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小村子,也没有特别的风俗习惯,只有过年的时候最热闹人最多,因为过年了,大人们就回家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还依旧怀念以前的新鲜空气,树林,池塘和傍晚的萤火虫,还有家乡过年时候的氛围,祖庙祭祀,舞龙,跳舞……然而现在已经看不见了,都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一块块水泥地,在也没有舞龙,欢快跳舞了,很多有趣的节目,因为每人参加而取消了,过年时候氛围也慢慢减淡了。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已经慢慢没有了。
我回想起过年时候,白天里去叔叔伯伯家拜年,一起围在一桌吃饭,大人们说着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而我们小朋友们从来都是沉迷于放烟花,炮竹;晚上时,我们聚在火炉边月光下聊天,唱歌跳舞,那时候的笑容是多么的开心和真实。然而现在,再也体会不到当初的那种过年的氛围了。现在的大人们还是在一起谈论一年的'工作生活,小孩子也还是在玩游戏。但就是感受不到以前的氛围,有些人说是因为过年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不能放烟花炮竹,才没有过年的氛围。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原因,只是大人世界里的一种自我麻痹而已。以前,他们聊天的都是家常理短,但现在都是围绕着工作事业。一板一眼,没有以前的抱怨和啰嗦;现在都是吹捧和炫耀。我很怀念以前家乡的风俗,一家人围着桌子,烤着火的美好时光。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却不在了。
我满满回忆起,过年时候村里人真实的喜悦,家人一起团聚吃饭玩耍的温馨。我希望,可以再一次感受家乡的风俗,再看一次我们节日欢乐的笑容。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有个很有趣的风俗,只有在中秋节时会举行,那就是偷菜。
古时候,男女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就会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进行约会,团团圆圆。有的年轻人有了喜欢的对象而有不好意思表达,就会在这天晚上到对象的菜田里去偷一点青菜,偷到后在家里放着,等父母觉察后就托人去传媒了。以后,偷菜逐渐变成了每个人都可以在中秋节参与的活动了。
中秋节这天,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婆家吃晚饭。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的.两旁是一些人家自己种的菜。菜色如翡翠一般。太阳渐渐地沉了下去,夜幕降临。我从门前的小河里摘了片荷叶戴在头上,颇有一股小孩的味道,看着我这片荷叶,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河旁,朝一户人家望了望,里面的人都在吃饭,各自夹着菜。小孩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龙虾,大人们吃着羊肉,完全不担心菜被别人偷。我低下头,弯下腰,捏住菜根,用力一拔,菜就到手了。接着我准备去偷下一户人家的菜。结果这户人家坐在门前的空地上聊天,但是他们的菜又有我喜欢的,这该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突然灵光一现。我只要往河沿下走就行了。我将荷叶翻了个面,把自己藏在了下面,一手拿着荷叶,一手准备偷菜,我在这户人家的地里翻了翻,意外的发现了几个番薯。结果不知怎的,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我赶忙将自己遮住,我的心一直在砰砰跳,手一直在发抖,心想:动静这么大,不会发现我吧?最后我竟然成功地偷到了我心中那菜。
偷菜真的太有趣了,它让中秋节充实了很多,惊心动魄!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习俗。今天,我就来分享分享我的家乡——陕西的风俗吧!
除夕那晚,外婆会揉出一大团面,放些发酵粉,静置一晚,等着第二天做花馍。
初一那天,凌晨4点多,外婆就起床了。由于好奇,我便偷偷地跟着外婆来到了厨房。她先是拿出面团,分成几个小剂子,一一搓成球形,再把各种颜色的色素挤在面团上,揉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接着,把揉好的`面团放进蒸锅中,调成中火蒸一个小时左右,就大功告成了。
“萱萱,萱萱。”“啊?”我才发现,原来外婆早就知道我在这里。我疑惑地问:“外婆,你怎么知道我在冰箱后面呢?”她慈祥地笑着说:“哈哈,你个小馋鬼,难道外婆还不了解你吗?”外婆还告诉我:花馍是对逝去祖先的一种祭祀,还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据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花馍蒸好了,哇!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飞鸟,还有的是鲜花、水果的样式……院外的邻居闻到了阵阵香味,都来我们家拜年,讨要馒头。大家正要吃的时候,我赶忙站起来,着急地说:?等等,花馍上有色素,不能吃!”只听一阵大笑,我皱起眉,嘟着嘴说:“你们笑什么呀?”外婆连忙回答:“萱萱,别担心,那个色素是可以吃的。”说完,还摸摸我的头。我慢慢地低下头,脸害羞地红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一说起花,大家肯定都会说:“花?司空见惯!谁都见过!”但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要说的花是一种特殊的“花”,也是一种具有京味儿的“花”绢花。
绢花,据考证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绢花作为头饰在宫廷里使用,相传杨贵妃为了遮掩住额头上的一块伤疤,每天都让宫女采一朵鲜花戴在头上。但是到了冬天,采不到鲜花了,一个宫女就用丝绸做了一朵假花献给杨贵妃,深得贵妃的喜爱。于是在宫廷中人人争相效仿。到了宋代,头饰花广为普及,连男子也有佩戴的习俗。延续至清,皇城内外、全国上下,都以戴花为美,盛极一时。
从宫廷传到民间,有了大量的需求,制作这种头饰花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现在北京东城区崇文门附近有一条“花市大街”,就是当时头饰花作坊的聚集地,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崇文门外迤东,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可见,制作、交易“头饰花”在当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市”!百户千家花如锦,不似春时也醉人!“花市大街”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由于头饰花的制作材料多为丝绢织物,人们就把这种花称为“绢花”。后来,在花市大街成立了北京市绢花厂,更有“全国绢花出京师,京师绢花出花市”之说,因此绢花也被称为“京花儿”。
