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作文300字

时间:2024-10-19 15:22:54 作文300字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雷锋的作文300字[常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雷锋的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锋的作文300字[常用15篇]

雷锋的作文300字1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习了图形的放大、

  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平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雷锋的作文300字2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要在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1、课前设计:这部分知识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学生普遍都感觉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结构图,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创设情境——学生质疑——认识比例尺—--研究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2、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阶段,我先让学生试着画几条线段:5厘米、1分米、10米,画到10米时,发现不能把它的原长画在纸上,学生在画线段时提出疑惑,出示地图以此引入新课,这样完全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3、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阶段,出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尺的意义,这时,由于学生刚才已经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快地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义。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

  4、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阶段,我先让学生认识这两种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提问:你能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试试看。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是用数字比的形式表示出来,没有单位名称;而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表示的,并带有单位名称。这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和它们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5、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来不及反馈,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课堂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雷锋的作文300字3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莆田爬到福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雷锋的作文300字4

  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思考,解决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之间的转换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灵活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提高了他们将数学应用于学习数学的意识。

  在前面的基础教学之后,当我们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时,求图上的距离就变得简单了。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知道比例尺和图上的距离,很多孩子会根据比例尺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出一个乘法算式来计算,最后再进行单位转换。另外,有些学生也可以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解,例如将图上的.距离除以比例尺。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说出比例尺的意义。这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下次我会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时刻保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我是否表现出色,更关键的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我会不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我的课堂上有所收获,真正实现知识的掌握。

雷锋的作文300字5

  《比例尺》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从“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二分钟,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有趣的猜谜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请在纸上画一条5厘米、10厘米、10米长的线段,引起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图形的缩放画出来,从而导入笑笑家的平面图,进入新课的教学。

  在体验新知,系统理解新知部分,通过房屋平面图这一富有生活情境的建构,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逐步发现、认识、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方法。这样的教学预设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然后我通过:①求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⑵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③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新知识的丰富意义,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评课时,我校所有听课的数学老师及青阳另外3所小学的六年级数学老师给我提出很的建议与意见,特别是在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教师应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应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明白了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教师教学中要信任学生,大胆地引导学生探究。

雷锋的作文300字6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 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雷锋的作文300字7

  《比例尺》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掌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1M的长度在纸上画不下这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出比例尺,让学生经历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本节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形式,这一点两者的关系讲解的不透彻。

  2、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带单位化简比这里学生不够熟练,影响教学进程,这里可以安排复习一下旧知,可能教学效果比较好。

  3、上课的语言语调要有起伏,还有肢体语言要更加的丰富。这样能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板书书写太急促,字不够端正,整体还可以更美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一步步改进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湘潭到武汉,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雷锋的作文300字8

  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一部分知识了。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求比例尺的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段比例尺的。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较多的。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较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不怎么方便。

  今天教学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教材上都要求学生列方程然后用解比列的方法来做,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较好思考。但是,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方法。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因为列方程要解设,麻烦。第二、用算术方法更简单、更好思考。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距离除以比 例尺。这种方法教材上没有,可是到为后面的`正反比列量打下了基础。

  另外说一句,我始终没弄懂,为什么有的应用题非要用正反比例的关系来解呢!思考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望高人给我指点指点呀。

雷锋的作文300字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明确了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体验的总的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采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从生活导入、实践探究,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最后通过合作研究巩固深化。

  2、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游泳池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3、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训练

  通过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复习,为下面求比例尺时单位的改写打下基础。

  (二)、情景引入

  首先通过创设一只蚂蚁从仪征车站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这一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出地图。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图使学生明确画地图时是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最后通过帮老师推荐住房使学生思考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出示游泳图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1)、量出上面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2)分别计算出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几分之几。(3)分别写出游泳池平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比,并化简。(4)完成后同桌交流。

  反馈第(1)个问题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反馈第(2)、(3)个问题时向学生强调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通过追问:这两个比怎么写,化简后是多少?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从而向学生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通过进一步追问:这张游泳池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0,还可以写成1/1000。

  通过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相机板书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楚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说明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通过追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通过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练习一第一题进一步巩固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3、师生课堂反思

  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先由学生小结,再由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如下: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联系,通过教学例4尝试比例尺的正确求法,随后用求精密零件图的比例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同时揭示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的特征。

  四、存在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义,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第一次探究时间比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另外在预设课堂的生成,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也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画一画教室黑板的平面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讨论的氛围中逐步发现、认识、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一)让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建构。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这堂课中,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根据教室黑板的长和宽,试着画一画教室黑板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新知识的丰富意义,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让数学在学科整合中滋养。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候,这时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数学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我们认识清楚这个数学问题以后,又使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教学中,通过对“用比例尺1:1000画出来的地图和1:10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再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 2:1的比例尺画的平面图和实际大小有何关系呢?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地图吗?”这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白放大比例尺的意义。再通过认识机械图纸、零件图纸......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对比例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审美能力。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雷锋的作文300字10

  课始,课件出示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能画在这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然后引入:对,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在图上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这一个环节,简约,将学生直接引入了学习状态。

  接着出示例题,通过让学生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的教学引导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进行正迁移。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不同求法,如图上距离5厘米,实际距离50米,有学生将5厘米化成0.05米(常规的做法是将50米化成5000厘米),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对于比例尺的意义,着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中说一说、辨一辩。

  感悟:只要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正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就会显著提高。

雷锋的作文300字11

  比例尺是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功之处:

