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作文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作文1
水是家乡好,山是家乡秀,人是家乡美。我的家乡彭水人杰地灵,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不失体面。
虽然彭水只是个小小的县城,在中国的名气也不是很大,但就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却塑造出许许多多的栋梁之才,有着数也数不清的风景名胜。以及各种各样令人馋涎欲滴美食。
我喜欢雪,喜欢她的洁白、纯粹、纯洁,尤其是她的包容性,将天地间各种声音吸尽,还世界一种静谧的姿态。在彭水,雪似乎是件奢侈品。只有在摩围山上,才能体验一场真正的冬季。摩围山是“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当繁花烂漫、千里碧海,瑞雪飘飘、百里石林逐一呈现在眼前时,你会惊叹大自然的曼妙,摩围山的如梦如幻,仿若仙境。飞云口是摩围山景区著名景点,由日、月两个观景台组成。日月观景台,形似日月,分居两侧,相隔百米。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的云雾幻化景观;清晨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随手一拍,都是灾难片!!!驻足月台,可以观祥云升腾,极目夜郎国故地,任脚下云舒云卷;位于飞云口最前沿的"日台",其海拔高度为1452.2米,雄峙凸兀于数百米悬崖绝壁之上,在这里伫立凝神,可以拉长镜头探看千里田园风光,可以静听苗寨万家鸡鸣犬吠,更可取画笔涂抹一板苗乡之天光云影。难怪白居易写有"不醉黔中争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的迷人诗篇。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古木参天,静若一幅画;动感森林,动如蝶舞升腾;沿着石子路一直向前,吮吸着泥土的芬芳,追寻着梦中的牵手,是不是就可以到白头?匆匆路过的漫步长廊,未曾停留;摩围山的原生态印象就此定格!
大自然的神奇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
轻舟画舫,徜徉其中,江风微风拂面。这句中所描绘的就是环绕彭水城的乌江。乌江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闻名于世,真是“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水中滩连滩”,自古号称“天险”。面对乌江山峡神奇迷人、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各地专家们无不为之赞叹:乌江山峡胜过长江三峡矣!长江三峡雄冠天下,乌江山峡却是雄、奇、险、秀,四美并具。雄,就是万丈高峰拔地而起,很雄伟;奇,有很多扑朔迷离的自然景观;险,除了山险,乌江水流湍急、险象环生;秀,满山茂林,遍野翠竹,民居隐入其中,步步皆有风景,田园山水秀美奇特。其实,“乌江画廊”是一个宏大的旅游概念,它涵盖了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乌江画廊全域。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阿蓬江,又称濯河、唐岩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区钟家沟。整条河流自东向西,穿行于武陵山脉。奔流的河水冲破崇山峻岭,蜿蜒曲折,经黔江至酉阳龚滩注入乌江,全长249公里,为乌江第一大支流。远眺阿蓬,群峰如黛,悬崖壁立、雄奇险峻。近看阿蓬江,但见碧水如镜,温柔迷人、秀美如姝;夺人眼球的美景接踵而至。
蓝天白云,遗世独立,水碧山青,美不胜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饰出这梦幻般的绝世美景,徜徉其间,焉能不醉?
家乡的作文2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江段南岸之首,南部多山,林茂水丰,植物多样,北临长江,河湖广布,生态优美。湿热的气候特别适宜桑树的生长。
桑树,南部山区遍布,就连北部临江的小河湖泊沿岸也有很多很多。不仅长得高高大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也和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的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就连味道和功效,也与其他地区的桑葚果实不同。东至的桑葚,不仅可以吃,还能祛病治病,据说疗效非常好。
如果单从外观上来看,东至的野生桑树,也和其他地区的桑树没有太大的区别,桑树叶子肥大,舒展绿嫩。也许是光合作用好的缘故,东至的'桑葚长得大,肉质水分充足,很甜。
东至桑树,最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所结出来的桑葚果实,个大、肉厚、色紫。从果实的结法上看,大多是像樱桃像梨子一样,通过一个细长的“果柄儿”,扎堆挂在树枝和树杈之间,果实与树之间,通过一个小“把儿”连着,然后三三五五个果儿扎堆结在一起。有的甚至连树干上、枝干上也有,大都是单独“爬”在枝杈上,果实与树干之间,也有果柄相连的,只是那柄儿短些,不仔细看,以为没有呢。难以想象的地方都结出的桑葚,总是让采摘桑葚的人,感觉到很不可思议,这地方竟然也能长出来个桑葚来!
