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祠山大帝”圣会
说起祠山大帝,相信高淳人都不陌生。而供奉祠山大帝的祠山庙几乎遍布全区各个角落。据文献记载,高淳的祠山庙大小共计约十五座。那么祠山大帝到底是谁?高淳人民为什么如此爱戴他?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想一探究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祠山大帝”圣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八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博望奶奶家,因为我们要去观看“祠山大帝圣会”,农村称为“出菩萨”。
祠山大帝名叫张浩豹,其父张秉,武陵人,生子名浩,即为“祠山大帝”。据该书描述,祠山大帝塑全身站像,双手持开山大斧,其神庙内匾额题“禹后一人”。
中午吃完饭后,我就早早地拉着爸爸、妈妈来到广场上,远远地就望见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祠山大帝圣会”,呵呵,这块牌匾是我博望爷爷赠送的,广场的正中间竖着一柱大香,四周插着很多旗子,还有八顶古代皇帝出行时用来挡太阳的大伞。接着我又看见一排排电动车整齐地摆放着,车子上坐着十三个小男孩,他们都是上次圣会中选出的本届圣会小“香童”,分别扮演古代三国时期的人物,有刘备、诸葛亮、周瑜、黄盖、赵云、司马懿等人,穿上服装的那些小孩简直帅呆了,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穿过这样的服装参加过圣会,那时我比他们还要小很多呢,听了妈妈的话后,我心里高兴着,原来我也穿过这样的服装,呵呵,那我就不用羡慕他们了。
仪式开始了,鞭炮锣鼓声响起,震得我耳朵都要聋了。首先,有五个成年人戴着驱魔菩萨的面具,穿着驱魔菩萨的服装,拿着驱魔棒,围着广场转圈,边走边摇着手中的棒子,样子真的很吓人。据说这样就能够把村里的邪气驱除掉。接着,在所有人的簇拥下,主角上场了,只见一个年轻人戴上“祠山大帝”的面具,面具非常重,足有一百多斤,戴上面具的“祠山大帝”不紧不慢的沿着村里的大路,挨家挨户的走着,为每家祈祷,祝福全村人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祠山大帝”来到奶奶家时,奶奶把水果、糕点放在事先摆好的桌子上,点好一柱香,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点燃,恭送菩萨到访。菩萨走后,我尽情地享受着那些贡果,呵呵,吃得真爽啊!
“出菩萨”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盼望着明年还能看到这样的圣会,此次博望之旅真让我长见识了。
祠山庙会
祠山大帝姓张名渤,字伯奇,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农历二月初八生。父亲张秉,效法大禹,治水有功。传说天帝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降神女与他婚配,生下张渤。关于张渤的籍贯,有记载说是江苏句容人,或吴兴郡乌程县横山人,也有说是浙江长兴人的。民间则传说他是安徽广德县人。众说纷纭,难以考证。
张渤为人厚道,胸有大志。那时,江南一带因岗阜阻隔,水系不畅,常遭洪涝灾害,百姓苦不堪言。张渤自幼目睹乡亲们所遭的苦难,十分同情,立志继承父亲的事业,像大禹一样开河筑坝,造福于人民。成年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治水的艰难征途。
传说张渤在高淳疏浚胥河时,施展异术,将一块块石头点化成猪,用猪嘴拱土,进度很快。一天,夫人送饭到工地,无意中发现这一异象,大惊失色。从此法术失灵,在胥溪河边,禅林山下,留下一块块黑色的“赶猪石”。
传说元代末年,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攻下集庆(今南京)后,将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以应天府为根据地,继续向南征讨。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打败,落荒而逃。眼看追兵就要赶上,便逃到广德祠山庙躲藏。他慌张无计,也不管庙堂内已多时没有打扫,到处结满蜘蛛网,竟一头钻进神龛里藏起来。生死关头,心里紧张,一面注视着庙外的动静,一面嘴里念念有词:“求菩萨保佑,若能保我逃过此难,日后我给你老人家重修庙宇重塑金身,天天朝拜。”
再说,蜘蛛是结网的能手,被朱元璋碰破的蜘蛛网,很快又连结起来。陈部的追兵冲进庙后,到处搜查不见朱元璋的踪影。正要上前查看神龛,见到处结满蜘蛛网,没有一点缝隙,就又退了下来。追兵以为,蛛网没有动过,朱元璋不可能藏在神龛里。错误的估计救了朱元璋一命。朱元璋逃过了生死一劫,不知道是小小蜘蛛救了他的命,却认为是祠山大帝保佑他逢凶化吉。
后来朱元璋打败了元军,又将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一个个消灭,自己坐上龙椅,登基做了皇帝。他在做皇帝后,自然想起祠山大帝的救命之恩,打算兑现当年许下的心愿。要说重修庙宇重塑菩萨金身并不难,而要让皇帝每天从南京骑马到广德朝拜,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皇帝是一国之君,日理万机,哪有工夫每天跑远路去烧香拜佛呢?但既然许下了心愿,就不能不兑现。菩萨怪罪下来可不得了!怎么办?
