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作文

时间:2023-11-04 12:49:10 写景作文 投诉 投稿

(荐)家乡的作文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荐)家乡的作文15篇

家乡的作文1

  记忆中的家乡是很少有雨的。因为小时候就被父母拉去县城里住,对家乡的雨的记忆只有小时候几岁时的零星片段中的坑坑洼洼、满溅泥水的黄土路面。

  家乡下起雨前,总是会有预兆的。紧随着几声鸡叫,泥路上棕色的蚂蚁长河井然有序地钻到了它们的巢穴里。这时,天上便聚起几团乌云,黑压压的一片。村里有经验的居民听到鸡叫或看见蚂蚁排队,早就赶着自家觅食的鸡或鸭回了圈,也早会把竹竿上的被单折起来带回家,若是重的'或长的,便多叫几个人来搬。大家一起用力,搬起来很轻松。家乡下雨总是要下个不停,农民便闲在屋里头儿,开着炉子,磕磕瓜子或打打扑克。磕瓜子声和打扑克声混在清晰又嘈闹的雨声里,时不时还传来几声鸣叫。这个时候,便是家乡最闲最静的时候。大人在屋里头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小孩子却坐不住,只能蹲在门槛上透过稀稀疏疏、时断时继的银丝看着门外的村子。此时的村子里是没有几个人在房子外面的,一是因为村子里没有几户人家有伞;二也因为路面大多为湿漉漉的泥巴路,脚踩下去便陷下去许多,拔出来就会带出一些黏稠的黄泥,还伴随着橡胶与泥水碰撞发出的难听声音;在村子里,也没有被雨灌满了脑袋而待在雨中被浇得狗血淋头。既然路上没有什么人,那便看看远方的山罢。

  山中也没有活物的影子,唯一有生命力的也怕就是绿叶了。它们在这温润中闪出油绿绿的光亮,满缀着单调的山峰。有时,呼啸的轰鸣声贯穿山谷,火车像一条长长的大铁龙飞扬在群山之间,铁绣外壳的身影在绿色的山和银色的雨中若隐若现。听到声音,孩子们便齐刷刷地蹲在门槛前看着它从出现到消失。大人们呢?仍在磕着他们的瓜子和打着他们的扑克,对孩子们的好奇毫不在意。他们早已见惯了孩子眼中的东西,大山就像一道铁丝网隔绝了村子与外界,里面是里面,外面是外面,两者不相干。这份好奇是属于孩子们的,也曾经属于他们。很快,大铁龙在雨声、磕瓜子声、打扑克声、鸡叫声、孩子们的失望声中随着轰鸣声一起向远方离去,满载着孩子们对它下一次出现的憧憬与希望。

  雨停了,路面已被泡得酥烂,鸡儿们冲出圈外,在泥路上留下一排三趾的脚掌印子。孩子们也像鸡一样在路面上留下一排脚印,有时踩在坑洼中,溅起了一身的泥水。雨停了,人们停下对生活的享受,村子又回归了繁劳的往日景象。

  以后我回到家乡,家乡也没有什么变化,雨后的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泥水和艾草的气味。只不过记忆中的故乡就像回家路上的景象,一步步往后倒退,远处的故乡连着柏油路两旁的柏树向后飞去渐渐地消失在路的尽头,只见绿绿的大山。

  但只愿大铁龙在雨声、磕瓜子声、打扑克声和鸡叫声中定格,家乡的雨永远滋润着我的心。

家乡的作文2

  转瞬,日历已翻阅到最后一页,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如约而至,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整座城市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甚至连空气也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精神饱满,脸上荡漾着快乐的笑容,逛街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堆积如山。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大人都会忙碌一整天,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焕然一新。我一天天的数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啊!终于过年喽!年三十儿,也就是除夕那天,每个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吃,对于我们来说,是春节中最大的事情了。因此,家家都赶早做起了年夜饭。饭桌上,鸡、鸭、鱼、肉样样俱全,可别小看年夜饭,每一道菜都有它本身的寓意,大抵都是吉祥如意、合家平安。这样,不仅对明年有了更好的期许与祝福,同时又一饱了眼福及口福。一家子欢聚在大饭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吃过饭,长辈们还给了小孩子压岁钱,虽然我们小孩子嘴上说着不要,心里那份高兴劲儿简直没法形容。

  不一会儿,春晚就开始了,里面的节目精彩纷呈,有好看的歌舞、滑稽的小品、神秘的魔术……我们边看春晚,边聊着这一年里快乐的事情,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津津有味。屋里洋溢着欢快的.笑声,大家其乐融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夜里怎能没有烟花来助兴呢?随着一阵阵清脆的爆竹声,我看见烟花“嗖”的像火箭一样冲上去,在空中“啪啪”炸开,释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像荷花,有的像茉莉花,还有的像菊花,让我们目不暇接。精彩的花瓣在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像点点繁星光彩夺目,又像仙女散花一样飘下来,争奇斗艳的烟花把天空打扮成了花的海洋,夜空被照得亮如白昼。随着热闹的烟花,我情不自禁地喝彩:“真好看,真好看!”今天的烟花尤其美,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夕之后便是春节。从初一开始,人们打扮一新,扶老携幼,喜气洋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一句“恭喜发财”,将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全都包涵进去了。当然,最高兴的是小孩子啦!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可以收到很多大红包。大人们边说着“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边把红包递了过来。马上就能听到孩子甜甜地应了一声:“新年快乐!”