除了长的地方奇特,东至的野生桑葚,味道也和普通的桑葚大不相同,首先是味道特别,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抓在手里,一不小心那桑葚的紫色就会染到手上,所以采摘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最好摘九成熟的,这样干净。力气大的,采摘桑葚时,无需上树,在树下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拼命地摇晃桑树枝干,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薄膜上,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
我常看到贪吃的孩子,由于采摘太熟的桑葚,把自己的手和嘴唇染得乌黑乌黑的,就像化了装的小丑样。因为好吃,入口及化,甜香味浓,往往难免。最头疼的是难以保存。东至的桑葚太好吃了,吃过了最好的,当然其他地方的桑葚难入口了,即使吃桑葚弄得满手都是难以洗去的紫色,嘴贪的也禁不住诱惑,遇到个大色黑的桑葚,饕餮一番,那种味浓香甜的滋味渗入每一个味蕾,感觉到是世上无上的美味。
东至的那些野生的桑树,分布的范围特别广,到处都有到处都能看得见,没有专人做管理,也没有人把它当做稀罕物,每年的四五月份,桑葚熟了的时候,游人是可以随意采摘的。那些信手采摘桑葚果的,大都是带孩子游玩的,大都是看着满树的桑葚惊喜,一时兴起采摘几个的。每到桑葚成熟的时节,也有农村的少妇采摘点桑葚做成桑葚酒,或者作成包含桑葚的蜜丸,供家中的男人和小孩长久食用。
山里的村民说,东至的桑葚,是上天送来的美味,吃着爽口还能包治口疮和胃病,的确神奇。朋友,如果你四五月份有机会去东至,千万别忘记,采摘点东至的桑葚吃,健脾健胃健肠道,还能治疗很多胃肠道疾病呢,最为重要的,那里的桑葚,味道特别的好,吃过一次,一辈子忘不了。
家乡的作文3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青纱帐”早换了黄装,湿热的空气中略夹杂着成熟的气息。哦!家乡的玉米又成熟了。
挑着担子的大伯大妈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割秸秆的刀声连绵不断。玉米地里不时窜出几只惊慌失措的肥鸡,咯咯哒连滚带爬跌进地沟里。咦!难道就连这小小的生灵也想出来收庄稼吗?
在秋日的授权下,玉米地给一切靠近它的事物都披上了玉米所特有的黄颜色:草地是黄的,路面是黄的,肥鸡的羽毛是黄的。就连远处站着的那个人的脸也清晰地散发着玉米糊糊所特有的黄颜色。略走几步再看,那张玉米黄的脸逐渐清晰了。哦!原来那人是母亲,她已经在地头盼着好一会子了。
进入大学以后,我才知道想家的苦,明白原来回家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在学校里憋了好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忍不住偷空回家了一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新奇。不必说家乡收割玉米的那种忙碌的场面让人惬意,就是家中以前的那些再熟悉不过却又并不起眼的角角落落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见到我回来,母亲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一个上午,一家人便在一起盘算着中午要吃的菜:鸡、鱼、肉……仿佛我就是个贵宾。突然不知怎么的,看到这种热闹的场景,我又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心中陡然增加了几丝凉意:原来本都是一家人,现在到这样客气起来了。
“有玉米糊糊吗?”我问,“要加咸菜汤的那种。”
“这孩子,怎么突然又想起要吃玉米糊糊起来了。”母亲开心的笑着,并不理会我的要求。我叹了口气,看了看远处的玉米地,不禁又想起了吃玉米糊糊的那段时期,那种感觉真的好温馨。
那时的家,很穷。母亲和现在一样,总是为生计而绞尽脑汁。但不同的'是,现在母亲算计的总是怎样使饭菜更为可口,而过去她每天都要想的是今天怎样的吃法才能节省大米。那时家中唯一能够大量填补大米不足的替代品恐怕就是玉米了。烧滚的水,只需要放上那么一小碗玉米粉就变成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玉米糊糊了。但与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点不同,玉米糊糊对于那时还小的我来言,简直就是一碗散发着异香的毒药,实在不能下肚。为了向我们兄弟俩“推销”她的玉米糊糊,母亲总是不断给玉米糊糊变着花样。于是,玉米锅巴糊糊、玉米山芋糊糊、玉米咸菜汤糊糊等五花八门的“新产品”便不断推出“市场”。但无论怎样,我对那玩艺就是不敢恭维。
明着抗议是行不通的,母亲丝毫不会为我们近似哀求的抗议声所打动;暗着抗议(拒食)更不成,除非你想讨打。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吃“百家饭”是可以的。但一句话,不论在家里还是在人家吃饭,肚子一定要是饱的。在家里有什么你就要吃什么。这种“强权”曾经让弱小的我感到好委屈,不过现在想来,那些事是十分有趣的。意识中,我总觉得那时的家才叫真正的家。
唉!其实最美好的时光往往就存在于过去,但可惜我那时不懂得珍惜。惟有残余的回忆供自己漫漫回味罢了。
家乡的作文4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爸妈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爸妈打牌,爷爷奶奶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有些比我们大的孩子,就斗地主,把瓜子当钱,可有趣了。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奶奶就会开始准备汤圆了!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几就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我是四川人!
