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4-26 13:50:26 写景作文 投诉 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锦【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锦【14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脉延绵而来,从三面温柔地将村子拥抱入怀。不远处,三门湾的海风挟着淡淡的海腥气徐徐吹来。远天白云,幽静小巷,时光仿佛定格。腊月,当青白色的枇杷花开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来,沉睡的古村才苏醒过来。大人们做麦饼、裹麦饺、包粽子、捣麻糍用各种美食迎贺新年,而最受人欢迎的美食要数十四夜的馏了。

  在宁海,我们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我们叫“十四夜”。这天的主角就是馏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敞开;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切菜烧火,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屋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喊一声“吃馏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青瓷碗,叮叮当当一路敲着,在“侦探”的带领下向已经做好馏的人家进发。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馏高手。她先将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浆,然后把腌好的瘦肉、卤豆腐、冬笋、墨鱼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丁,接着把挑好的鲜牡蛎装盆洗净,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细细地剁成菜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烧锅了,用猪油翻炒料理后放入盐,加水,等水沸腾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浆,并不断搅拌直到不稀不稠为止。这样,美味的馏就烧好了。家乡有一句古话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可见馏实在是好吃。

  这十四夜吃馏的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相传戚继光在台州府抗倭时,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落,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供军队充饥,这就是最开始的'馏,此后年年相传沿续至今。每年的这一天,主人十分欢迎别人到自家吃馏,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我的奶奶甚至在门口支起了大锅,笑眯眯地盼着客人来吃。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村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车子沿着弯弯的山路排的老远,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客人,熙熙攘攘,沿着老街,每家每户的“讨”着馏吃,留下一路欢歌,因为他们手中捧的是最热情的家乡味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全国各地的新年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海南,过春节可有一番韵味啦!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称之为“年味”。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除了美味的海鲜,还准备了必备的年货——槟榔。

  年三十那天,从早上开始,家家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杀鸡,杀鸭,炖汤……到处酒肉飘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门上贴了一门神,屋里到处是红通通、大大的倒贴“福”字。这天,儿女都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鞭炮放过后,年夜饭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海南人过年少不了吃鸡和鱼,代表“吉祥”与“年年有余”;茄子,其海南话与“强”谐音,有着一年胜过一年的'含义;还有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人们围在桌旁,不时举杯欢呼。大人们品尝美酒,孩子们就喝椰奶,那一股浓浓的椰香,让人回味无穷。海南气候宜人,春节可以穿着短袖吃年夜饭。海南人过年不吃饺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年糕拿出来,全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不少人“守岁”,直至凌晨12点,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

  初一,刚起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随之响起,这便是“开门红”,寓意着这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满地堆满了红色的炮纸,大家也不扫去,免把幸福扫出门外。接下来,就是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把鸡、肉、鱼和米饭捏得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许愿,希望天公保佑人寿年丰,四季平安。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了,亲戚朋友都来了,带着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晚辈向长辈拜年时,就把一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掌心,然后双手捧着,边说着新年祝福边恭敬递上,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三,海南叫“炒考”,在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怎么样?海南过年有趣吧?欢迎大家去海南体验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往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美丽的花灯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缭乱!那漂亮的'金鱼灯,全身金色,还吐出珍珠大的小灯泡,各式各样的小崽,灯来装饰整个鱼,真是既简单又漂亮。还有那夺目的五角星,美丽的小兔子灯全身粉色。它们都发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各式各样的花灯很多,看花灯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连马路上也挤满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终于到了猜灯谜的时间,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个也没猜出来,今年我可是练过呢,我肯定会比爸爸妈妈猜的还多。开始了!开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过去,等我挤出来的时候手上拿满了灯谜纸。我找到一个地方,把灯谜纸一个一个铺在地上,开始思考答案。第一个,很简单:“多一半。”肯定是夕。因为多的一半吗。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猜出了谜底。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无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难啊,要去问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无尺土之封的谜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说:“是一”“为什么是一?”爸爸装作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听到这句话,我笑出了声。不过知道答案就行了,我还要去兑换奖品。我的奖品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我正准备去问爸爸最后一题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奖品去找爸爸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烤鸡,我一下子就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到现在我还是没有问。

  夜深了,在赏花灯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在我的家乡丽水,每到腊月二十六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这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因为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与富裕。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手工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外公家准备做豆腐。首先要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们有2—3倍大才行。再将它们用水冲洗干净,放进磨子中磨成豆乳,看着白白的豆乳从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浆了。

  我问外公:“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说:“不要急,后面还有很多步,要先将豆乳过滤,变成豆浆,然后把豆浆烧滚,去掉泡沫,加入盐卤,将豆浆稀释,浮出豆花,还有把豆花装进模具中挤压,才会成为豆腐。其中点豆腐可最考验手艺了,盐卤多了,豆腐就老,盐卤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你还是好好等着吧。”外公的话将我打的晕头转向,唉,原来现在还是个开头啊。这时外婆又说:“做豆腐可不能多说话,因为豆腐很‘小气’它听不得‘坏话’,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难道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吗?