  年,很快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过去了,但挥之不去的是人们对过年的热爱。春节的快乐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新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期盼着新一年的到来。在此,我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家乡的作文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家乡的作文4

  在外地的我,也该回去看看别了10年的。

  趁着天高气爽的,我怀着激情与盼望赶回相隔几千余里的家乡。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是一位衰老的母亲,穿着一件与时代不相称的衣服,这衣服显得太古老、太破旧了,失去了的光泽。萧然,但有遮蔽风日的房子,箪瓢不空,无忧无虑,就算是很好的家境了。

  现在,我匆匆地奔向车站,早一点让我看到我那慈祥和蔼的母亲——家乡。为此,我竟像离弦的箭,冲上汽车,恨不得一下子飞回家乡。

  此时,我坐在车厢里,不知不觉地感到汽车像一个“电冰箱”,凉丝丝的。车上的服务员热情地问我到哪里,和气地向我要了车费,随后给我留下一脸般温暖的笑容。当我感到无聊的时候,耳边回响着歌声。特别是眼前的电视连续剧像一块磁铁一样把我吸住了。如果我的眼睛感到疲劳,我就会从窗口望去,欣赏路旁的风景。车子很安稳地在笔直平坦的公路行驶着。以前晕车的我,这次乘车,晕车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近了!近了!我的心早已从车厢里飞出去。在村口的公路两旁,是一大片的果树林,像一片碧绿的汪洋,在微风的吹拂下,涌出一层层你追我赶的波浪。树上早已挂着累累的硕果,像充满活力的青年一样在树上摇曳着。嘟——汽车的鸣笛声把我从沉醉的梦中唤醒。原来是一位农民伯伯驾驶着一辆载满蔬菜的`汽车。紧接着又是一阵轰隆的声音,一个白点在蓝色的天空中消失了,原来是使用“火箭炮”来人工降雨,真是佩服!

  车停了,我下了车,迈大步,投入我久别家乡的怀抱里,可眼前,不再是我儿时见过的羊肠小道,取代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此时,我真正领略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意义。路边盛开着美丽的花,蜂围蝶阵,在清新的空气中央夹杂着花的芳香,鸟儿好像在呼朋引伴地招呼它的同伴,准备过冬。虽然在秋季,家乡还是充满生机勃勃。更令我吃惊的是,回家的路标都销声匿迹了,我住的家在哪里了呢?我抬头望去,在那高高的树梢上,露出了各家各户的屋顶。

  我情不自禁地感叹着:母亲,你变得越来越年轻美丽了!

  在一棵常绿的树底下,一群鹤发童颜的老人谈笑风生,眼睛笑得眯起了一条缝,布满皱纹的脸时时露出。听说,以前在大树下成群结队的青年都到城里打工,找工作。有的人还在外地开了工厂呢,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位老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也客气地向她问路。

  我不由地加快了步伐,走在回家的路,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前途似锦,自己对未来的充满。

  此时,在我的耳朵里传来放学娃娃的歌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家乡的作文5

  滇中民族众多,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但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动作,难以形成共同文化,习俗只限于本村本寨,成为乡土中的奇葩和瑰宝。

  记得每年接近腊月时,老人会翻开泛黄得老黄历,看着属些什么,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杀猪,现如今,由于天气逐渐变热,为了方便保存,杀年猪提前冬月。到二十五六的时候,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来扫屋。由于农村常年烧柴做饭,火烟残留的物质会挂在物梁上,形成所谓的尘灰,尘灰不能在家过年,新年新气象,再破的屋也要扫屋。有时会陪着父亲,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方言叫青杆栎的`橡树,此时橡果已经早就掉落。父亲常常围着树丛精挑细选,扫屋似乎也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最后总是挑选枝杈稀树叶密、枝型呈圆形状的树丛。选定之后,父亲小心翼翼的砍着,高高抬着,不能沾染一点点地上的灰尘。回到家中,父亲念念有词,但听不明白说些什么,因为不敢靠近,怕被尘灰眯眼睛。

  呆到过年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洗脚,要是谁洗得晚了,老人会说:你去串亲戚时是吃不到肉之类的美食,只能喝洗脚水。所以从小到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洗完脚后,长辈会给孩子发点压岁钱,用钱压着孩子的新年祸祟,保佑孩子平安,所以压岁钱一般不能及时花掉,但贫穷孩子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往往是发了不超过一天就花光了,也就是在大人不让花钱的大年初一,把钱花光,以至年年钱经不起花,年年受穷,恶性循环。

  最有趣的要数拉小猪,每到年夜十一点左右,孩子会被父亲赶着去河里捞石头,一般是较大男孩和较为年轻的男人去做这个事,女孩和女人不得参与。所谓拉小猪,就是到冰冷的河里捞个长形状的石头,用绳子拴着,一个超前拉并哄着,一个装模作样找根小棍子吆喝着,整个街心都是吆喝声,一声比一声大,声音大的来年鸡猪顺畅。等拉倒家时,就把石头往猪圈一丢,神圣有趣的拉小猪就结束了。有时故意捡石头丢在猪上,把猪打得怪叫,长辈只会笑着说:小娃娃真是调皮。也有的会厉声骂道:把猪都打病了。