家乡的作文5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小吃,虽然算不上精品,但是也不差,平平淡淡的,今天我就要介绍我家乡的小吃之一——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锅盔还有一个来历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作“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服役的工匠人数很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程,于是一名士兵就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把这种饼称之而锅盔。这就是锅盔的三个来历
锅盔的做法也很简单温水250克化开酵母粉3克,加入面粉500克,和成面团,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两倍大,清水220克加入面粉500克,和成面团,醒发,发酵完成,加入干面粉,揉成硬面团,发酵面团和死面团揉好,取一半发酵面团和一半死面面团,切片,开启电动压面机,将面片放入,边压边添加干面粉,至压成平整硬度大的面片,直至压到边缘平整,硬度较大,关机,将压好的面片叠起,用擀面杖将面片的宽度按压变宽,取一个大小和自家锅子相近的模具,取形,用到切掉边缘,用牙签,扎眼,尽量扎透瓶盖,在上面印花纹,饼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半小时以上,炉子上再放架子,使锅子离火苗相对远些。将平底锅放在上面,开小火,将饼放入,表面喷水,撒白芝麻,盖盖子,小火,焖至两面金黄色即可(一面大约焖30分钟,翻面后20分钟左右,也要根据火力大小而定)翻面,焖至金黄色。
锅盔的吃法也千奇百怪,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许多的菜或者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东西。如果想吃别的口味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上调料但是不要放太多。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陕西。我们陕西人随时欢迎你。
家乡的作文6
我的家乡是唐山。在那里,我度过了学龄前幸福时光。上学后我就离开了唐山。我如今已是特区的一名中学生了,逐渐长大、逐渐成熟。这要感谢家乡赋予我对生活的热爱。几天前,姑姑从唐山寄来了一封家书,说唐山又盖起了许多新楼房,并让我们回家乡看一看。这不禁又勾起了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离别家乡几年了,它的容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巍然屹立的抗震英雄纪念碑,曾震撼了我稚嫩的童心。它记载着英雄的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业绩。儿时的我并不懂得纪念碑那深刻的内涵,但那宽阔的广场、高高的纪念碑以及碑底那一级一级的台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还有那远离厂区的生活小区,一栋栋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以及街心花园里的山楂树、柿子树,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小时候姑姑常常带我去游玩的还乡河公园,在我印象中,这里的傍晚是最美丽的,夕阳在天边映出一片红光,地上的野草沐浴在一片和谐的阳光下。河面上还有几只小舟在慢悠悠地漂行,岸上那绿色的小树林,到处闻到知了的叫声,仿佛奏起了一首温馨的乐曲。
在家乡这座地震后新建的城市中,还有一片属于我的小天地,这就是老家楼下的一块几丈见方的空地。这片空地曾是我和小伙伴们跳皮筋,踢沙包的地方,曾是我们追逐嬉戏的地方。这里没有绿阴遮掩,没有风景陪衬,有的只是蓝天和白云。正是这永恒的天空,记下了我童年无忧的笑声,记下了我童年无限的快乐。
我怀念家乡,那割舍不断的家乡情时刻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更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街头巷尾有酸甜酸甜的冰糖葫芦,栩栩如生的瓷娃娃,还有别具特色的糖人。最精彩的还是正月十五的花灯和同楼王奶奶的剪纸。
每到正月,还乡河公园门前就摆起几里长的花灯:有鲤鱼的、有白兔的、有老牛的,还有大老虎的;也有许许多多人物、花草的`灯笼。这些花灯全是手工制品,以细竹为骨,裱糊彩纸,原料简单,但个个精细漂亮。夜幕拉下时也是灯市最热闹的时候,几千盏花灯连成一片,闪闪的灯光映在还乡河上。
微风掀起细浪,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小时候我总爱跟着慈祥的奶奶,来这里看灯。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沿途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兴奋异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灯,再挑上一件最喜爱的让奶奶买下,然后兴高采烈的挑起灯,一路欢天喜地蹦回家。
邻居王奶奶的剪纸着实钦佩。王奶奶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没有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对艺术的高深研究,但她那精湛的技艺和朴实的作品深受大家赞赏和喜爱。她在家时,我经常搬来小凳子坐在她的身旁。只见小剪刀在王奶奶手中左曲右转,似水中游鱼,自在轻盈。不一会儿,一幅佳作就完成了。
这时,王奶奶就会摘下老花镜,先让我这个不懂事的小观众对她的作品欣赏一番评价一番,然后再剪一幅小作品作为我这位“忠实观众”的奖赏。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王奶奶送我的一套剪纸,每当看到这套剪纸,便又勾起我那浓浓的家乡情。
美好的岁月流去了。但我仍然怀念它,怀念它似母爱般的温暖;怀念它如露珠般的纯真。啊!美丽的家乡,门前的小天地,慈爱的亲人……这一切的一切,凝洁成我那割舍不断的家乡情。
家乡的作文7
我伫立在高山之巅,眺望我的家乡。空中的烟云卷着辛辣的气息向我袭来。
这是我的家乡——四川。
说到四川,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辣妹子。火爆的脾气,一条长长的辫子很神气地甩着,荡涤着空气中炙热的香气。
也许我也曾经是那样的妹子。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辣,就是在四川。我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在城市的烟火间,习惯了酥糕的甜腻柔软,习惯了鱼肉的咸淡相宜。辣是不一样的。那种无法形容的味道,似乎一瞬间就在口腔里爆炸开来,如同巨大的铁锥狠狠地撞击了我被甜美的酥糕和咸腥的鱼肉软化的味觉神经。我永远忘不了那种味道。与舌尖上火辣辣的.疼一起烙在记忆深处的,还有刹那间奔涌而出的眼泪。
透过模糊的泪光,我看见我那乡下的邻里们在火堆边舞动的身影,长长的辫子缠绕着高大的身躯,迸发出直冲霄汉的大笑和叫嚷,那是一种骨子里永不泯灭的豪迈。
那一刻,我感到我吃下去的不只是辣。
后来,辣慢慢地进入我的世界。五味之中,辣一定是最有刺激性和爆炸力的一种了!每次品到辣,都会给我的世界带来新的冲击!
