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回家过年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家过年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回家过年作文 篇1
20xx年马上就到了,你都准备好了吗?——回家过年!中国年,最令人重视,它是民族的节日,是炎黄子孙的节日,是龙的传人的共同的节日。中国年的大年三十,将是合家欢聚、亲情展示的日子。谁会没有家?谁会不回家过年呢?
记得小时侯,哥哥姐姐上山下乡当知青,小年腊月二十三时,妈妈就开始念叨,应该快回来了,也不知道值班不,看集体户不?这两天就会有信。那份牵挂益于言表。等到大哥大姐回来了,有盼着小儿子看户初五的`归期。如果大家都在,七口人,围坐在简陋的圆桌旁,一桌子的饭菜,大家纷纷说着自己的见闻,多数是爸爸要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妈妈问寒问暖,问集体户的情况、问吉林的大哥单位的工作情况。大家高兴地吃着谈着。饭后,把缓好的冻梨、大柿子端上来,而我则急着到外面看人民广场放的烟花,那时全市只有人民广场才放。等待的时候,和邻居朋友、同学打着灯笼看大人放的爆竹和磁花。我感觉到过年真好,一家人团圆。
回家过年作文 篇2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毕节市层台镇斯栗村杨春考551709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回家过年作文 篇3
回家这个词,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便自然而然成了最火热的话题。今年,不外如是。
早上见腾讯弹出窗口的新闻:年前至外省的.火车票已经售罄。我庆幸自己,可以抢到一张回家的票。可是,我也明白,在我所在的城市将有多少人有家难回。
对于时事,我一向知之甚少。可是对于我伟大祖国的富强,我也是该荣耀一番的。年均9.9%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免除300亿的外债,以及对外1000多亿的无息贷款。
然而,自家门前,一票难求有家难回的现象,永远无解。
回家过年作文 篇4
除夕这天早上,爸爸到单位处理完事情,就带着我和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往三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一点多了,叔叔正在贴春联,奶奶正在准备祭祖用的`食物。爸爸妈妈和我也加入贴春联的队伍,我帮忙涂胶水,爸爸妈妈把春联贴到门框上,等我们贴完春联,挂上灯笼,奶奶也烧好了菜,然后我们又帮着把菜摆放到祭祀的桌子上,奶奶又拿来蜡烛、香、纸钱,开始祭祖了。爸爸告诉我,这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祭祖结束后,我们又接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天刚黑,奶奶就烧好一大桌丰富的年夜饭,有牛肉、羊肉、螃蟹……
这时候,外面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仗声,我赶紧吃好饭,叫上爸爸一起去打鞭炮。外面可热闹了,半边天都被五颜六色的焰火照亮了。
当我在床上时,奶奶进来了,她给了我一个红包,叫我把红包压在枕头下,这叫“压岁钱”,让我在新一年里长得更高,健健康康的。
回家过年作文 篇5
过年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婆婆家过年。爸爸开着车带着我和妈妈,在去婆婆家的路上,看着一路的好风景,心情也格外愉快。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从南京来到了婆婆家——安徽淮北。
突然,车熄火了,“哈,到了!”我开心的叫了起来。一下车,就遇见的是一条黄狗,原来是阿黄。它对我摇摇尾巴“领”着我进了婆婆家的大门。一进门看见的是婆婆和公公,于是我用小时候学的安徽话和他们唠叨起来,婆婆笑笑说:“欣欣,饿了吧!”婆婆给你煮大米饭吃,好不?““婆婆我不饿,,别忙了。“我话音未落,婆婆已经开始煮饭了。中午,我们吃完了一桌美味的淮北菜。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是我没吃过的,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干炒杏仁“,里边的杏仁脆脆香香的',最重要的是杏仁是生的,刚吃进嘴里,先是满嘴的苦味,吃下去后,留下的都是芳香四溢的味道。
淮北的饭也是各种各样,这些饭里,都会放进一些红豆或绿豆,让你吃了还想吃。
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又去给长辈拜年。晚上,我们在婆婆家住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一早,我们要向南京出发了,我还依依不舍望着婆婆,望着那破旧的房子。
我真希望我可以每年都来这里,尝尝这儿的美味,欣赏漂亮的风景!