  家里年轻人十二点前是不能睡的,要守岁,女人和小孩可以早睡。且女人大年初一不早起,又男人负责全天伙食,一般早晨吃素,晚上吃冷菜冷饭。全天不动刀,不扫地。但大年初一串门串门时,很有讲究。你首先要砍别人家门前是否有灶灰和凳子,有的人家表示忌讳女人前往,特别是结过婚的女人。所以长期以来,女孩和女人一般不到人家去串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没有大门,也没有忌人的做法,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家里总是聚满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闹着、笑着、哭着人情总是很旺。

家乡的作文6

  野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根丝状细裂,叶漂浮水面集生于茎端,叶柄具纺锤形气囊,以利漂浮。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野菱垂生于密叶下水中,必须把全株拿起来倒翻,才可以看得见。野菱角,有四个刺角,易扎人,我们把它装衣兜里就不敢跑,也不好剥。

  到处都是沟沟汊汊的老家,有水的地方就养有菱角。站在池塘边,远看一片绿,水面上漂浮着菱角。碧绿色的叶子挨挨挤挤,覆严在水面。这种菱角叫家菱角,长有像牛头的二只角,家菱角果实含淀粉高,一般蒸煮后食用,也很容易咬开和掰开。

  街上卖菱角的老人多半会在小摊前摆一个小木礅,一把奇怪的砍刀,砍去其角,剥去其壳,专卖菱角米。老菱角粉爆,嫩菱角味甜。

  家乡的湖里长满菱角,也长着莲藕。当盛夏过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立秋后正是采摘菱角、莲蓬的大好时节。小时候,约上三五个同伴,用荷叶做顶帽子,戴在头上,来到湖里采菱角、捡莲子,把菱角叶担回家养猪。菱角刺扎满小脚,害得母亲在煤油灯下为我挑拨扎进脚里的菱角刺,用口为我吮吸流血的伤口。

  湖里到处都有船,湖里乡的孩子都会撑船和划船,除用木船采摘菱角外,也有划着一种像大脚盆似的“杀猪盆”(腰盆)去摘菱角。坐在盆里,手里的划板忽东忽西,向前划行,停下时,牵起菱角藤把菱角一个个摘下来。遇到老莲蓬也采摘,摘莲蓬也是有技术的,要手指掐住枯莲梗,轻轻一折就下来了,蛮拉是很容易被荷叶梗刺划伤手,或是将莲连梗拔起。

  把采摘的菱角洗净,将菱角倒入放有水的锅里,翻动均匀,煮透不煮烂,把熟透的菱角菜捞起沥干,热腾腾喷香的`菱角,就可以掰开吃食菱角米了。老菱角粉足又甜,吃起来有口味又饱肚子。

  每每去吃菱角用牙齿咬开,嘴上总会粘上黑黑的一层菱角的薄皮,都会留下一大堆菱角壳。一家人一边剥菱角,一边话家常,其乐无穷。菱角也可生吃,口感就像藕,脆生生的,嫩甜爽口。剥出菱米去烧菜,比如菱角炒肉、菱角炖汤等,都非常可口、其味道也不一样。大集体时期,有的生产队把菱角、莲藕,鱼肉分给各户,让社员们过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我曾听老人讲过,菱角一旦长大成熟,慢慢变老的时候,就会自己离开菱角藤子(当地俗称芴子),靠自身的重量沉到泥里,并用它身上的刺角把自己固定在水底。到了来年,又会生根发芽,池塘里又是翡翠一片了。呵,故乡的菱角,它们是多么热爱脚下的土地啊!

  “采菱女儿新样装,瓜皮船小水中央”。古老的诗句,对采菱船做了如此生动的比喻。采菱姑娘划船采菱,唱着民谣,成为古代诗人笔下醉人的景致。回想起小时候采菱的情景:碧波秋水,满眼泛绿,湖池摇船,清香袭人,夕阳西下,采菱归去,菱歌婉转,和着夜雾……多么动人的一幅幅采菱图啊!

  可以说我是吃家乡的菱角长大的,对菱角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又是一年秋来到,儿时的故乡,记忆犹新的那些往事,是那般遥远而亲切!

家乡的作文7

  我的家乡是位于辽宁省东部的一座城市——本溪市,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本溪没有首都北京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江南水乡精致可爱的亭台楼榭,更没有古都城市那些名胜古迹,但它任何一处都使我神情向往。本溪素有“钢铁之城”、“药都”、“枫叶之乡”的美称,它还是著名的“山城”:关门山、五女山、道教的发源地铁刹山,本溪水洞更是闻名世界,这些无不透露着本溪特有的美丽。

  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翻妈妈的相册,那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告诉我本溪以前是这样的:在这里没有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楼,只有低矮的平房;没有拥挤的车河,却有拖着长长尾巴的电车;更没有高耸的电塔,只有低矮的木头电线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落后的城市,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它也已经今非昔比了。