  1、注重知识教学的技巧。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观察北京地图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教学中要强化求比例尺时,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例尺;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分类转化时,只需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换算一致,再写出比就可以了。这样减轻学生对知识点的再认识过程。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让学生自主经历比例尺意义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50000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还存在不会根据公式求比例尺,解题步骤过于简化。如省略过程直接得出比例尺。

  2、对于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个别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此知识解决问题的要领。

  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比例尺以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要领,特别要强调在画线段比例尺时,一定要画出标准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要写单位。

雷锋的作文300字12

  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一部分知识了。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求比例尺的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段比例尺的。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较多的。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较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不怎么方便。

  今天在教学中,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比例尺和已知信息来求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应该列方程并使用比例解法进行计算。然而,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时,我发现很少有学生选择使用这种方法。经过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觉得这样做比较麻烦。

  第二,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算术方法,因为这样更简单且易于理解。

  例如,在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的情况下,许多学生会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并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单位换算。还有些学生会利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的'方法进行计算。虽然教材上没有介绍这种方法,但它为后面的正反比例问题打下了基础。

  另外说一句,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些应用题要使用正反比例关系来解答呢?思考起来非常困难!希望有经验的人可以给我一些指导和启示。

雷锋的作文300字13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杂

  第一个容易混杂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懂得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观,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懂得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照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懂得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入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懂得,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懂得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入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懂得,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础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断定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熟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入一步熟练地断定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懂得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熟悉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入行断定,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回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回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机动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机动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雷锋的作文300字14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

  一:设疑: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

  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习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雷锋的作文300字15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讲授内容。那一知识是在学死已经把握了化简比和比例的知识的根柢出息行讲授的。那一部份内容对学死来讲比较目死、笼统,难以熟悉,且与实践死活较近,不易让学死直不雅的熟悉。果此我在打算讲授环节时,认实理睬了教材的打算意图,同时又思虑如何将那样一节见解讲授恰到益处的与学死的死活实践联系起来。

  当同学们知讲了“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叫做那幅图的比例”后,有一个学死问我:“教员,比例尺不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吗?既然是他们的比,为什么不叫比尺?”那一题目引起了大师的康乐喜爱,课室先安祥下来,过了一会,有几个同学不才里小声天谈论起来。实在,阿谁题目我还实出想过,夙昔我也上过那一课,出闪现那样的题目。既然那样,我便把题目扔给学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讲的有事理吗?或者你能诠释为什么书上叫“比例尺”而不叫“比尺”的本果吗?”有的同学用定义来诠释,可是讲来讲出,比例尺的定义便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那叫比尺也公道,那样越讲越糊涂。“教员,从获得比例尺的过程来讲,他搜罗两个比。”科代表晖晖掀晓了本人的见解。我用眼神默示他延续讲下往。“比圆书上的例4:把实践间隔10米化成1000厘米,然后10:1000=1:100那便是一个比例。实在前后皆是那幅天图的比例尺,只是后里对前里停止了化简。”同学们似懂非懂天颔首。谁听明白了他们意思,小吴同学站了起来:“我知讲了,在一幅天图上,每段的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皆便是比例尺。获得比例尺的.阿谁过程蕴涵了两个比,而且那两个比相等,固然叫比例尺更适合。”同学们好象逐渐明白了,举足的同学更多了。“我感觉比例尺像一把尺子。”……固然那里用了一些年光,然则,对“比例尺”阿谁笼统而又单调的见解,学死能议论得那末强烈强烈热烈而又深进,我何乐而不为。

  课的伊初,我出示了中国天图、深圳天图战一些仄里图给学死看,让学死谈谈本人对绘制天图的熟悉和体会。从学死死习的死活实践引进比例尺的意义战价值,同时引进本课的讲授.

  在讲授例5阿谁例题时,大部分学死想到用比例尺的定义列出一个比例,再经过过程解比例供出实践间隔,然则许多学死在设已知量的时分皆把单位带错了,实在那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仍然是把题目扔给那些已经把握的学死,他们经过过程前里供比例尺的时分单位要同一,很好天诠释了那里为什么要带“厘米”阿谁单位。有几个同学想到了安排图上间隔战实践间隔的倍比干系来供北京到北京的实践间隔。例如:比例尺1:6000000暗示的图上间隔是实践间隔的1/6000000,实践间隔是图上间隔的6000000倍,图上的15厘米。便用15乘6000000得90000000厘米也便是900千米。还有几个同学安排比与除法的干系把比例尺看成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商,把图上间隔看成被除数,供实践间隔也便是供除数,用15除以1/6000000也获得了正确成便。后里两种圆法皆是一些上层死想到了,考虑到我班学死根柢比较差,大部分孩子接管才具也短好,假定每种圆法皆往细细的话,会让他们殽杂。所以在学死介绍了那两种圆法后,我只是赐与他们必然,并出有在班级里往践诺那两种做法。

  深思本人的那节课,感慨感染比较清楚、流利,知识点也皆降实到位,学死介入的热忱比较高。只是在后里的操演中,发明照旧有几个不知讲如何带已知数的单位。针对学死的环境,我将及时天停止指导,并不才节讲授中恰当天停止回纳清算,加强学死的熟悉,辅佐学死更好天把握!

【雷锋的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雷锋的作文03-26

雷锋作文06-30

雷锋作文范文06-30

雷锋日作文12-25

关于雷锋的作文02-04

学习雷锋作文02-04

纪念雷锋作文08-03

雷锋精神作文02-24

争做小雷锋作文09-04

我学雷锋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