回家过年作文 篇6
那天,年三十,中央门汽车站,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坐车回爷爷奶奶家。 在站前广场人群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人大包小包,行色匆匆。爸爸双手紧紧抓住行李,妈妈一手拎着行李箱,一手紧紧抓住我,随着人流排着队,向进站口走去,生怕汹涌的人流冲散了我们一家。
这时,一个浓眉大眼,胡子拉碴,黑脸壮实的大汉不知什么时候凑了到我们面前,拿眼向四周一瞄,神秘兮兮的,小声地问:“要票吗?去哪里?我有今天的票。” 爸爸笑了笑,摇了摇头。 我心想这人是干什么的,怎么像坏蛋? 那人又说,声音更小:“我有今天的`票,去哪里的票我都有。” 我更疑惑了,心想:这人怎么这么牛? 妈妈看见我疑惑的眼神,低声地告诉我:这人是倒票的,票贩子。 我恍然大悟:哦,这就是传说中的黄牛!我失口叫了出来:“黄牛!” 那人转过头来,瞪着眼睛,锐利的眼光像刀子一样投向我,我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捂着嘴巴,可说出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我低下了头,但我感觉那人的眼光还停留在我的身上。
这时,爸爸说话了:“谢谢啊,我们买过票了,牛年是你们本命年,祝你牛年发财,大吉大利。” 那人一楞,接着嘿嘿一笑:“对对,牛年,我们本命年,发财,大家发财。” 周围人群发出一阵轰笑,那人嘻嘻地走了。 我问爸爸:“你怎么知道牛年是他的本命年?” 爸爸哈哈大笑,说“牛年、牛年,黄牛也是牛啊。” 我终于明白了,也笑了起来:“牛年遇黄牛,吉利!” 哈哈,周围的人又是一阵轰笑。
回家过年作文 篇7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六,虽然还有过年的余味,孩子已收假收心,明天就要正式开学了,可是我举头望着窗外被云遮住,有些羞涩的月亮,偶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尚浓。说起春节,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好男儿志在四方,思乡情结我最重。
过年,这个沿袭了几千年、极具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日,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依然最重,从莘莘学子和务工农民返乡的春运大潮足以印证,一个人在路上,全家人在牵挂,纵然天南海北相隔千山万水,也挡不住游子归心似箭、回家过年的信心和决心,路途再艰辛,也微不足道。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比家更重要的,因为家是一个人避风的'港湾,它不仅养育了我,充满安全感,也是我扬帆远航的码头。
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总爱扳着手指头数着、盼着过年,放寒假后同学们一个个就像出笼的鸟儿,在回家的路上欢呼雀跃:“我们放假了!”一边赶紧忙着写假期作业,一边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无忧无虑,开心至极,常常是出门前刚换了的干净衣服,等玩耍后回到家不是满身灰土,就是把衣服弄得挂了花,自然躲不过母亲的一通数落。过年时最开心快乐的,莫过于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串亲戚,和几个表兄表弟整天泡在一起,今天你去他家,明天他去你家。最值得回味的,是母亲为过年备置的食品,足够吃十天半个月的,疯玩的饿急了,来点零食充饥,那才叫一个香!