现在,绢花已经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角楼参加过一次“绢花非遗”的民俗讲座,了解到绢花制作的主要工序是凿、染、窝、粘、攒。就是经过凿形、染色、窝瓣、粘接、攒叶,一朵朵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绢花就诞生了。
如今绢花在现代家庭中已经式微了。或许只有到民俗博物馆或者在戏曲舞台上等一些特定的场合才能看到这项老北京的技艺。再或者一些老北京人家有摆放绢花的习惯。
比如我的姨姥姥是住在崇文门的`老北京,每次去姨姥姥家时,一进门总能看见大花瓶里插着五颜六色的月季绢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应俱全,非常鲜艳,非常扎眼。姨姥姥告诉我,以前老北京人一到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装饰着绢花。因为北方的鲜花花期短暂,几乎一到秋冬就都谢了。而不会谢的绢花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乐趣!渐渐地,逢年过节时插绢花,就成为了北京当地独特的风俗。
而且,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鲜花,工匠们就能做出什么样的“京花儿”:春有牡丹、夏有茉莉、秋有桂菊、冬有腊梅,可谓“京城无处不飞花”!日常生活中的红白喜事、聚会往来,老妇人的发髻、姑娘家的小辫,绢花处处可见!姨姥姥尤其喜爱月季绢花,因为那是代表着老北京的“京味儿花”!
绢花,虽然只是一朵小小的仿真花,但是对北京人来说,它是一朵带着家乡味儿的花!
家乡的风俗作文5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做塌饼的阿婆经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老人们也经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宛如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祥的笑脸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布满的香味中。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肃静不下来的'。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祥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宛如这是理所当然的。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但也多亏了是个小村庄,才能让我过的每一次春节都充满了年味。不过,随着村子越来越现代化,家乡的许多习俗也随之消失,这一次春节,我从大姨口中了解到了不少的风俗。
谈起湖北人过年的习俗,那讲究可就多了,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应该是从农历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从冬至那天开始,湖北人就要开始忙年了,开始杀年猪腌制猪肉、腊鱼了。
为什么农历二十四号这天要过小年呢?古时候有个顺口溜叫:“君二十三,民二十四,王侯二十五”。意思是,国军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王侯家腊月二十五过小年。小年前一天,就要做些除旧迎新的'事了,普遍百姓家里就要开始打扬尘、做卫生,为除旧。用白纸糊墙见新,为迎新。
腊月二十四要敬香送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听着大姨滔滔不绝的给我讲着这些习俗,我不禁感叹道: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啊,当真是长见识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7
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吃热乎乎的美食。但在我们延边地区却不是这样,越是三九天,人们越爱吃冰凉的辣白菜、各种泡菜、凉拌菜、带着冰碴儿的冷面,特别是小孩子更喜欢冰箱里的冰棍、雪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室内有地暖、屋里又干燥,人的体内火气大,所以喜欢吃冰凉的食物降噪。
一到冬天,我就特馋冷面。每天都盼着家人带我去吃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有空能带我去吃冷面了。
冷面,通常指延边朝鲜族冷面。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为符合当地口味而进行改良的冷面,但那些只能算是荞麦凉面罢了。唯有我们延边地区朝鲜族冷面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冷面是以荞麦面为主要食材,把牛肉以文火熬制数小时之后的汤汁,放冰箱冷却至零摄氏度为汤;再加入适量的大头菜、牛肉片、鸡蛋、黄瓜丝、鸡肉丸子、苹果梨、松子等延边特产食材为辅料;再加上一大匙特制的灵魂辣椒酱。一碗地道的延边冷面带着冰碴儿喷着清香上桌了。
你别急着吃面,先尝一口汤汁。“吱——咕咚”嗯,就是这个味,酸甜、冰凉、清新、微辣。再欣赏一下碗中的`食材,火红的辣椒酱、翠绿的黄瓜丝、雪白的鸡蛋、深棕的荞麦面、晶莹的冰块、再加上大片大片的牛肉。“快吃吧,再不吃爸爸就会抢你的面了。”我被爸爸的催促声音叫醒了。拿起筷子一顿吸,一顿夹。其间也不忘另一道美食——锅包肉。吃冷面不配上锅包肉,那你就外行了。滚烫的锅包肉沾上冰凉的冷面汁,咬上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绝佳吃法。
“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我最喜欢这种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的感觉。冷面中的酸甜冰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唯有家庭团聚的温暖才是我最爱冷面的理由。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天门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讨论声音大得盖过了汽车的喧嚣声。
我立马打了通电话,戏谑地说道:“手术刀同志,请快到陆羽广场来。”“诶!等等,我……”她还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我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的人们:有的人太矮了,拼命地往上跳,想看到那壮丽的景象;有的人太胖被卡在中间,进不去出不来;有的人拼命往里面挤;有的人受不了,闹着要从里面出去……什么?你问我这是在干什么?哦,对了,忘记告诉你了,今年是闰年,我们天门举办了四年一度的元宵表演,这可是天门的习俗呢!
