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 篇1
高高的白桦树,碧绿的湖水,挺直的松树……,你一定猜到这是什么地方了。没错!这就是风景如画的南湖公园。
我走近南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白桦树,我走上前去,摸了摸树皮,很光滑!我忽然看见一片白桦树的叶子,我仔细一瞧,这树叶有些像杨树叶,又有些像梨树叶,我心里暗想:“这可不可能是杨树假扮的呢?”为了解开这个问号,我把树皮扒开,发现这不是假扮的白桦树,而是真正的白桦树。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白桦林发出好听的 “沙沙”声,好像在说:“白桦林欢迎你!”
白桦林旁边是那一棵棵挺秀的松树,它们像一个个高大的巨人,守护着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它的叶子像一根根细细的缝衣针,好像一位慈母拿着针去补孩子衣服上的破洞,这让我想到了几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它们用自己的缝衣针来遮挡太阳的暴晒。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来形容南湖的水是最恰当的。我看见过翡翠般的漓江,欣赏过镜子般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南湖这样的水,南湖的水真亮啊!亮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南湖的水真美呀!像一张蓝色的网兜里装着几条金色的鱼。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我感受到南湖那波光粼粼的水。
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美景,这样的美景衬托着这样的水,再加上林间绿树红花,湖上竹筏小舟,形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 篇2
棕榈阁里有许多落叶,秋天给知心朋友一种深深的感觉虽然这首诗很悲伤,但秋天也有它的美,如秋叶。
当我漫步穿过树林时,我看见许多树叶落在地上,就像地上厚厚的地毯,都被森林染了色。一阵风吹过树林,树叶落下来。他们像蝴蝶一样在空旋转跳舞。我轻轻地拿起一片枫叶,红色的“脸”有清晰的纹理,边缘长着均匀的锯齿。虽然它看起来像一只伸出五个手指的小手,但它的颜色却像燃烧的火焰。我闻到手上的枫叶,啊!我闻到了泥土的味道,还有一股植物的香味,让人放松和快乐。小心地摸了摸手上的叶子,它的表面很粗糙,像老人的手。我在地毯般的落叶上走来走去,听着我脚下落叶的.沙沙声。它们柔软有趣。
又刮起一阵风,一些树叶从树上掉了下来。我跑过去,兴奋地跟着精灵般的落叶。看着我手上的树叶,我突然感到心里有一丝悲伤。一年即将结束,生命是多么短暂!树叶从蓬勃生长的夏季开始,绿叶变成一片金黄色,然后慢慢落下,慢慢浮到地面,蔓延成金色的“地毯”,最后进入土壤养分,匆匆结束它短暂的生命。虽然树叶破旧不堪,但它们为萧瑟的秋天增添了另一幅美丽的景色。
“落红不是一件无情的事。它变成春泥来保护花朵。”也许这就是我钦佩落叶无私奉献的原因。我喜欢落叶,它最终会滋养另一个新生命,延续并超越我自己,是它美丽时刻的永恒。
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 篇3
在仪征的真州稹(市区)有许多绿化带和公园。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扬子公园吧!
在百花绽放的春天,扬子公园里会到处一片红,一片紫,一片……而此时已是秋日,昔日的“万紫千红”已不复存在,而取代她们的,是一片片的枯枝败叶和松树……
俗话说得好!“秋风扫落叶”确实是秋天独有的景色。那么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秋天是绿色与黄色交织的`季节。在公园里,所有的悬铃木都脱去了他们那绿中带黄的外衣,但也有个别的悬铃木,似乎还舍不得那些外衣,不想要冬妹妹赐给他们的雪白牌羽绒服。所有的美人蕉那娇嫩的花朵也都凋谢了,默默地等待着死亡与重生。然而,在小山丘上,一片片的雪松仍然穿着那深绿色外衣,准备接受上天给他们的考验。在芦苇丛里,很多的芦苇都弯下了腰,连头顶上的“头发”也发黄了,奄奄一息,像一群弥留之际的老爷爷。
秋天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在这儿,所有的紫茉莉(俗称“洗澡花”)都凋谢了,“生出”了他们的儿子,让他们的儿子在泥土里呆上一个冬天,到春天再“出师”。柿子树们也都把自己那深绿色的衣服统一换成黄色,代表自己的“孩子”已经生下来了……
春天的柳枝是嫩绿色的,而秋天的柳枝是黄绿色的;春天是百花绽放的季节,而冬天则是黄色与绿色交织的世界,望着春天、夏天、秋天景色的千变万化,我不禁联想到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啊!我确实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现在多学些知识!等老了再学就迟了!
【秋天的景色的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秋天的景色作文05-09
秋天景色作文11-03
秋天的景色作文(经典)07-29
秋天的景色作文[经典]07-29
【经典】秋天的景色作文07-29
[经典]秋天的景色作文07-29
【精选】秋天的景色作文08-01
秋天的景色作文08-06
秋天的景色作文08-06
秋天的景色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