  记得妈妈第一次带我去游览本溪水洞,告诉我这是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洞内分为水、旱两洞。进入旱洞,我就好奇的打量着,妈妈告诉我:这是钟乳石!这些钟乳石形态各异,错落有致,延着弯曲的小路一直可以延伸到水洞处。进入水洞我们乘船驶入,映入眼帘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看那飞泉迎客、宝瓶口、宝莲灯、群猴、福寿双星、玉米塔、宝鼎、仙丹石、龙角岩、剑群、麒麟岩、瀑布、独角犀、春笋、三塔、玉象、倚天长剑、孔雀岩、雪山等奇景这些奇景,它们维妙维肖,形象逼真。尤其是玉象和雪山两处景观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让人叹为观止。

  当我再次来到本溪水洞,是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想我都去过的景点了,还能有什么新鲜的呢?但我错了,水洞不仅比以前加长了,还增加许多先进的音效和灯光,比小时候看的更震撼人心。而且,还新增了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展示地球诞生46亿年来主要的地质变化及类型特点,馆中陈列了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史前地质遗迹,国宝级珍贵标本30余件、珍稀标本3300余件。馆内地质藏品数量大,精品多,科学内涵丰富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观赏价值及科普价值,成为本溪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四十年间,本溪兴建家园,振兴老工业基地,本溪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得以改善,以前在“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也正在朝着旅游大市发展。本溪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溪不再是一座小山城,而是辽宁东部崛起的一个重量级城市。

  忆往昔,解放本溪的炮声仿佛还在耳边隆隆作响。四十年弹指而过,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之都已矗立在眼前。四十年里,本溪历尽沧桑,几度荣辱。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本溪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十年,是本溪做出卓越贡献的四十年!当尘土飞扬,河水污浊的城市,脱了骨,换了颜,城里城外的人们终于感到现在的本溪已经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

  这就是我热爱的、引以为傲的家乡——本溪!

家乡的作文8

  国庆,我随母亲回到了家乡,拜祭我已离开人世的婆婆。我们回到了乡间,住上了一两晚,感受了乡间那不是过年的浓浓气氛和淳朴的乡土人情。山水秀丽,民风淳朴,便是一贯的乡土人情。

  乘坐着车,一路出发,风景是如画一般。可以说是连环,却不能是一幅。因为这一路啊,就像是时光倒流一般,越往所看到的景象就有是一番风情。从繁华的灯红酒绿到怡人的满眼绿茵,最后看到青山环抱,漠漠村烟起的景象后,就说明已经到达目的地了。随着景色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繁华程度一级级的变化,但我们却更贴近大自然了。不是吗?

  乡村和城市是截然不同,不仅仅是景色气息,就连人也一样。回到了家乡,正好赶上了吃午饭的时间。一下车,就闻到了火烧柴的为味道。尽管如此,那乡间的味道还是那样的清新、自然,怡人。院子里摆上了两口大锅,十几张桌子,便是我们那乡亲聚满其堂。菜是那么的鲜美清淡,虽然普普通通,但却不是城市那香重的口味能比得上的。菜上桌,人也坐上了。馋嘴的我苦等了那么久,总算可以开动了。虽然很多人都出来城市打工了,但吃饭时总也说说家常,聊聊时事。吃完饭闲着无聊的时候,大家都是这家坐坐,那叫溜溜的。整个村子的人既不生疏,也无不热闹,大家都是这样热情好客的。

  休息了一会,一家族人走向山,是去拜祭我奶奶去了。走过颠簸的小山路,终于到了。清理了地上的杂草,和杂乱的树枝藤蔓,就正式开始了。我们这些后代就开始烧纸钱,上香。随后,就上上一个小山头,让大人们在下边放鞭炮。就这样,一连放了好几通、最后,结束了,跟着就又走一次小山路回去。在途中、还要去小溪那洗洗手,到大人拿去领些糖果饼干吃,说是取个好彩头。

  晚上,一家人在客厅上看电视。打开窗,总会有许多的蝴蝶和一些不知名的.会飞的昆虫飞进屋子里来。有的溜着灯管、有的则服帖在墙壁。没有了繁华霓虹灯和马路上车行驶的声响。乡的夜晚显得特别黑也特别宁静,月是更皎洁,星是更闪烁,人也是格外的舒心和安宁。这也许就是“月是故乡明”吧。当你睡了的时候,可能还会听到一些小虫子在不停的叫呢!

  乡里的人起的特别早,在这里,就连平时赖床的我也起的很早,显得更加精神了。早上呼吸乡间的气息还真是不同,那混合着树木和泥土的味道,是那样的清新,就好像是和大自然早晨一样。好久没那么精神了。难怪许多老人家都喜欢居住在乡间,自然,在这里的人也颇为长寿、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到了这平静而又秀色的乡,国庆也总算没有白过。回到了家,就又和从前一样,睡到“太阳晒屁股”咯。

家乡的作文9

  我们的家乡在乐清湾畔,山清水秀,十分美丽。可是近些年来,我们美丽的家乡的河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听爸爸说:“翁的一条河,以前清得能看见河底的石头,有的人跳进水里游泳,有的人在水里洗衣服,有的人甚至挑水喝呢!但是现在的河水呢?说出来你一定会觉得奇怪,河水竟然变成了红色的。原来是附近的工厂里排出的电镀废水在作怪,河里连一条小鱼的影子都没有了。”

  东塔公园门口的小河天天在“哭泣”:“我怎么这么脏,都是人类给害的,我简直是生不如死啊!”我去东塔公园玩,经过那里,看到河面上漂浮着许多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河水黑乎乎的,像墨汁一样。