在广东人眼里,辣是一道不敢触及的佳肴;在医生眼里,辣是健康的天敌;而在我的眼里,辣就像是一份赤诚的信念。因为酸可以被改造,甜可以是外衣,苦亦是只能自己慢慢咀嚼下咽、不能轻易示人的东西。而辣,却如赤裸裸的愤怒,是无法伪装的。它可以让你泪如雨下,悲从心来。吃辣时可以褪下一切无谓的伪装,用最本真的自己对着苍穹吼出生命最本真的声音。
我于是越来越明白四川人为何这么喜欢辣的原因了。
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吧!坦率真诚、豪迈奔放,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爱自己想爱的人。当你还在为利益盘算时,也许他高挽袖子麻利地把事做好。四川人的性格品质充斥了辣的气息,展示在你面前的永远是最本真的东西。他们有着比黄河还热比长江还湍急的辛辣的血流,一颗金子般没有坚硬外壳的心。他们毫不做作,活得那么真诚,那么幸福。
家乡。我记忆中浸在辣味里的家乡。
那些没有去过我家乡的人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理解吧。哪怕他学业再好,智商再高,也想象不出黄土地上满地大小辣椒闪耀着的中国红,想象不出长辫子破开火辣空气的声音,体会不到辣爆发的那一刹,与心灵碰撞发出的金石交鸣之声。
我突然感觉我脚下的土地是那么厚重,像家乡人坚实的臂膀。正如辣教会我的:如何从浑浊的味道中找到最纯正的那一部分。我学会了乐观,学会了真诚,学会了坚强。
我也应该成为那样的人。
我想着,不禁抓起一把黄土,家乡的,带着辣味的黄土,在指缝间透出四川大地千年悠悠的光阴。天,近在咫尺。风从天的深处咆哮着冲过山巅,我所熟悉的辣依旧带来强大的冲击,使我的衣襟在它的爆炸中簌簌作响。
它呼啸着,把家乡的味道,传遍整个世界。
家乡的作文8
我的家乡。它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皖南的一座滨江城市。它的地形为不规则长条状,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它虽然不比北京、上海那些大都市着名,但我还是爱它——我的家乡,人杰地灵的芜湖。
我爱芜湖,因为它风景秀丽。“半城山、半城水”,位于市中心的镜湖被繁华热闹的步行街环绕着,就像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着城市,让经更为耀眼。镜湖原名“陶塘”,因其水清可鉴,形状像是一面巨大的圆镜,所以改名为“镜湖”。漫步在镜湖岸边,你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风景:丝丝杨柳正对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轻快地唱歌跳舞,翠绿色大片的草地和嬉戏在缤纷花朵中的时蝴蝶,更为美丽的镜湖增添了一丝勃勃生机。湖的北面就是那一座郁郁葱葱的赭山。乘一叶小舟,在湖面上随意轻泛,清风徐来,吹拂在你脸上,你会立刻觉得心旷神怡。偶尔路过的几只野鸭悠闲地游着,时不时低下头钻入水中寻找小鱼,又突然从另一处冒了出来……远处青山入眼,山景瞬时隔绝了一路之遥的闹市喧嚣,使你宛如来到了人间仙境。
我爱芜湖,因为它繁华昌盛。围绕在镜湖周边的购物天堂——步行街,无疑是最令人向往的。它拥有许许多多令你眼花缭乱的商业购物场所。华亿、联华、新百、苏宁。一座座高大的百货大楼让你数不胜数,不禁想进去看一看、逛一逛。白天,你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间来回穿梭。晚上,还有“灯光表演”等你欣赏。看!各种霓虹灯像听到口令一样,不约而同地闪烁起来,光彩夺目,五光十色的灯光倒映在一旁的镜湖上,一个个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亮点若隐若现,等你好不容易看清了,镜湖中央随灯光而起的巨大喷泉不停地变幻,喷涌起来,夜幕中撒下点点水珠,让你不由得驻足观赏。待到低头看湖面时,涟渏已经把水中的倒影冲散了去……
我爱芜湖,因为它历史悠久,宜居恬情,值得一提的`是凤凰美食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而耿福兴、四季春等老字号,让你能充分领略芜湖小吃的魅力。小笼汤包,汁多不腻,虾籽面,柔韧鲜美。除了传统的本地美食,兼收并蓄的芜湖美食文化,可以让你品尝到各地美食。广东肠粉、绍兴醉鱼、港式蛋挞等。当然,芜湖的江鲜可是一绝,本地的餐饮企业还进驻北京奥运会提供服务呢。
我爱芜湖,因为她科技发达。芜湖的奇瑞汽车可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朵奇葩。也是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奇瑞位于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少产品已远销国外。奇瑞以年底整车35万辆,发动机40万台,变速箱40万套跻身中国八强。但仅在十年前,奇瑞的所在地还是长江边上的一片荒地,坑坑洼洼,湖汊纵横。如今,这里已是一座宏大的汽车城。奇瑞不仅是芜湖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它是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开着自己的汽车出去兜风心里是多么自豪!国产的奇瑞汽车永远是芜湖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爱芜湖。从我记事开始就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三山新区、城东新区。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她和我们伟大祖国一样,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愿我的家乡——芜湖的明天更美好!