不知是随着年龄增长,抑或工作有压力的缘故,还是现在年味不如过去浓了,虽不像小时候那样心切,仍然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回家过年,到父亲家里,给老人拜年,送上孝敬的礼品,吃香喷喷的年夜饭,放几挂鞭炮,慰藉相思情,享受父子乐;回家过年,父母兄嫂弟妹侄子女,三世同堂共聚一室,摆上一大桌丰盛宴席,喝杯祝福酒吃顿团圆饭,畅谈生活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喜在心头,更醉在心头;回家过年,向老街坊老邻居拜个年,到生着火炉子的屋里坐上片刻,谈古论今说事拉理、聊会闲磕儿,胸襟坦白,温暖满怀,促进了和谐;回家过年,趁假期走访近朋远亲,虽不常谋面,可老叔老婶乡音未改鬓毛衰,一见面总是抓住手不放、问寒嘘暖倍感亲切,临走时给你收拾好、不捎不行的玉米面、红薯和年糕,让人暖在心头,更有亲情留心间!
回家过年,正是因为它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家的温馨。每当你与爱同行,怀着对家的眷恋,载着平安出门,装满幸福回家,从小爱到大爱,从家庭到社会,处处都被爱包容着。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能够红遍大江南北,是因为唱出了老人与孩子间的心声,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全家团圆唠唠家常,父母子女围坐其乐融融,再来个全家福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事啊!
回家过年作文 篇8
今天是农历20xx年12月27,我跟着爸妈回山东老家过年。
路上我总是缠着爸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滚滚的车轮,载满了我回家的.心愿。渐渐地家乡淳朴的泥香离我越来越近。
家乡的天空很蓝,家乡的星星很亮,家乡的月亮很圆,家乡人民的话语总是暖在心间。
回家的感觉真好,真温暖。
回家过年作文 篇9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说到春运回家过年,那可谓是一场无声胜有声的“战争”啊,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远在异地的游子们为了能回趟家过个年,真的算得上是历经千辛万苦,其中的心酸也只有自己能明白。
带好行李,背上行囊,站在买票口,那双眼饱含的是解不开的.忧愁,望眼欲穿辛苦不已。后来出现了12306网上订票,那也是跟鬼畜的验证码大战了300回合,要是抢不到想要的日期,还得一等再等再三等,回家的日子一拖再拖,让人心疼。那么,在古代,会不会也有回家难的例子呢?下面,小编就找到了一位名人——诗仙李白,回家的难度也不算小。
在古代,没有火车、汽车、动车、高铁,无法实现一两天就能到家的交通工具,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是以马车为主,《从前慢》这一首美丽的小诗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所以说古代要回一趟家那要在几个月前就要着手准备了,一路上慢悠悠,要是有闲情逸致还能沿途赏花漫游,要是归心似箭,那可真的无可奈何了。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大诗仙李白在京城宦游了一年,一心想要拜谒京官实在是不容易,厌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豪气的他挥一挥衣袖,就要准备回家了。
李白的老家位于四川江油市,从陕西西安到四川江油,途径大散关,再到陈仓道,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最后沿着金牛道回到家中,全程路途长达1800公里,其中崎岖的山路占了1200公里,,整个路程耗时按一天100里算,也要走上整整一个月,倘若遇到雨天,行路就更难了。
基本上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和马车,一路上走走停停,翻山越岭。难度系数丝毫不逊于现代回一趟老家的难度啊。因此有人将李白的《蜀道难》改成了一首《回家难》,来表达这位大诗仙的回家不易程度,算不上调侃,也就是为了博得人们一笑。“噫吁嚱,危乎远哉!回家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路上二人租马每天200文,共需花费6000文;吃饭住宿每天200文,总计6000文,将这三项费用加起来一共需要耗费12000文,也就是12贯,换算成现在的物价来说,李白回家单程路费要3万元,来回路费6万元,按他后来翰林院编修的收入计,回家一次路费等于3个月的工资,这还不包括他回家给亲戚家小孩发红包,给父母包红包的费用。古人没点重要的事,真不敢随便回家啊!
【回家过年作文】相关文章:
回家过年的作文10-05
过年回家的作文10-07
回家过年作文11-22
过年,回家!10-06
【热】回家过年作文10-19
回家过年学生作文05-21
回家过年小学作文10-07
【荐】回家过年作文10-05
回家过年作文【热】10-09
回家关于过年的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