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篇一: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为了实现燕山教委年初确立的“聚焦课程教学,加强教与学的策略研究,引导教学方式创新,实验与推广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等工作要点。同时为了深化我地区各中小学,与北师大刘儒德教授领导的“学习优势教育”项目的合作及成果推广。20xx年3月14日,受燕山教委委托,燕山教研中心与北师大“学习优势教育”项目组合作,在燕山东风小学举办了“学习优势教育”项目“高效合作学习”培训活动。燕山教委主任曾辉、副主任李涛、教研中心主任潘淑英及各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代表近50人参与了此次培训活动。
活动中,由东风小学赵堃和张霞两位青年教师分别做了语文和英语两节展示交流课。课后,北师大刘儒德教授结合此次培训活动的主题——高效合作学习,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高效合作学习”培训讲座中,刘儒德教授从“高效合作学习课堂常用模式”和“高效合作学习常见问题与对策”两个角度,对“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特别是,刘教授模拟课堂教学实景,将参与活动的教师模拟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以此形式对与会者进行了“高效合作学习课堂常用模式”的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活动后,教研中心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学校和教师,从“此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和“对下次活动的希望和建议”两方面进行了追踪调查,反馈如下:
一、此次活动的收获和心得
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确实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教的高效,学生学的也高效。对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等常用模式有了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对于上课老师来说,课堂上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如何发挥教师支架作用感受更加深刻。
2、有趣的智力任务以及合作学习的亲身体验,让每位老师都高度卷入到各项活动,感受到压力;合作学习的理念、操作模式和细则都融入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在与其他老师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
几点收获:深刻认识到如何使合作学习更高效;了解了“自主—合作—支架“的教学模式以及合作学习具体模式的操作;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在分小组时可以异质分组,哪些教学适合圆桌会议、代表发言、博览等;认识到目标确定是高效的根基,如果目标偏离,再好的合作也是低效的,目标以及围绕目标的'问题设计是合作的基础;“设计”是高效合作的关键、“有效合作”是核心,“评价”是助推器。
3、通过培训,使我们对高效合作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而且第一次对“学习优势”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专家给我们讲述培训了“自主—合作—支架式”的教学模式。这一基本流程为:任务生成——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反思梳理四个步骤。通过与会老师们参与的两个具体活动,我们感受和了解了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具体为:如何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选择学生代表求异发言,求同发言,以及如何进行组间交流、组间博览等。我们感受很深的有以下几点:设计一节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与教学策略紧扣;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优势,并把这些优势在课堂中体现和挖掘出来;小组活动要精心设计和规范化,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要教会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学会倾听和学会求同、求异思维;教师要建构学习支架,也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及时撤销支架等。
4、关于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操作实施过,但都是自发性的进行,通过培训使我们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任务生成、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反思梳理四个步骤完成合作学习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许多操作原则:例如如何进行学生分组、如何选择学生进行博览、在组间交流中如何进行博览,在代表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如何倾听以及产品抽样的原则。理解了自由—合作—支架式的教学模式,明确了在设计一节课时一定要有目标,要事先思考好为完成目标应该有哪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又需要有些什么资源准备,同时要明确完成这些活动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困难。不仅如此,通过培训更使我们理解了“支架—帮助”的作用,这个支架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帮助,生生之间的帮助也是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支架。“轻负担、高质量”是课改和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而“学习优势教育”项目的“高效合作学习”则体现了这一要求。
5、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优势、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存在的困难,真正让学生卷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引导者、观察者。
教师是支架,学生也可以是支架。小组活动,组间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6、这次培训,老师让大家具体感受了一下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本组教师组合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觉完成任务,所以整个学习过程显得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任务完成质量也是很好的,整个过程我感觉轻松愉快。我想这种境界是优势教育的本质特点,合作完成,轻松习得。反思收获就是优势教育是发挥学生中的个体优势打造小组优势,最终实现整体优势。但是过程中实在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这些是保障。
7、“合作学习”无论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是把学习效果最大化,在打造高效课堂时优势越来越显现,我们的课堂需要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合作在自主的基础上,从自主到合作再回归自主,才能形成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合作不是形式,核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8、学习到小组“自主—合作—支架”高效的的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非常明显,共同的参与体验,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归纳、提升的学习习惯,可以真正培养能力。教师参与式的培训改变了学习心态和理念,教师实施起来并不复杂,应用性很强。
二、对下次活动的希望和建议
1、多提供优势教育理论下合作学习的成熟课例,由专家对合作的环节设计和实施步骤进行分析点评,让老师有所参考。
2、为做课老师提供具体的备课指导。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环节,合作交流实施策略、时间分配等进行指导。
3、介绍一些解决课堂问题的具体实施策略。
4、希望下次活动时能看到一些典型的案例,在不同课型中感受求全、求同、求优的教学特点。
5、扩大范围,让更多的老师都了解学习优势。
6、想在下次活动中看到高效合作学习中“支架式教学”充分体现的案例。
7、希望学习到更多的操作技巧解决校外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离开了生机盎然的课堂,停止了汹涌滂湃的头脑风暴,我们反思此次活动,正如燕山教委曾辉主任所讲的,“学习优势教育”项目引入燕山四年来,立足燕山的教育教学实际,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主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研究,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益。
有燕山教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教研中心的精心组织,有燕山地区各学校的参与热情和科学态度,相信燕山地区会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与到“学习优势教育”项目中来,使该项目真正助推全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也使项目本身取得丰硕成果。
篇二: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课改以来,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老师们都能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挺好!在听课中我始终在关注一件事,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老师在所有的课里都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用这种学习方式时,没有考虑它的必要性,也没有具体的指导。通常运用的提示就是:“自己学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你乍一看,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讨论的气氛很热烈!然而,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我发现,只是我们的尖子生在“唱独角戏”,其他学生有的在默默的听,有的小声嬉闹,有的随声应和……过几分钟后,教师一击掌,学生都安静下来。然后就是一些“外交部发言人”开始向全班“正式表明态度”…… 写到这里,我想起有一位老师说的话“小组学习将优秀的学生推向风口浪尖,成为学困生避风的港湾”那么,这样的“合作”有必要吗?如果取消,课堂中的一些所谓的难题可以得到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呢?应怎样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呢?满脑子的问题和困惑。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无谓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五:“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学优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综上所述,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调控: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采取“同组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采取的是固定分组法,每小组四人。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固定是相对的,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学生的差异变化情况随时调整
(二)、精选内容,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整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一篇课文的所有知识点都得用上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尊重已有模式。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如:识字教学的那几个环节,学生已较熟悉,就认真有序地合作完成每一步骤。
2.注意水平相当。教学中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疑问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
3.蕴涵协作因素。即教学中的有些问题本来就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分角色表演、朗读、词语接龙等。
(三)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教学中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学后再质疑 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时效性。
(五)人人努力,共同进步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上课纪律,单元测试,作业上交等纳入到小组考评之中,给各小组打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合作学习总结11-25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10-07
团队合作培训活动总结06-29
培训学习总结05-26
学习培训总结06-10
培训学习总结11-12
精选培训学习总结01-05
学习培训总结10-06
培训学习总结10-12
技能培训学习培训总结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