  人们渐渐意识到河水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的人在河里洗洗脚,脚趾头都发炎了。还有这些年癌症高发,据说也跟河水污染有很大关系。

  人们开始重视水污染的治理的水环境的保护。

  在我市,有许多环保人士行动起来,成立了绿色志愿者协会,呼吁家乡的水

  作为一个南蛮子,我经常想起家乡的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家乡的水是我们智慧的源泉,家乡的水赋予了我们灵气。

  春天,家乡的水静如处子。乍寒刚过,大地从严寒中苏醒过来。家乡春天里的水就像少女,文静中充满活力。这个季节里,天气还有一丝寒意,池塘里的水是静的,池面没有一丝波纹,但这时水的周围,池塘边的世界是热闹的。水中的鱼儿在进食池边刚发的嫩草,草木发芽、百花开花了,鸟儿在其间跳跃。因为水的缘故,春天是湿润的,春天焕发勃勃生机。

  夏天,家乡的水活力四射。大地酷暑笼罩,是大火炉,热的让人无处藏身。这时只有水能给人以清凉。家乡夏天里的水是好动的。它像少年,无时无刻都不安宁,即使在深夜夜深人静时,还在梦中发出喃喃细语。夏天,水跑到了它能跑到的每个角落,从山间、水库、河流跑到了池塘、渠道、小溪,跑到了田间。中午烈日下不知疲倦的孩子在渠水中嬉戏;傍晚夕阳里,村边水塘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白天,水边是大人劳作的`身影,上方荡漾着孩子戏水声;晚上,水边是母亲洗衣的身影,池面晃动着月光银色碎片。母亲的捣衣声惊吓了青蛙,“朴通”一声蛙声停住,月亮里的捣衣声让池面更加宁静。热闹一天的夏日在深夜开始静下来,水进入了梦乡。

  秋天,家乡的水雍容懒散。这时的水成了大地的附属物,时时受大地的影响。它隐藏起自己的个性,跟随大地的变化而变化。大地通透,水也通透;大地朦胧,水也朦胧。秋天的水就像男人身边的少妇,不显自露自有风情万种。她成熟,她稳重,她包容,她能干,她雍容。

  冬天,家乡的水生命不止。这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世界被冰雪笼罩,动物销声匿迹,万物向严寒折腰,世界寂静。但此时,水战胜严寒、突破冰雪覆盖化作水汽在在空中独舞。这时的水最显活力和灵性,万物没有活力它仍运动不止,仍生命不息。冬天里的水在寒冷中更彰显出它的热度和生命力。

  回忆儿时的生活,家乡的水时不时仍在我梦中出现,在我脑海里流淌。

家乡的作文10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引着我的思念和梦幻……”不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歌声,我不禁一阵恍惚。啊!原来三月三到了,脸上不禁露出了丝丝笑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被壮族人们称为“窝阜坡”或“窝坡”,意思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同时,它也是纪念刘三姐的“歌仙会”,在那天我们都会去祭拜祖先,叫做“拜山”。

  每年三月三,家乡的大河旁总是热热闹闹的,老老少少都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就连我这个小孩子也不免遭受妈妈的“威逼利诱”,被迫穿上了缩小版的壮衣,本以为出门会被小伙伴们嘲笑,可看到她们与我一样的装扮,也就释然了。“小姑姑,我们到老树下吧!那里好多人啊,还有和我们穿得一样的小朋友,我们去看看吧!”鸾月拉着我的衣摆,水灵灵的眼睛眨呀眨的,我无奈点了点头。我们大步向河边进发,来到河边的老树旁,我不禁定了定神,树下的确热闹非凡。长须飘飘的壮族老者坐在树下,每人手上都抱着一个马骨胡,默契地开始拉了起来,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在树下飘荡,飘进了我们的耳朵里,陶醉了我们的心灵。我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琴音时而波涛壮阔,时而绵延动听,抑扬顿挫,我仿佛置身在雄伟壮阔的.大瀑布前,又好像在涓涓小河上前行。它,把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音乐世界,它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可言说的震撼!

  “小姑姑!小姑姑!老爷爷们拉得好好啊,我也想学!不过我更想学那个!”鸾月用小手兴奋地指了指不远处。“啪啪啪啪……”我顺着她的小手望去,一群男男女女拿着一根根扁担,刚刚那是互相击打发出的声音?“打架了这是!”我不禁低声惊叫。“乱讲!”我的头被拍了一下,我恼怒回过头,只见哥哥说:“这是打扁担好吗?我们的习俗!连这都不知道!”我竟无言以对。“走!和哥学学去!”我和哥哥一人拿一条扁担,学着他们像模像样地打了起来,越打越起劲,越打越上瘾。在这期间我还故意用扁担拍了哥哥几下呢,看着他疼得哇哇叫的样子,我心里偷乐呢!嘘……小声点,不要让他听到哦!