  过了一会,外公喊道:“睿睿,来看外公点豆腐。”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碗盐卤,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点进装着豆浆的桶里。他一只手点盐卤,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搅拌,就像一只机警的猫,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小心谨慎。渐渐地,豆花漂了上来,那就是豆腐的雏形,白白的表面一触即破,如果加上酱油和葱,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脑。外公看着今天的豆腐花说点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外公外婆进进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酱油,简直是绝配,吃着豆腐,别提多开心了!

  温润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来的工艺可一点不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看来家乡的风俗更是长久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留传下来的。

  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像挂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但在我的家乡,春节做豆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我是新宁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家乡有趣的年俗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你想知道吗?听我给你道来。

  首先我给你介绍最热闹的年俗,那就是“蚌壳精舞”了。蚌壳精舞,也叫沔阳蚌鼓精,是我们沔阳的独创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流行于江汉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种特殊的、独有的民间舞蹈。蚌壳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壳内。蚌壳用彩纸(或彩绸)糊成。男的肩背鱼篓,手拿鱼网,一心想得到躲在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双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观众们会时不时地拍手叫好,并为男方加油鼓劲,祝愿他快点得到蚌壳里的女人看表演时,整条街巷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打埃尘”是老家又一项繁忙而有趣的年俗。农历腊月廿四日,我们仙桃人把这天称为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动手拭去屋顶的尘秽,俗称'打埃尘',男人们开始剃头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尘后便开始天天外出购买过年应用之物,从鸡鸭猪羊,茶酒油酱之类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货、水果之类的消闲食物,香烛元宝,爆竹杂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灶神,在灶前摆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写在灶疏上焚烧,说这是送灶神上天,领回全家来年的粮食呢!祭完大人们把糖果分给小孩,我们小孩总是可以得到许多邻居送来的糖果呢!这项年俗也深受我们这些小朋友的喜爱。

  “出行”是我们老家最隆重的`过年习俗呢。正月初一,俗称大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点烛焚香,祈求新年好运连连,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门,燃放鞭炮,有的还燃烧用芦苇札成的柴烟,称为“烧发宝财”,以取财发人旺之意。出行后,即返回屋内,互相恭贺拜年,大人还给小孩发压岁钱,又称压腰钱。这些礼节完毕后,全家团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摆糖果点心,然后摆出9个卤菜碟子和一碗糍粑,还有汤圆和面条。早餐后,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则到左邻右舍去拜年。

  我们老家仙桃的年俗还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乡的年俗能够大放光彩,让更多人知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我们广东在过年时,一般会去逛广府庙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广府庙会。

  我查资料得知,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关。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传入了中国,后来在唐宋时,他们又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宗教活动,他们还各自的宗教活在动上加了许多娱乐项目,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后来经过民间的凡夫俗子不断随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广府庙会了。

  上一次,我们去广府庙会时,看了许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许多小朋友所馋的东西了。那次,我无意经过那位吹糖人师傅摊位,看见那位师傅在教一个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他们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轮到我时,我选做了只老鼠,那位师傅让我过来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师傅先将饴糖,揪下一团,揉成一个球,用食指沾少许淀粉压一个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折断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压扁的饴糖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师傅让我在管口那儿吹了,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直到那位师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会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管状的糖块经我这么一吹就成了一个薄皮中空的扁球状,再经过师傅那双灵巧的手拨弄,一只翘着长尾巴,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会儿就捏好了。我想:这么晶莹透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舍得吃了呢?

  我们还看了许多活动,例如,舞醒狮等。我们看见了领头的红醒狮随着鼓声舞动了起来,顿挫有力,接下来和五只色彩斑斓的醒狮从最低的`桩舞,一跃起跳上了最高的桩,领头的红醒狮突然立了起来最后,人们掌声如雷,原来这是寓意来年步步高,鸿(红)运当头!我也十分激动地鼓起了掌。

  热热闹闹的广府庙会,让我记忆犹新,我喜欢广州的广府庙会,因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让我感受到欢欢乐乐的传统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一听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屈原,就会想到端午节。这个节日就是因为屈原投江而死,为了纪念他而成立的。而我们家乡,有这样的端午节习俗。

  最重要的,当然是包粽子。当清明节时,就有包粽子的提前准备――做咸鸭蛋。首先,我和外公到农田里去找黄泥巴。外公看中了一块好地方,叫上我一起用锄头和铲子来挖。挖好了,便放在拿来的篮子里。外公一个大扁担,我一个小扁担,篮子里放着黄泥巴,高兴地回了家。在我们挖黄泥巴时,外婆已经将拿来的鸭蛋洗干净,拿出来一个铁盆。我们回来后,外婆就将泥巴里放点水,放入盐,搅和搅和,又将鸭蛋放入特制的咸泥巴滚啊滚,每个地方都沾上了点咸泥巴。又拿来一个瓷罐,将全是泥巴的鸭蛋,放入,封住。大功告成!

