次活动没有让我们失望,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南昌之行,以下几位名师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被学生的问题“牵着鼻子走”的吴正宪老师,“学为中心”、自己却悠哉悠哉的顾亚龙老师,幽默风趣、让学生“讲道理”的罗鸣亮老师,敢于挑战、强调数学课堂核心理念的张齐华老师。这几位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对教材的处理亦是惊奇不断,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他们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下面我把自己的收获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教,学生被教,我们讲,学生听讲,学生配合着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成了学习的统治者,学生成了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这样的教学,压印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要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吴正宪老师敢于大胆尝试,《积的变化规律》本是一节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可当学生有疑问时,吴老师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互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她说:“数学学习要让学生感觉到‘铃声响,思未断,情未了’,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营养’的数学课堂。”铃声响了,几个学生跑到吴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舍不得离开您。”听了这句话,当时我心里特别感动,何况吴老师本人呢?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数学。
三、让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心脏。
《数学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罗鸣亮老师的《你知道吗?》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滑稽可笑的肢体动作,始终吸引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罗老师以“猜一猜”为引线,抛出“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互相质疑、互相倾听、互相“讲道理”,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活动化。
《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4
9月23日至24日,在田校长和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徐州参加了“和美课堂教学展示暨第十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徐长青、俞正强、吴正宪、黄爱华等特级教师带来的展示课和互动交流。一堂堂生动和谐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得当的点拨和启发,启迪着台下老师无限的思考,寻求进取的决心弥漫着整个会场。八位名师的共同点在于总是在课堂伊始通过充分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名师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孩子们带着收获走出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简单的知识等等。下面我就对其中两位名师的课堂谈谈我的学习感受。
一、以学为中心,寻找“另一种可能”
贲老师讲的《轴对称图形》一课非常接地气,课前让孩子们“以认识哪些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写下。所以在上课时,贲老师直接利用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的思想不断地碰撞,知识在同伴间的相互补充中逐渐丰富与完整。贲老师凭借“教学敏感”善于倾听,细心接纳,真诚欣赏学生中各种不同意见。他用清晰的思路和谈锋导引着学生,使学生得以充分“畅所欲言”,与教师平等交流。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老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师生获得了“双赢”与“互惠”。
课上完后,贲老师就他的这节课给老师们做了寻找“另一种可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的讲座,这个讲座让我们对贲老师的教学理念的认识更加立体。贲老师的课,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我校实施的“互动生成双主运行”的课堂模式理念高度契合,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感悟到了课堂上的“另一种可能”,把学生推到前面,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忙着代替他解决,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争着发言,与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争论,与观点一致的学生相互补充。在他的课堂上,这些孩子好像都突然变得聪明了,表达能力强了。课堂的主角永远应该是孩子,即使你准备再充分,都抵不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二、问题引领,促学生深度思考
这次听课中,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整节课黄老师围绕三个大问题展开,三个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完全呈现了学生最容易也最乐于接受的数学形式。每个知识点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教师引导得深,学生学得透,这正是源于黄爱华老师对教材深刻的理解。
他的教学也彰显了他独到的思考:
第一,从数学学科角度看,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规定性的数学知识,更着力揭示规定性背后的合理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这样规定”,从而让学生掌握规则制定的注意点,这些都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一般素养和能力。
第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努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史上那些“关键的步子”。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让学生收获一种“生长”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不仅仅收获“记得住的知识”,更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第三,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着力体现问题驱动的理念,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的引领下展开深度的数学思考。整节课留足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探究成为一种基于内驱的自主行为,教师仅在关键处作适当的点醒、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正是大问题教学的魅力所在。
黄爱华老师说:“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是“大”和“导”。“大”的本质要指向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导”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并要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我觉得“导”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状态。