  “小姑姑!快看!”又怎么了,我转过头。只见大河上正飘着一叶叶小舟,每叶小舟上都有一对男女,他们和着河水声,用着独特的嗓音,婉转地唱出最质朴无华的山歌,他们手牵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姑娘们娇俏一笑,把手上的绣球给了心仪小伙子,周围迸发出热烈的掌声。“恭喜啦!”“哈哈,又有一段姻缘咯!”……各种祝福的声音传来。我想,他们一定会幸福的。

  “小姑姑,时间不早了,婶婶让我们到山上采集枫叶、黄饭草做五色糯米,然后还要去祭祖呢!我们快走吧!”我点点头,拉着她向山上跑去。“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引着我的思念和梦幻……”三月三,这是个好玩又意义重大的节日!壮族,一个质朴无华、能歌善舞、勤劳善良的古老民族。壮乡,一个美丽、文化悠久的地方!

家乡的作文11

  每年到了春天,妻总掂记着要到家乡采一些槐树花。今年也不例外,谷雨刚过,她便急急的打来电话,问我槐树花开了没有。

  槐树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池塘边,小路旁,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每年春天,两场小雨一过,你会在某天早晨无意中发现,洋槐的枝头不知何时早已吐出了一层毛绒绒的嫩芽儿。于是热闹的春季开始了。阳光暖融融的照着,用不了几天,嫩芽儿变成了小椭圆型的绿叶,洋槐的花期也就到了。

  那是一季中最美丽最热闹的时光。蜜蜂嗡嗡的飞着,乡亲们在槐树下来回忙碌着,放眼望去,槐树花可真多啊,每一棵树上都堆的满满的,它们一串挤着一串,一树挨着一树,将整个村庄都淹没了。槐树花真白啊,白的像瑞雪初降。不,更像白玉吧,在那青枝绿叶间,整串整串的槐树花轰轰烈烈的点缀着,有些含苞欲放的还微微透出点儿绿意,朴素而不失娇媚。槐树花真香啊,即使你在远离村庄的野外,也能闻到空气中那浓浓的清香味。晚上,即使你不打开窗子吧,也隔不住满屋的暗香,伴着清风明月,在这样的夜晚入眠,真如值身于仙境了。

  小时候,还不懂的风景为何物,我们最热衷的还是捋槐树花。每天放学后,披着夕阳,彼此吆呵着,提一只竹篮,拿一根竹竿,迫不及待的奔入槐树林里。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捋树花时,由于注意力太集中了,竟然失去平衡,一失足跌入树下的池塘里,成了个落汤鸡,每每想起都觉得好笑。也正是儿时那些幼稚滑稽的往事,如今倒成了一身中最美好的回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槐树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把它放在清水中煮熟以后捞起来,放上油盐炒一下就可食用了。也可以放两个鸡蛋,做成槐花鸡蛋汤,吃进嘴里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可解馋了。每当这时父亲都要说说他小时候捋槐树叶的.往事,那是他们每个暑假都必需重复做的一件事,因为没钱交学费,所以只好趁暑假捋一些洋槐叶儿晒干了卖,以筹足开学的书本费。父亲常常告戒我们,可别小看了槐树,它浑生都是宝,槐树叶和槐树花都是中药,树干是非常好的木材,用它做成的家具结实耐磨,常常上百年都不会损坏。

  是啊,洋槐树是普通的,普通的从来都没有人去多看它一眼,就像家乡平凡的乡亲一样。但平凡中却透着亲切的感觉,时间越久,这种感 觉 越浓。

  如今,离开家乡一晃有二十年了吧。上次回到家乡,一切都变了,乡亲们大都离开了家乡出外谋生了。原来的房屋也大都倒塌了。最可惜的是原来满眼的洋槐树消失了,代之的是成排的白杨。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失落的感觉,找了半天,才在村头小沟旁找到几棵又矮又小的洋槐树,即便如此,也算给我落默的心情一点安慰了吧。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洋槐花倒越发显的稀少而珍贵了,能在桃红柳绿的春天吃上一顿槐花鸡蛋汤,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对自己童年的一种回忆吧。

家乡的作文12

  我们通渭的地方不咋大,礼数却很多。老辈人经常这样教育晚辈:做人要懂礼数。在我理解中“礼数”无非就是礼貌、礼性、礼节、礼让、礼仪、礼遇等方面的意思。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打个招呼是起码的礼数。

  通渭人非常看重礼数,孩子三四岁父母就教怎么称呼左邻右舍的人,见了认识的人要问声好。“王爷爷好!”“李奶奶好!”“伯伯好!”“姑姑好!”等是孩子们最初学会的打招呼。孩子们如果见了长辈不打招呼,尤其是上大学或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到家乡见了熟人不打招呼,就会被人耻笑为:没礼数。

  在通渭还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成年人有了孩子,对于平辈人就不再直接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了,而是从孩子哪儿论称呼,如:他大伯、他三叔、他二姑等。或者把自家孩子的名字直接加在前面,如:永平他大大、狗剩他三叔、文霞她二姑等。初听起来粗俗,但不感到生分,反而显得更亲切了。

  外乡人途经村里问路、问事时,也必须要有礼数,嘴巴要甜,可根据所问人的岁数或称呼大爷、奶奶、老哥、大嫂子等,没有礼数就会吃闭门羹。如果你向一位长者询问:“哎,××家住哪儿啊?”长者可能会不理你,或者忿忿然:“我是个‘哎’吗,一点儿家教都没有。”

  其实,家乡的礼数也是一种规矩。比如吃饭时声音不能太响,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每餐都必须长辈们先动筷,小孩子才可以端碗;来了客人,首先要打招呼;客人进门,必须接住其手中的东西;客人告辞,应该起身,近的送出大门,远的至少要送到村头。