家乡的作文9
又一次踏上了这条熟悉的小路,曲折蜿蜒。两边是挺拔的杨树,在风中轻声吟唱;纤瘦的青草蕴满了微笑,不住的向我挥手;泥土湿润而柔软,徐徐吐露着芬芳。远处父亲的身影已渐渐清晰,佝偻的身体微微前屈,灰白的头发蓬松纷乱,他在等我,等着迎接我这个回家的游子。
我赶快迎上去,扶住了父亲,父亲的躯体已经变的松软,粗糙的手上满是色斑。我的泪流了下来,父亲老了,早已没有了过去的刚强,在这个初春的傍晚,风依然冷峭,只有他伫立在这里,期盼着我的归来。
扶着父亲,走上了这条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小路。小时候的我,也是在这样的夜晚,沿着这条路,父亲在前,我在身后,父亲故意放慢脚步,让我用稚嫩的力量推着他坚实的背膀,一起回家;当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在这条路,父亲用他温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再大一些,我到了外地上学,每年的假期,父亲总会站在路口,等着我的归来。现在的父亲老了,原本乌黑的头发已经斑驳,炯炯有神的双眼也变的昏花,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次,还能够让父亲在这里等我。
小时候的我,倔强而淘气,可父亲从没有动手打过我,他用他慈爱的心包容着我,无论我做什么,父亲从不曾对我生气。有一个秋天的傍晚,邻村在麦场放电影,对我这个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狂欢,也可以看到梦寐以求的电影。因为我的淘气,父亲不放心我在夜晚出去。我赌气不吃晚饭,独自躺在冰冷的房顶,寒风凌冽,夜露沁凉。父亲端着反复热好的饭菜送到我身边,我依然固执的不肯下来,父亲心疼我,把我送过去。当我和小朋友们终于玩的疲累,才想起了回家。夜晚静寂,起伏的树丛发出心悸的响声,路边坟头上漂泊着星星的荧光,我紧张的心情催促着凌乱的脚步。也就在这条小路口,我发现了闪烁的灯火,那是父亲在点火抽着旱烟。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父亲一直都在等着和我一起回家。
在这条小路的旁边,父亲建了一个纸厂,纸厂建设的那段日子,是我最欢乐的时光。我每天沿着这条小路穿梭,在小朋友羡慕的眼神中,满心的骄傲。一早起来,父亲带着我,一起来到工地,我就在沟壑纵横的地基中和小朋友捉迷藏,看着工人砌砖瓦。曾经有一次,因为影响了师傅做饭,被师傅大声呵斥,当时的我,用砖头砸破了师傅为工人做饭的大锅。父亲没有一丝的责怪,宠溺的把我送回了家。
等我考入大学的时候,父亲的.生意已经破产,家境变的艰难,每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对于当时的父亲,是很难凑齐的。看着父亲难过的吃不下饭,我也很伤心,就告诉父亲不想再去上学,父亲听后黯然无语,独自走出家门,深夜中我沿着这条小路,去寻找还未回家的父亲。就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听到了父亲压抑的哭声,一辈子性格豪放、坚强的父亲,却在这里流下了热泪,我抱着父亲,也是泪流满面。在亲友的帮助下,我终于凑齐了学费,从此以后,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想起,父亲满面泪水的情景。
小路留下了我太多的足迹,也留下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疼爱,父亲就像路边的大树,给了我坚实的依靠。
家乡的作文10
又是一年匆匆而去,孩提时代积攒的回忆随之趋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早晨一醒来,扑面而来的是贡面的香味儿。
说起家乡的贡面,“洁白似银美亦香,纤细入思忆悠长。”这是我所能想到的形象概括了。贡面又称索面,工序十分复杂,整套程序下来要十二三个小时。现在大家已逐渐适应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自然没有什么人会下功夫去琢磨,于是乎,失传的概率就大了。我常常这样想:老家的一切都随着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小村庄,现在成了慢城“美丽乡村”,可是这手艺却随时光渐渐逝去。
走进厨房,外婆正忙着做贡面,外婆每年都会叫上我帮忙。贡面是咸的`,做贡面的人家各有各的秘方,所以各家做出来的贡面味道也不同。面胚做好后,外婆会用刀把面胚切成细条一圈一圈地盘在一个大木盆里。然后外婆会等比例把面条缠在一长一短两根筷子上。刚缠好的面条十分粗。所有缠好的面条都会放进一个密不透风的木箱子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现成可吃的贡面当然是前几年存下来的。水热下面,趁着面在锅里,往碗里加料:猪油、酱油、味精、盐,热水。这时,面已煮好,把面夹进碗里,最后再撒上葱花,吸一口气,葱香四溢,让人口水直流。
早饭过去了,等到中午,外婆烧的粉干又勾起了我的胃蕾。粉干的种类十分多,有香菇青菜粉干,肉丝粉干等等。炒粉干并不难,先将粉干用热水泡十分钟左右后沥干,然后干锅热油加入肉丁,加入料酒,蒜,鸡精,酱油等开炒,再加入粉干,炒熟后撒上辣椒粉,香气四溢,夹一些塞进嘴里,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吃在嘴里既滑溜又顺畅。那滑而不断的味道令人齿颊留香,留恋无比。
饭后零食的最佳选择就是醅糕了。我只知道醅糕源自米粉,是米粉加酒槽发酵而成。我很好奇这美味的醅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于是就问外婆:“这是醅糕怎么做出来的,怎么如此美味?”外婆思索了一会儿,对我说:“蒸制成七八成熟时,在醅糕上撒上萝卜丝,肉丝或炸菜丝。蒸制成功的醅糕约一厘米厚,往往是十字开刀切成四份。一口下去,味道十分特。”我的吃法却与常人不同,往往我是放在煎锅里煎致两面金黄,外脆内软,妙不可言。外婆看见我狼吞虎咽,不由得开心,对我说:“看你们现在吃得这么好,外卖点餐什么的都有了,社会进步了!想当年,我们住的地方还是山区,想吃零食了,只能翻山越岭地去小镇上买。就是这醅糕,我们几个星期才能吃到一块,现在有的吃了,但没人愿意学这门手艺,真是可惜啊。”我细细品味这醅糕,几十年了,外婆的手艺未变,心想:这样美味的小吃,会不会失传,大家都为市场上的利益奔波,以至于都忘了自己或自己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里,忘记了那份久违的味道。
我们一代一代的人不停地将传统文化拷贝翻版着,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名扬四方。不能老去的,怕只有家乡的味道吧!