过了一会儿,那位“手术刀同志”赶了过来气愤地问:“什么事这么急,你知道我多忙吗?”“走,看表演去,我敢打赌你绝对没看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拖着她往人群里走,我心想:这下一定让你来了不后悔。
我们成功挤进人群,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果然来对地方了,这地儿啊,可真是年味十足啊!”我的闺蜜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彩莲船、舞龙灯、舞狮……这些我们只能在课文中看见的景象,在现实中也见到了!我们相视一笑。只见那龙,快速地舞动着,有节奏地跟着绣球摇摆,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得不说,这些人的配合简直妙极了,周围的人连连拍手叫好。
还有彩莲船,左边一男,右边一女,站在“船”边,“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被装饰得花里胡哨的船上笑容满面,如花似玉。
“呀!这不是舞狮么?”“哈哈,还真是,我没想到以前看得十分枯燥的文章,现在竟如此栩栩如生。”说完我们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舞狮,舞狮的人很默契很配合。我的心情由淡定到讶异:天哪,为什么这么默契?是神仙吗?狮子上蹿下跳,每一步都是极大的挑战!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哄声,我问朋友:“他们这么配合,为什么我们不能?”她笑笑:“其实很默契啊,是你没发现,拜托,我们相处六年了!”我赞同地点点头。
这天的“闹元宵”结束了,人群陆续地离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生中第一次看舞龙、舞狮这些,但这个第一次将变成过往,相信接下来的精彩会越来越多!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家乡的年俗和大量地方一样,每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一顿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特别丰富,有红有绿也有橙。
春节这天,亲戚们互相走访,说一些客套话,街上的树上都挂着彩灯,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假如幸运的话,春节这天会飘走雪花,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大家便开始放鞭炮,“霹雳啪啦”几声响后,便可以闻到一股火药味。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拾掇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谁知表弟太淘气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让人觉得不好的象征,表弟很害怕,脸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后还是姑姑解了围,就凭一句——“岁岁平安”就这样,缓解了氛围,这也算是孩子子的优扶待吧,这天,父母决不会吵孩子,怕冲破喜庆的氛围。
新年这天,大家也会一家人去看烟花,这烟花持续不断,仿佛各家各户都在争谁家的烟花最美一样。看够了烟花,大家便去看灯,在觉得好看的景点拍起照留作纪念,尽管小脸冻得通红,但却很的高兴。
而且在今天,一结人也会自动组织一个组,在公园里尽情地歌唱,有时路人听到了,也会加入到她们其中。最后,大家孩子子会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赚来的压岁钱就可随意采用。
有时春节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个好看的景点为自身画像或者画全家福的。春节这天,其乐融融,这是我家乡的节日,也是中国的节日,有的海外也过春节,春节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每个节日都有许很多多的风俗习惯,端午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在端午节里这里大大小小的习俗就可以装一箩筐了。
说到端午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了,据说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背后可是有个故事呢,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传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是他五日悲愤不已自投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来到汩罗江,想去捞屈原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的丢进河里,据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大人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模仿一位医师,拿一疼雄黄酒,倒进了江丽,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到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边缠上一圈彩丝,最终成为粽子,这就是端午节来游的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而我的家乡不是用竹筒来装竹子的,而是用粽叶来包,先将竹叶和糯米分开泡在水里,这样他的口感会更加软弱可口再后就是准备好所用的材料:线绳各种豆和蜜枣,将粽叶和糯米浸泡三小时后,然后把粽叶卷成圆锥形状,放入一层糯米中间,放入自身喜欢的食物,在碟上一层糯米,将叶子向下折到捏,再用绳子围着粽子捆一圈,一定要捆紧,不然糯米会散出来,最后放进锅里煮就行了,我们这还要煮蒜和鸡蛋与粽子一起吃,吃完早饭我们还要在自家大门插上很多爱好艾蒿,还有一种清新的味道,小孩还会佩戴香囊或者五彩绳,有辟邪的'功效。
这不一样的习俗带给大家,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离家三里远,别是异乡风。”玩的祖国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故乡的清明节虽然沉浸在敬佩与思念之中,但还有些繁忙。
