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川小感_1200字
我3天前去了北川,在杨鑫家住。
这是一次很奇异而特别的经历,我不仅体会到了北川人的热情与好客,还实实在在地锻炼了一把身体。去的第一天,杨鑫的父母就带我将这个小县城逛了个遍,足足走了100多分钟。从没有徒步走这么长的路的我对每天都会这样的杨鑫一家充满了敬佩。才来时的那种城市孩子的微妙的自豪感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禹穴沟——是我的北川之行的第二站,亦是2000多年前伟大的贤君禹的故乡。我想这个已被神化了的古代君主的故乡一定是人声鼎沸,香火不断吧,于是便欣欣然地上了车。路上,我十分注意窗外的景致:那样苍茫起伏的远山,绿化也做得好。想想这也是爸爸分管的区域,心中便升起极大的自豪。再瞥瞥狭窄的坑坑洼洼的路旁的略显凄清老旧的民宅,一股悲凉也自胸膛中涌上来,说不出的难受。另一方面,我也为自己能在繁华热闹的城市中生活而庆幸。远远望去,一条银白色的素练缓缓地在山间流淌,格外清澈通透。就算才下了暴雨,它的颜色依然干净,不像绵阳三江交汇处涨水时的泥浪那般浑浊。我想这也是工业不发达的地方的好处之一,这里的人天天都可以见到纤尘不染的自然美景,心情自是好的,再加上大家收入也不相上下,少了熟人之间见面时互相炫耀的资本,多了几分人与人之间的温存与体贴,民风淳朴一词便就是这样来的吧。想到这里,我的唇边也浮出一丝无奈的笑容。住在这样的地方也未尝不好。
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举目眺望,一片青葱,隐约可以听到山泉流动的声音,空气清新也是理所当然。可有一件事却出乎我的预料:游客相当少,好像除了我们五人之外就再没了别人。心里带着突然的诧异,我与杨鑫一家寻到了禹穴沟的入口。有一块石碑伫立在路旁,碑上刻着“禹穴沟“三个字。我能轻易地断定此处已经常年没人打理了。更令我感到惊异的是杨鑫他们竟从没来过这儿。大禹可是北川人的骄傲啊,他的故乡怎会如此寂寥!延着并不好走的山道向前,我发现这儿的景致确实不错:有山有水有雅致的亭子,亭子上还镌刻着禹母与大禹的传说。路上还能看到禹母的雕像,雕像在半山腰,山下的一个粗陋的土堆算是传说中禹母就寝的地方,土堆上插着数十支香,但看来年岁也久了,尘埃浑着泥,显出颓唐与疲惫。还有那传说中的洗儿池,那是禹母为还是婴儿的大禹净身的一个小水塘,水塘中的水来自一股瀑布,瀑布从险峻的峭壁上流泻下来,正好流进这小小水塘。而水塘中的水也从一个小孔汩汩地向下流,途中经过几块赤红色的奇石,浑然天成的美景。在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长满青苔的小桥时,我听到杨鑫的妈妈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说几年前的一场暴雨冲毁了沟中的很多美景并无人修护,又听到她爸爸说这山中只有一家人在护山。虽是应了那句“白云深初有人家“的绝句,可听起来依然凄凉。
我实在是纳闷了,为什么孔子的故乡,岳飞的祠堂乃至许多历史长河中没有禹出名没有禹伟大的人物的故乡都受人景仰,为人津津乐道,而这里的状况却如此不济!政府的不重视已使这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交通的不便也使人们不愿驱车至此!哎,大好景致被荒废了,的确可惜。只愿北川政府能及时重视这个地方,使这个代表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地方能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
回去的路上,我看到在山林之间挂着一个横幅:将北川禹家沟打造为AAAAA级旅游景点。唇边浮出嘲弄而又无奈的笑容,如果政府能少打空头支票,那么许多人文景点便不至于消失了。
最后衷心感谢杨鑫一家的热情款待。
【北川小感】相关文章:
给北川中学的一封信03-19
小青春读后感09-23
小尼古拉读后感09-05
《小木船》读后感04-29
任小艾老师讲座听后感09-02
《小裁缝》的读后感09-02
《萤窗小语》读后感03-25
《寄小读者》读后感02-04
《勇敢的小裁缝》读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