家乡的作文11
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二十年后的南阳。我连忙翻身下床跑出家门,准备去四处游玩。
我先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动身去寻找我们的母亲河白河。
和煦的春风拂在我脸上,让我心旷神怡,吸入鼻腔的空气比蜜还甘甜,没有混杂任何灰尘。我整个人都陶醉其中,忽觉全身上下软绵绵的。
走到有着松软沙土的河岸边时,我惊呆了:河水清可见底,河底的石头、沙子、水草尽在眼前,就是怀着鸡蛋里挑骨头心,也看不到一点垃圾。放眼望去,这哪里还是以前的白河公园,这简直是一座原始大森林。只见河岸边肥沃的'土地上到处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片片绿叶如同涂过绿蜡似的油光发亮,树根盘在泥土上,时不时会有几只小鸟停落在上面歇脚。仔细一看,呀!都是我从未见过的珍稀物种,有全身的羽毛都呈宝蓝色的小小鸟,也有一展翅便达数米长的苍鹰,有嘴巴比筷子还长的棕红小雀,也有一拍双翼立刻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白头海雕
我正看得出神,河水中忽然有了动静,原来是几条鳄鱼正向岸边游来。我下意识地往向后躲了躲,可它们却毫不畏惧,也毫无恶意,只是慢吞吞地爬上河岸,缓缓靠近我,用大鼻子蹭了蹭我的小脚丫。这时我才发现,出门时,我居然忘了穿鞋!可此时我的脚面还是干净的,一路走来,脚下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实在令人惊讶!
就在我吃惊之余,树林中也出现了动静,一群小猴子从里面跑了出来,连蹦带跳地跑到我身边,拿出一盘盘新鲜水果,有粉红色的火龙果,有金黄的凤梨,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水果。这些水果吃起来甜蜜多汁,即解渴又解饿。吃饱喝足之后,小猴子们便拉着我去游览白河。此时白河成为了人与动物共同的家,如果不是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我真要以为这里是我梦中的世界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到独山下。正在我要攀登独山时,忽然传来一阵嗡嗡的声响。那是什么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污水处理仪正在处理河中污水。轰隆,又是什么东西?我向四周望去,发现山脚下的一座人工湖边,十几架电子鱼竿正在自动钓鱼,钓上来一条鱼,计数器上的数字就会多加一,等数量足够了,鱼竿就会自动停止工作。我询问了操纵电子鱼竿的渔夫,渔夫告诉我,有了电子鱼竿,渔夫们工作起来方便极了,只需要动动手指或进行语音操作,便可以大获丰收,而且,等钓上来的鱼儿数量达到一定数值,鱼竿就不再工作。不仅节省人力,鱼儿也不会遭到灭顶之灾,真是太好了!
游完白河和独山,再到市区看一看。我惊奇地发现,之前的烂尾楼清华园竟被改造成了一个非常宏伟的文化活动中心。走进大堂,就看见屏幕上显示的大字:书法大师徐华栋作品展。我先是吃了一惊,接着疾步走了进去,只见71位二十一世纪的知名人物正在展厅中亲密地交谈。没想到,这群人一看见我,便疯了般奔过来,一位画家打扮的叔叔还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大喊:我的童年来啦!我的童年来啦!这时,我才认出来,这位画家原来就是二十年后的我呀!这位叔叔一边快活地说着,一边拉上我开着3D打印车,寻找我们亲爱的刘老师了。
二十年后的家乡真美好,我真想永远留在这里!
家乡的作文12
每年到了春天,妻总掂记着要到家乡采一些槐树花。今年也不例外,谷雨刚过,她便急急的打来电话,问我槐树花开了没有。
槐树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池塘边,小路旁,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每年春天,两场小雨一过,你会在某天早晨无意中发现,洋槐的枝头不知何时早已吐出了一层毛绒绒的嫩芽儿。于是热闹的春季开始了。阳光暖融融的照着,用不了几天,嫩芽儿变成了小椭圆型的绿叶,洋槐的花期也就到了。
那是一季中最美丽最热闹的时光。蜜蜂嗡嗡的飞着,乡亲们在槐树下来回忙碌着,放眼望去,槐树花可真多啊,每一棵树上都堆的满满的,它们一串挤着一串,一树挨着一树,将整个村庄都淹没了。槐树花真白啊,白的.像瑞雪初降。不,更像白玉吧,在那青枝绿叶间,整串整串的槐树花轰轰烈烈的点缀着,有些含苞欲放的还微微透出点儿绿意,朴素而不失娇媚。槐树花真香啊,即使你在远离村庄的野外,也能闻到空气中那浓浓的清香味。晚上,即使你不打开窗子吧,也隔不住满屋的暗香,伴着清风明月,在这样的夜晚入眠,真如值身于仙境了。
小时候,还不懂的风景为何物,我们最热衷的还是捋槐树花。每天放学后,披着夕阳,彼此吆呵着,提一只竹篮,拿一根竹竿,迫不及待的奔入槐树林里。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捋树花时,由于注意力太集中了,竟然失去平衡,一失足跌入树下的池塘里,成了个落汤鸡,每每想起都觉得好笑。也正是儿时那些幼稚滑稽的往事,如今倒成了一身中最美好的回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槐树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把它放在清水中煮熟以后捞起来,放上油盐炒一下就可食用了。也可以放两个鸡蛋,做成槐花鸡蛋汤,吃进嘴里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可解馋了。每当这时父亲都要说说他小时候捋槐树叶的往事,那是他们每个暑假都必需重复做的一件事,因为没钱交学费,所以只好趁暑假捋一些洋槐叶儿晒干了卖,以筹足开学的书本费。父亲常常告戒我们,可别小看了槐树,它浑生都是宝,槐树叶和槐树花都是中药,树干是非常好的木材,用它做成的家具结实耐磨,常常上百年都不会损坏。
是啊,洋槐树是普通的,普通的从来都没有人去多看它一眼,就像家乡平凡的乡亲一样。但平凡中却透着亲切的感觉,时间越久,这种感 觉 越浓。