“大问题”教学改变了“一问到底”的传统课堂,更好地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走向了丰富与厚重。走进“大问题”教学,有激动,有思考,有沉淀。试想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感觉引导过多,放手过少呢?其实根源之一是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过浅、过碎,不能引发学生提问,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妨都来学学黄老师,用大问题引领课堂,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问”!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 5
20xx年4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沙铁道学院举行的“和美课堂——第七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聆听了强震球、华应龙、吴正宪,罗鸣亮,张齐华等9位专家级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虽然时间安排的很紧,大家却因为课堂的精彩而个个显得兴致勃勃,把幸苦二字抛到了脑后。这两天的学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其中几位印象最深的老师课堂和讲座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感受。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回顾各位专家老师的教学流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注重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课前的互动中更是精彩纷呈。如:第一堂强震球老师在上课前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就设计“开炮打面具”的游戏,孩子们在经历一次次的打偏到击中目标后的游戏中明白角度的重要性从而轻松进入《角的量度》这一课题。
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华应龙教授的笑声,他上课之前向同学们做的自我介绍就特别有趣,他开始在黑板上写下“华佗”的名字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然后说出他是三国时期的名医。再写出“华罗庚”的名字,学生齐声回答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紧接着写出“华应龙”让学主猜他又是谁?在学生都摇头说不认识时介绍这就是我!他的这个名人效应的自我介绍搏得全场师生的开怀大笑。他的整堂课都是以灰谐幽默的语调在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笑声来感染学生,整个教学
过程就像在聊天,玩游戏,给人有一种轻愉快的感觉。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参加各种课内探究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灵动起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华应龙老师在《作业讲评》这一课的教学中他首先课件出示了小明同学计算“25.3×4.2”的计算过程:25.3×4.2
=25×4+0.3×0.2
=100+0.06
=100.6
让学生判断这道题的计算结果的对错。孩子们通过观察之后很快发现了它的计算方法与自己平时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想要知道对错必须要动手去算一下正确结果。从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得出结论。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明白在猜想之后,需要验证,然后去分析问题的对错,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强震球老师上的《角的量度》一课中,一开始从用眼睛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入手,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说出“不准确”需要借助工具到底应该用什么工具怎样去量?从学生的质疑中就非常自然地进入探究环节,老师总是在课堂中故意频频出错,装糊涂,在关键的知识点设下陷井故意为难学生,让学生发现错误,再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在学生动手探究中使自己的思维趋向罗辑性发展。也在一次次的纠错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专家们对教材的解析,对教学内容把握的精准度让人叹服。他们每堂课的内容并不太多,而在精,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精心预设在课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精心搜集一些贴近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来设计各种所需的问题。把五彩缤纷的生活巧妙地融入了数学教学中。如“华应龙”老师的“卖葱的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还张齐华老师的“会说话的百分数”中呈现的都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分数问题。因为贴近,所以熟悉,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特别是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讲座之后使我明白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确实很少给予孩子们充分讲道理的空间,虽然口头上经常告诉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说出你的理由,但却很少深入地去关注和培养每个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有时一味的`追求效率自己的课堂几乎成了老师的一言的堂,学生没有发声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都变得沉默了,只想坐等老师的答案,不愿说了,也不会说了。
特别是张齐华老师在讲座中说到的那句话——“那些枯燥的的数学公式因为在生活中的不常用终究会被我们遗忘,那么做为老师的我们在我们的数学日常教学中最终能为孩子们留下些什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使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到最后能给孩子们留下的是什么呢?自己的教学思想真能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吗?
专家们的每一堂课无疑都是精彩的,让我们欣赏到了他们炉火纯青的教学技巧和精湛的语言艺术,在此同时深感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两天的观摩学习体会到了自己的具体差距在哪:
1、对教材钻研的深度远远不够,没能充分领略编者的意图。
2、没有做到每堂课都精心去准备。
3、功利性太强,一味追求学习成绩没有给予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强势的给孩子们灌注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4、深感自己作为老师各方面的知识还很不全面。
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他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需要认真加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满意,同事欣赏,领导放心的老师。
【和美课堂听课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5-29
和美课堂心得体会04-01
名师课堂听课学习心得体会09-06
听课学习心得10-07
外出听课学习心得10-06
醴陵听课的学习心得10-06
参观及听课学习心得10-07
语文听课学习心得02-15
数学听课学习心得04-25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