  家乡还有互相借东西的习惯,不但米、面、油、菜刀、剪子、锤子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可以互相借用,而且种子、牛、插秧机、拖拉机等这些生产资料也可以互相借用。在家乡人的眼里,借用东西不必为难,而被借用东西的人家也感到是人家看得起自己,是人缘好,是荣耀。不过,家乡借用东西也是有着许多礼数的,那就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有首歌这样喝道:礼多人不怪。家乡人在祝寿、结婚、生子、建房、植树等方方面面都是有着不少礼数的`,而对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礼数多多。细想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通渭人才形成了浓郁的习俗,才形成了醇厚的民风,才形成了淡淡的乡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礼数,我们通渭人不管离开那个叫家乡的地方有多久,总是对那个地方念念不忘,并且是离开越久,思念越多。

  世间之事有果必有因,家乡的礼数延绵不衰与其特有的地方风俗有关。家乡人活得随意,活得滋润。一个人不知礼数,大家会私下批评你,时间一长,别人批评的话就会传进你的耳朵,让你不觉间生出羞惭之心。为了避免非议,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跟大家一起讲礼数。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礼数缺失的时候,可以去偏僻的乡野访求。我喜欢家乡的那些礼数,我感谢家乡的那些礼数,也就是家乡的那些礼数让我学会了善解人意,温暖他人,珍惜美好,感恩生活。

家乡的作文13

  我的家乡在黄陂,这是武汉的北郊。说实在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不喜欢黄陂的,觉得这是一个落后的地方,经济欠发达,凌乱肮脏的街道,百业待兴的颓废,人们的思想保守而又自私……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又或许是广漠乡村的孕育,家乡人的性格充满豪迈和粗矿,缺少一些幽雅和细腻的东西。每次回家,总被满车厢的粗口和烟雾所困惑。可能是因为自己渐渐大了的原因吧,又或许是很久没有回乡了。近来,我却是愈发的想念家乡了!那种田园牧歌的浪漫,那种农家小院的清净,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纯真,那种不羁的豪迈,又常常让我感受到家乡的甜美……

  家乡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莫过于望鲁台上的双凤亭了。对于这里的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这是一处古迹。或许骨子里的古典和浪漫是天生带来的罢,儿时的我,如果前往街市,总要经过这一片。而原本可以走近路到达的我,总会稍微的远走一阵,从双凤亭边走过,在那亭子里坐一坐,吹一吹从滠水河上传来的凉风,看看山坡上生长正茂盛的青菜,感受那双凤亭边寂静的寥落。虽然说很多时候,风中飘荡着从乡镇的化肥工厂飘来的氨臭,但仍阻不了那心中的一片风雅。那时候很小,不知道二程夫子的典故,亦不知道这双凤亭与他们有何联系,就只是那么单纯的喜欢这地方。

  双凤亭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程颢和程颐所修建的。二程是朱熹的`老师,原籍河南,因其祖父程通为黄陂县令而留居此地。传说程母梦双凤投怀而相继生下他们兄弟二人,因此,亭名双凤。几近摧毁,异地,目前的亭子是道光二十八年重建的。亭高10米,重檐三层,六角攒顶,青瓦朱檐,翼角飞展。上层梁架兼用楠本与樟木,底层柱枋皆为石材.造型精工,构筑坚固。亭中立石砌方形碑阁,四面嵌建亭碑记,石额.上刻双凤朝阳及人物故事,形象生动。正面所悬“双凤亭”匾额为郭沫若题。亭西滠水婉蜒,波光粼粼。

  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有一件事情始终愧疚得很,现在想来甚至有些心痛。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双凤亭玩,有一个淘气的同学居然顺着柱子爬到了亭子的阁楼上面去了,而他为了进入双凤亭的阁楼,我还清楚的记得他踹断了一块楼板。我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了,不知道那边现在是什么样子了,那条经过双凤亭的蜿蜒小路更是很久很久没有再走了,估计也埋没在众多的楼房之间了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哥家的阳台上,隔河相望,居然看到了双凤亭的一角,让我心头一颤。那想重访的念头是愈法的强烈了,而暮色将至,我最终没有成行,第二天又因为有事在身,匆匆的赶回了市区。而我却在想,我一定会回去的,在那亭子的边上,就那么傻傻的呆上一会儿。

家乡的作文14

  家乡,是一个听来温暖,令人拥有无限回忆的字眼。我的家乡是个不大的县城,但每每说起来,却是无比的温暖,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说起家乡,首先想到的便是特色,何为特色?是独特的东西。既然是独特,那必须是有名的“饸饹面”了,它对于我来说还有独特的意义呢!