如今,离开家乡一晃有二十年了吧。上次回到家乡,一切都变了,乡亲们大都离开了家乡出外谋生了。原来的房屋也大都倒塌了。最可惜的是原来满眼的洋槐树消失了,代之的是成排的白杨。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失落的感觉,找了半天,才在村头小沟旁找到几棵又矮又小的洋槐树,即便如此,也算给我落默的心情一点安慰了吧。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洋槐花倒越发显的稀少而珍贵了,能在桃红柳绿的春天吃上一顿槐花鸡蛋汤,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回忆吧。
家乡的作文13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辗转几度春秋,改革开放已进入纵深阶段,那些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事一次次被光阴抛弃,却也在记忆里一次次被重新捡拾起,它们像是提前约定好的,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轻轻叩开你的心门,那些被改革开放改写了的历史如纸张上跃动着的文字,纷纷闯入眼帘,叩击着心灵。
一个晴朗的早晨,清脆的鸡鸣打搅了祥和的梦境,睁开惺忪的睡眼,借着破了洞的窗户纸,望着邻居房屋顶端参差的瓦片将阳光凝聚成一个斑斓的光点,听着家里的老黄牛将蹄子打在坚硬的黄土地上,那种舒适的音调,不小心让我的耳朵偷偷怀孕,嘎嘎吱吱的老木门先是把一道光放了进来,明媚的光后面,满脸皱纹的爷爷进门喊我起床,慈祥在他脸颊上的沟沟壑壑里流淌。他将我一把拉起紧紧抱在怀里,一只手扶着我,另一只手拿起那件我特别喜欢,缝了一个活泼的小鸭子的毛衣,小鸭子的地方原是一个结实的破洞,小鸭子是我心灵手巧的奶奶的杰作,她给了我所有童年的欢乐。和小伙伴们玩儿,这样的一个奶奶满足了小小的我一个又一个大大的虚荣心。
快乐不止如此,村里隔三差五的集市,我冲爷爷撒着娇,爷爷用他粗糙的大手从他吃饱了黄土的褂子里取出几张皱巴巴的角票,只把最小的一张给我,我揣着它去找小伙伴,我们一路唱着跳着,走着,笑着,在那条田间发白的土路上,洒满了我们的欢笑,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出现了嘈杂的集市,简单的小食品没有花样,我们每个人只用一角钱,买到了喜欢的零食,但那不能不说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吃着零食,我们调皮地挤进人群里去看耍猴,并且不时得拍手叫好,集市上的糖人,面人,栩栩如生,那些带着草帽,挽着裤腿,挺着袖子,扛着锄头的男人,那些裹着头巾,穿着花衣服,提着篮子的女人。我们只看见一团面在艺人的手机转了几个圈圈,跳了一段舞蹈,她们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欣喜地拍手叫好。
那时候的玩具很少,零食很少,但快乐很简单,这时候的玩具很多,零食也很多,但似乎还是无法满足我们不断疯长的玩儿心。那些提起来都会脸红害羞的童年的故事,永远是自己那段回不去的过往。
满足的微笑在脸上逗留,眼角还是湿润了,此刻我站在家里阳台上很大的落地窗前,看着路上车来车往,豪华的商场,进出的人们络绎不绝,汽笛声奏响了城市里一首专属的交响乐,夕阳恋恋不舍地躲在了大楼的后面,夜幕在徐徐拉开,霓虹灯藤蔓一般爬上了这座城市,在五光十色的点缀下,城市的繁华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一场意外的梦境,自己又怎会想到那个充满泥土气息,清新秀丽的山村,自己那个充满幼稚回忆的.童年。如今,那片厚实的土地里永远地埋葬着爷爷奶奶的尸骨,也埋葬了我的回忆。但那些过去在记忆里永远有如清晨绿叶上的露珠,以一种纯洁简单的晶莹点缀着回忆。那冰箱里的面包,微波炉里的牛奶,嘲笑着餐桌上蜷缩着的馒头;五颜六色形式多样的服装静静地躺在衣柜里,爸爸劳动时偶尔穿几次的布鞋自卑地在角落里沉默着……
从童年到青春,十几年间,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之下,万物欣欣然张开了双目,以蓬勃的姿态成长着,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变了,我也变了,依旧是湛蓝的天,依旧是洁白的云,不一样的是蓝天下的生活,站在云端的中国。
家乡的作文14
我们通渭的地方不咋大,礼数却很多。老辈人经常这样教育晚辈:做人要懂礼数。在我理解中“礼数”无非就是礼貌、礼性、礼节、礼让、礼仪、礼遇等方面的意思。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打个招呼是起码的礼数。
通渭人非常看重礼数,孩子三四岁父母就教怎么称呼左邻右舍的人,见了认识的人要问声好。“王爷爷好!”“李奶奶好!”“伯伯好!”“姑姑好!”等是孩子们最初学会的打招呼。孩子们如果见了长辈不打招呼,尤其是上大学或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家乡见了熟人不打招呼,就会被人耻笑为:没礼数。
在通渭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成年人有了孩子,对于平辈人就不再直接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而是从孩子哪儿论称呼,如:他大伯、他三叔、他二姑等。或者把自家孩子的名字直接加在前面,如:永平他大大、狗剩他三叔、文霞她二姑等。初听起来粗俗,但不感到生分,反而显得更亲切了。
外乡人途经村里问路、问事时,也必须要有礼数,嘴巴要甜,可根据所问人的岁数或称呼大爷、奶奶、老哥、大嫂子等,没有礼数就会吃闭门羹。如果你向一位长者询问:“哎,××家住哪儿啊?”长者可能会不理你,或者忿忿然:“我是个‘哎’吗,一点儿家教都没有。”
其实,家乡的礼数也是一种规矩。比如吃饭时声音不能太响,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每餐都必须长辈们先动筷,小孩子才可以端碗;来了客人,首先要打招呼;客人进门,必须接住其手中的东西;客人告辞,应该起身,近的送出大门,远的至少要送到村头。