有大臣出了个主意:从南京到广德,沿途设360个官场祭祀,每天一祭,轮流派班,由当地派代表到广德交旨。祭祀之日,出菩萨唱社戏,热闹非凡。四乡八镇的百姓赶来看热闹,买东西,叫做“上官场”。高淳固城镇的盛前、何家,砖墙镇的茅城,狮树的和尚埂,以及东坝、沧溪等地,都曾摊到过上广德朝拜祠山大帝的差事,为钦命特设的“官场”。这些地方每到规定的日子,都要超前派人手持写有“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字样的木牌,赶到广德祠山庙朝拜祠山大帝。带去的牌子经广德祠山祖庙检验后消差。
祠山大帝
砖墙茅城篇
砖墙镇茅城村,旧时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四举行的祠山庙会,别有一番情景。别的地方抬出的祠山大帝一般都是泥塑木雕的菩萨,而茅城则是一张画像。提起这张画像,还有一段来历,说得神乎其神。
传说有一年遭大水,高淳圩区的绝大多数圩堤被洪水冲决,向来有“铁相国”之称的相国圩也岌岌可危。这一天,正在抢险的茅城农民,见湖面上有一根竹管逆流飘来,觉得奇怪,就把它捞了上来。竹管两端用蜡封口,撬开一看,发现竹管里装的是一张画像。画上画的是一员武将,浓眉大眼,气宇轩昂。其中有人惊叫起来:“这是祠山菩萨的神像,快把它供起来,可以保佑地方免灾免难。”大家将信将疑,便将画像挂到祠堂里,由一位老者早晚献茶供膳,恭敬祀奉。
洪水终于退去,相国圩安然无恙。当地群众都认为是祠山大帝保佑,从此把画像看得更加神奇。当时农民生活苦,供膳只能供上一碗粥,所以有人把画像说成是“粥菩萨”。又因为画像是装在竹管里捞上来的,也有把画像说成“竹菩萨”的。
茅城人得到祠山画像的消息传出后,远远近近的善男信女都赶来烧香许愿,香火盛极一时。当地人将香火钱积攒起来,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举行迎神大典,连续3天,形成庙会。
庆典之日,搭草台,唱社戏,抬菩萨出巡,场面十分隆重。人们将菩萨的画像挂在纸扎的轿子里,由4人抬着缓缓而行。队伍前边,彩旗飘扬,各路尊神开道,一路锣鼓喧天,铳炮轰鸣。菩萨后面跟着一群许愿“赎罪”的人,他们有的身带枷锁,有的赤膊袒胸,在皮肉上插上几把叶片刀,样子很吓人。这些人都因多病或屡遭不幸而迷信于前世作孽,自觉到菩萨面前来受刑赎罪的
当然,以上是旧俗,如今的这项祭祀活动已渐渐演变成民俗活动和物资交流会,四乡八邻的乡亲热热闹闹的赶会场、欣赏民俗、看戏、逛吃逛吃,享受幸福生活。
【“祠山大帝”圣会】相关文章:
李毅大帝语录09-27
关于普祠的作文:最忆是晋祠02-25
假如我是玉皇大帝作文10-07
观赏包公祠09-29
游包公祠10-06
于谦祠作文11-09
晋祠的导游词10-06
忠勤祠散记的散文10-06
晋祠的作文400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