  在我家里,想要吃上一碗饸饹面是非常容易的`,并且妈妈很宠我,正因若此,我就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见什么要什么,妈妈也会给我买,渐渐地,我的性格开始变得很刁。一点不顺心就会大哭大叫,甚至有时还以沉默来证明我很生气,什么也不干,饭也不吃。为此,妈妈也不少操心。而我的学习也是一塌糊涂,每次布置作业,回家总是抄哥哥的作业,为此,我的成绩不知道和哥哥差了多少,但我并不在意,仍我行我素,这一点,就又使妈妈的笑容少了一些。而我的这种坏脾气和处事特点,也是从那时改变的。

  小雨淅沥,打湿了我回家的那条路,路上因被雨水打湿而变得松软,雨过后,走在这条小路上,松软的泥土被我踩出一个个一深一浅的脚印,这使我十分的愉悦。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地上。这本是一个好天气的,我也应该拥有一个好心情,不巧的是,我不小心崴了一下脚,便一下子趴在了地上,沾了一身的土,我苦着脸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本想不计较,但看到哥哥那憋笑的脸,我不禁十分生气。便丢下他回家了,回到家后,看见有客人,平时是会招呼的,但现在我十分生气,便看了一眼后便离开了客厅,妈妈看见我离开便找过来,带我到客人面前说:“快叫阿姨。”我倔强的别过头“不”,客人愣了一下,笑道:“没事,不叫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哥哥又在一边笑,我瞪了他一眼,客人开始打圆场说:“这样吧,我们去吃饸饹好不好。”我不禁说:“饸饹有什么好吃的?”客人笑了“去了就知道了。”

  来到一家饸饹面店前,走了进去,点了几碗饸饹面,我闲来无事,便盯着它的做法看了起来:见厨师把一个面团揉好,塞入机器内,用手按压使它更流畅的挤出面条,用勺子轻轻搅动,使它不会搅烂,煮熟后放入碗里,加上冲汤和各种调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饸饹面便出锅了。坐在桌前,客人趴在我耳边对我说地说:“饸饹,意为‘和乐’就是吃过的人会和家欢乐,一家人的快乐最重要了,对吧,所以别再让你妈妈生气了,道个歉,好吧?”我点了点头,本来就不太生气了,再加上好言相劝,虽然听的不是太懂,但道歉总归是好的。道了歉,吃了面。客人便离开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忘不了她的话,这话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此后,我表现得好了,学习也跟上了,妈妈的笑容也多了,我从那件事后,懂得了道理,明白了真谛,学会了做人,辨别了是非。

  家乡的饸饹面,是家乡的特色,是我家乡独特的美丽,是家乡的名片,更是人生的转折。

家乡的作文15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的特色也很多。就春节,各地的春节也不同,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是那样多姿多彩,我家乡的春节更是那样热闹、精彩。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深山里的一个小村庄,小村被大山和河流围绕着,居住面积也只有一个小区的一半大,剩下的只有田地和高大耸立的大山。

  又到了临近春节的时候了,我们的车在大山中绕着仿佛永远也走不完的'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才走进小村。随着一声木门打开的响动,春节终于开始了。

  在春节期间,小村简直成了孩子们的玩乐天地。广阔的田野任我门奔跑玩耍。小点的孩子会玩捉迷藏;大一点的就玩爆竹;再大一点就玩一种叫“打仗”的游戏,手拿着玩具枪分成两队作战。我至今还记得以前我身穿棉袄,头戴头盔,手拿玩具枪去“打仗”的模样,想起来还觉得颇为可笑。

  除夕前,我们不仅给亲朋好友拜年,还会给逝去的长辈拜年。我们每人拿一袋东西跋山涉水,由入土的年份从晚到早。越到后面的陵墓,山越险,可毫不影响我们拜年的热情和气氛。我小的的时候只能看到几个陵墓便不能随着别人去往下一个陵墓,但我的身体不断变高大,一年多看几个,就在去年我刚刚看到最早的陵墓,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哩。我们总在墓前倒杯酒,放支烟,还会放许多食物。这时小朋友也(老师建议:“也”调整为“早就”)不闹了,神情专注的望着这个陵墓。我仿佛看到了陵墓里那些慈祥的老人,那些曾经为了建造这片家园而留下汗水和热血的祖先。

  除夕这一晚,活动最多,最热闹,也最精彩。在每个家中都要把桌子摆的密密麻麻,吃的喝的琳琅满目。家中要派几个代表去村子里每个家中拜访做客。村子里洋溢着过年的快乐,但无论在大街上还是客厅里都不见孩子们的身影,到底去哪了?嘿!原来都在厨房里!家乡有个特别的习俗,就是孩子做饭。小的孩子择菜洗菜,大的孩子就负责切肉和炒菜,各个都做得像模像样,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在门边乐呵呵的笑着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做的菜也真不赖,味道让大人们赞不绝口。有的孩子还(老师建议:“有的孩子还”调整为“还有几个插不上手的孩子”)会表演节目逗得家里人开怀大笑。在午夜还会进行倒计时迎新年活动,只要和蔼可敬老村长的一声号响,百束烟花就一同在天空绽放,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小朋友都冲出去燃放烟花爆竹庆新年,热闹得很。就连小狗小鸡也嘎然止声欣赏新年的烟火。这种热闹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才慢慢消停下来。

  虽然,每年的春节都是这样,可我们百看不厌,每次过年的热情不减。其它地方不也是这样,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和推广,中华民族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与精彩。

【家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家乡的河作文03-05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8篇12-25

家乡家乡作文300字08-10

家乡的作文10-14

家乡作文03-08

家乡的作文09-23

家乡的作文【经典】08-22

精选家乡家乡作文300字八篇02-17

家乡家乡作文600字4篇05-20

家乡家乡作文300字八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