家乡还有互相借东西的习惯,不但米、面、油、菜刀、剪子、锤子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互相借用,而且种子、牛、插秧机、拖拉机等这些生产资料也可以互相借用。在家乡人的眼里,借用东西不必为难,而被借用东西的人家也感到是人家看得起自己,是人缘好,是荣耀。不过,家乡借用东西也是有着许多礼数的,那就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有首歌这样喝道:礼多人不怪。家乡人在祝寿、结婚、生子、建房、植树等方方面面都是有着不少礼数的,而对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礼数多多。细想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通渭人才形成了浓郁的习俗,才形成了醇厚的`民风,才形成了淡淡的乡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我们通渭人不管离开那个叫家乡的地方有多久,总是对那个地方念念不忘,并且是离开越久,思念越多。
世间之事有果必有因,家乡的礼数延绵不衰与其特有的地方风俗有关。家乡人活得随意,活得滋润。一个人不知礼数,大家会私下批评你,时间一长,别人批评的话就会传进你的耳朵,让你不觉间生出羞惭之心。为了避免非议,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跟大家一起讲礼数。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礼数缺失的时候,可以去偏僻的乡野访求。我喜欢家乡的那些礼数,我感谢家乡的那些礼数,也就是家乡的那些礼数让我学会了善解人意,温暖他人,珍惜美好,感恩生活。
家乡的作文15
我的故乡在江北乡下,中秋刚过,秋风乍起,秋意绵绵,带着对故乡的思念,我又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一路上,火红的枫叶点染了整个溪边的小树林,枯黄的梧桐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带着一丝遗憾,投向小溪的怀抱。它们像一只只小艇顺流直下,又如跳动的音符,正在演奏着秋天的赞歌。
瞧,远处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慵懒的白云,白云下一群大雁排成了“一”字悠然地向南方飞去。田野里,西边,那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的稻穗累弯了腰,这里成了黄色的.海洋;东边,雪白的棉花,如姑娘的笑脸,映亮了清澄的天空;南边,那一片柿子树上挂着一个个红色小灯笼,借着灿烂的夕阳显得越发可爱;北边,草地一头老牛抬起头来,屏息凝神,好像在静静地回味着田野的无限乐趣。
眼前的一条小溪蜿蜒曲折,一直伸向远方,那淙淙的流水声像正在弹奏一首明快的乡间舞曲。我循着流水声,顺着小溪,走在熟稔的小路上,希望能找回儿时的记忆。小时候的我曾在这里游泳,钓鱼,捉蝉,打水仗……
然而,光阴流转,岁月斑斓,一切都在改变。
那条熟悉的小路两边已经长满了野草,不时能够看到一些紫红色的小花,彩色的蝴蝶在花上跳起了娉婷的舞蹈。树上的蝉依然不停地唱着歌儿,可是已经物是人非,儿时的伙伴早已各奔东西……
走着,走着,眼前豁然一亮,河!这条河依然是那么大,水依然是那清。四周绿树成荫,岸边杨柳依依,婆娑的枝条如姑娘的长发,轻柔地抚摸着堤岸,姿态是那样曼妙绰约。一棵古老的皮树斜卧在河面上,不时有红红的甜果子掉到水里,引来成群的小鱼儿争抢,平静的水面上顿时激起丝丝涟漪,一圈一圈地向远处扩散,映着夕阳的余晖,影影绰绰,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阳光。
这里的水真绿啊,绿得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那么澄澈,那么温润;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鱼儿,一条红色的小鲤鱼在水里若隐若现,不时露出小脑袋朝着我嫣然一笑;这里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和绿树。真想掬一捧这清凉的河水抹在脸上,可是怕把她弄碎了,于是静静地凝望着……
突然,远处蒲草丛中一只白鹭的鸣叫声,引起了我的兴致。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巧,如诗一般的白鹭,它飞出蒲草丛,在渐渐枯黄的荷叶上踽踽独行,仿佛要面对着旖旎的湖光秋色吟诗一首。我悄悄地向它靠近,在保持一定的距离后,我坐了下来,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精彩瞬间——两只白鹭在用嘴巴为对方梳理羽毛,不时发出“啯、啯”的叫声,仿佛在喃喃细语,显得非常亲昵。可能是我的动作有点大,居然被它们发现了,我索性不躲了,它们并没有被吓跑,而是飞到了离我更近的岸边觅食,我便站立不动,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对神仙眷侣……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河面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也停止了活动,已经看不见它们的踪影。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故乡的秋天是金色的,是热情的,是和谐的,也是令我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愫。此时此刻,我真想掬一捧思念河畔的清泉,浇灌着守候的心田。故乡,你依然是那么美,那么多情。
【家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家乡的河作文03-05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8篇12-25
家乡作文03-08
家乡的作文09-23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300字八篇02-17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300字8篇11-11
家乡家乡作文600字4篇05-20
家乡家乡作文300字八篇10-02
家乡家乡作文300字3篇10-08
家乡家乡作文300字9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