  接下来是腌猪肉,这个比咸鸭蛋简单多了。胶浆,酱油等材料准备好放入盆中,将猪肉放入封住就好了。最后我与外婆去池塘边摘芦苇叶。外婆说,要选那种绿的长的,再收集一些短的。我们将这些芦苇叶拿回家,外婆将它们串在一起,放在高架上晒。等到包粽子要用时,就只要放在水里煮了,放在水盆里面就行了。好了,现在就是万事俱备,静等端午。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端午节那天到了。我和外婆拿来新鲜的糯米放入水中,又将芦苇叶煮煮,放入清水里,从盆里拿出猪肉,陶瓷罐里拿出咸鸭蛋,找来许多质量非常好的棉线;开始包粽子啦!我当然是不会包的,只能先看外婆包。只见外婆将粽子叶卷啊卷,卷成一个锥形放入糯米,又将粗的那头放入咸鸭蛋或猪肉,再拿一片粽叶,将它封口,用棉线用力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也装模作样地学起了做粽子,做着做着……嗯,这是怎么做的来着?又转过去看外婆,哦,原来是这样子做的。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四不像”。不过,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接着,外婆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灶台的锅中,倒入水,蒸。过了好长时间,外婆拿出一个又有猪肉,又有蛋黄的粽子放到我手上,说:“这是个蛋黄咸肉粽。”哦?我将信将疑的拿了起来,拉开棉线,掀开粽叶,闻了闻,真香!我狠狠的'咬了一口,嗯,好吃;怪不得别人在端午节的时候总要让外婆去包粽子,原来她包着粽子,这么好吃。蛋黄咸咸的,非常的好吃,猪肉嫩嫩的,也非常的好吃。我不禁连吃三个。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包粽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春节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广东人必备的白切鸡,清蒸鱼,各种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会停。恐怕是吃完这顿饭就要胖个三四斤啊!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最终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那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并且,形状也不一样,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午时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日的比赛必须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午时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3

  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过新年时餐桌上摆上一盘香喷喷的年糕点心,是必不可少的。

  从过新年的这天起,大街小巷就有老爷爷在叫喊吆喝“卖年糕喽!”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奶奶就已早起,穿过一条条街,到街头去买。街上本空无一人,谁知这会儿却排起了长长的队,奶奶早去晚归,待我睡眼惺忪地下楼时,才看到奶奶的身影在厨房里一晃一晃的。

  “奶奶,你要做糖水年糕了?”“是啊,给我的宝贝孙女吃。”我看着奶奶把年糕浸到水里。接着她低头侧身从橱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易碎碗,把浸好的年糕放到碗里,细心地摆盘。摆好后的年糕颇像一朵盛开的花。我插话到:“奶奶,咱家不是有不锈钢碗吗?为什么要选一个这么容易碎的?”奶奶一边开着煤气灶,一边伸手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因为新的一年要‘碎碎平安’!”

  奶奶往锅里倒少许适量的水,然后轻轻地让粘住碗的年糕倾身滑下去。‘哗’的一身,锅里像窜起了火星子,又像是摇曳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奶奶不停地翻动着锅铲,让年年糕躺的更舒服些。我明显看到,在奶奶的指挥下,年糕像个体操运动员,来回反着身,重复着高难度动作。制作一碗糖水年糕再容易不过了,等到差不多快好的时候,把混合好的糖水用勺子轻轻顺下去。奶奶招呼我倒糖水。我的眼睛死死盯着糖水,透明晶莹的糖水散发出一股怡人的芳香,沁人心脾,估计奶奶是先在糖水里掺了些花瓣。其中的寓意说是水中月,镜中花,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新年如意所得。

  趁奶奶捞年糕之际,我轻手轻脚溜了出去。:“哇!”我猛吸一阵,条条街都散发着家里那个味儿。现已临近傍晚,丝丝橘光冲破天际,似绘画大家的手笔,马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那股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又似乎冲斥着整条小街。我寻味闻去,原来家家户户都在做糖水年糕。回到家时,那盘年糕的摆盘设计变的面目一新,香味依旧让人垂涎欲滴。我伸手拿了一块往嘴里放,顿时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吟诗一句:“年糕精致点春心,夜景缤纷旧岁除!”。

  这就是每逢过年让我翘首以盼的一件事。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4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22

家乡风俗作文10-05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5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6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5

家乡的风俗作文05-23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1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