清明节的早晨,回想起来是阴天,人阴沉沉,天阴森森。家门口的老桂树的一片树叶上,一滴露珠悄悄地滚落到小水洼里,油菜花随着风左右摇动着。奶奶早已起来将祭祖宗的菜肴端在一张单独的餐桌上,摆上两大碗米饭和两双筷子。在桌子正前方放一沓黄纸,是用来磕头的。到了十点左右,我们家就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在黄纸上磕头。我们磕头时会说一些希望老祖宗祝福自己的话。
我们吃完午饭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听完后会默哀一分钟。结束后,天气略微好了些。我们去了一座小山上拔野蒜,野蒜很好找,基本在半山腰那块,一小片一小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拔野蒜时,要把白白圆圆的根部一起拔起来,断了也没关系。我外婆做的野蒜饼不油不腻。充满野蒜味,对我来说,是家乡的.味道。
到了晚上,就有些热闹了。庙会上,灯笼挂在摊子上,串在线上;玩意儿摆在摊子里,放在小桌上;人走在庙会里,走在街道上。街上人来人往,不像以前车水马龙。孩子们在街上左右奔跑玩耍,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老人们没什么兴趣,只是来凑凑热闹,聊聊天的。
清明节过后,人们渐渐从思念中出来,回到了原来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平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习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鞭炮声岁末,春风暖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说到它,谁不向往,又爱不释手?
每年春节伊始,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除夕的一大早,到处都是手上、胳膊上贴着春联的人。这时候,大人身边总有几个小孩子帮忙,笑着撕旧的春联,换上新的。大门上贴着春联。
从早上开始,屋前屋后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大多数家庭的食物中一定少不了鱼,我家也一样。爸爸常说:吃鱼年年有余。所以人们会在过年前带几条鱼回家。
年夜饭也是重头戏。在外工作和学习的家庭成员会回家团圆,吃团圆饭。这个时候,街上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安静的如同上午十一点、十二点。
吃过晚饭,又到了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全家人兴高采烈地围在桌子旁,拿出事先调好的面条和肉末。包饺子时,他们往往挑一两个饺子,往里面放一枚硬币。谁会有一年的好运。
第二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新年第一天。父母总是把孩子早早叫醒,用“今天不起床,一年不起床”、“晚起床,后天无家可归”之类的话来吓唬孩子。红信封”。
早餐后,走访附近的邻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长辈们给孩子们说几句祝福语,然后孩子们就跪地磕头。有的家庭甚至用铁盆,最后孩子们收下红包。
在除夕和元旦之间的晚上,天空中会飘浮着许多孔明灯。他们寄托着主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便会随风飘向远方。
春节不仅是人们宣泄情绪、亲人团聚的好日子,更是象征中华民族团圆繁荣的永恒精神支柱。我爱这些拥有40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更爱我们独特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一个十分有趣的节日。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办的节日:屈原是楚国的高官,他发现这个国家命数不久了,便对楚王君:“可以停止战争。”楚王不听,执意而为。屈原悲愤被贬,满腔爱国之情无处可表,写下《离骚》,就跳河自尽了。战败后人们想在河里找回屈原的尸体,但一无所获,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这一日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而那粽子原本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给鱼儿吃的。人们在粽子上戳出小洞给鱼儿吃,防止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划龙舟投粽子的风俗。
那年去长寿时,正好赶上端午节,长寿有一池湖,叫长寿湖,上面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我和爸爸妈妈便去那里看了赛龙舟。
只听裁判一个哨声,两队便开始了激烈的.比拼。龙头前的鼓手有节奏地打着,后面的队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手也有节奏地摆动着。每个人都满腔热血,胜利只有几步之遥。这一切在我们看来十分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一定十分艰难,每个人都咬紧牙关、大汗淋漓的。
其实以前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龙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下来,成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呢?现在我亲眼见到便明白了:赛龙舟时人们的满腔热血,正如当年屈原为国家呐喊的满腔热血。
端午节是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5-1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22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6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2-01
家乡风俗的作文02-23
家乡风俗作文0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1-28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