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家乡风俗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风俗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全家一起出动。
来到大街上,这里挂满了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听爸爸和我说,关于元宵节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落入人间,被人不知情地射死。天帝知道后,要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火。天帝的女儿不忍心,告诉了人类。人们想出可以放灯火让天帝以为人间被烧光了。于是天帝没有放火,人们保住了生命和财产。这就是元宵节的传说。
走在这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各种吆喝声,吵闹声。不过最让人喜爱的还是这五彩缤纷的花灯。其中有两个又大又美的花灯。一个是一只小乌龟的形状。瞧!他的全身是如翡翠一般的绿,如宝石般的绿。她背上的壳,是那么样的美。在灯火的照耀下,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是那么的'美妙绝伦,漂亮极了!
还有一个是红桃的形状。他是有许多个小的寿桃组成的。那红红的底面下,是两片翠绿的大叶子。可别说他简单,但看起来,不得不说是真的美!
在大街的里边,有许多人在一起猜灯谜,猜对的话,可是有大奖的呢?!大家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一种水果,黄黄的,酸酸的,吃完后会吐出珠子的水果。”主持人说。我迅速地举起了,大喊道:“是橘子。”就这样,我赢得了一个大奖。
天渐渐黑了,但花灯依然亮着,街道上依然人流如潮,人山人海……
家乡风俗作文2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不同的风俗,我也不例外。我的家乡是陕北,我家乡的风俗,我也是了解一点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我们陕北的衣、食、住有讲究。这些风俗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讲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陕北乡民的基本服饰是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裹肚,脚蹬千层布底鞋。还有头戴毡帽,腿裹裹腿,脚穿毡鞋。
我们陕北人的饮食烹饪习惯以熬食为主,其中手抓羊肉,风干羊肉,羊杂碎,腌酸菜,大烩菜,熬豆角,熬土豆,炸油糕,油馍馍,煎饼,荞剁面,荞面圪坨等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多和在山北居住的游牧民族,饮食习惯有关。
听奶奶说,陕北人多穴居陋处,有浓厚的原始遗风。窑洞是自古以为最具陕北民居的代表性的建筑,陕北有半地穴式土窑洞,有秦汉以后的涯面式土窑洞,和明代后期开始的青砖窑洞。稍富欲者,用石头或砖砌成窑面(俗称接口子石窑)。更富裕者则整体全用砖、石加工砌成,窑前再加穿廊和抱厦,颇为实用、壮观,窑上门窗加工或各种纹样图案,增加美感。
对了!还有秧歌舞,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在北方属于一种祭祀活动,又名“阳歌”。陕北秧歌经过陕北人民千百年来的不断的创作与加工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形成了黄土地上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是陕北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一朵美丽夺目的奇葩!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对我的家乡有所了解了吧?
家乡风俗作文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的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家乡风俗作文4
三月初三雨蓬松,西沙香客总奔东。
靖江有个孤山节,烧香直烧到山中。
——《登孤山记》
我家在靖江。在靖间一直流传着“三月三,上孤山。”这么一句话。
三月初三早上一到孤山,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牌坊,写着“大孤山”的字样。旁边还拉着许多横幅,写着“同合村祝大孤山庙会圆满成功”等等之类的。听爸爸说,孤山庙会在凌晨12点就有人来烧头香了。现在都8点了,人肯定多了。往山上看去,香火连绵不绝,人群向着山上的寺庙涌动。
妈妈说:“这孤山在7000-250万年前还只是一座江上孤岛呢!如同一匹白马在江上翻滚。后来逐渐向靖江北岸靠拢。1800-900年前,先后有人在山上建庙,每年的三月初三便有了孤山庙会。”哇!孤山庙会真是大有来头呀!
孤山脚下,许多小摊子摆在路边,一个挨着一个,有几个小孩子拿着吹泡泡的东西在晃动,仿佛一颗颗透明的宝石飘在空中。美食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这里的东西十分便宜,卖什么的都有。有卖衣服的,卖玩具的,卖日用品的,卖锅碗瓢盆的等等。
每个摊前都聚着一大片的人,挤得满满的。我东看看,西瞧瞧,看到了一个小吃摊,拉着妈妈朝那边走去,许多好吃的看花了我的眼。我看了看,买了一个糖葫芦和一个煎饼边走边吃。耳边不时有大喇叭在喊叫着,来逛庙会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笑盈盈的。
在山脚下逛了一圈,我觉得还不过瘾,就喊着爸妈上山看一看。孤山有三面十分陡峭,我们从比较缓的那一面上,两旁都是仿古的建筑,看上去十分古典。随着缓坡逐渐向上,山上也有许多摊位,靠着建筑排开。这里的人也就更多了,我们一路爬山一路看,还有不少人在表演,有扮财神,有扮寿星,排成一队从人群中走过,人们都停下了脚步观望。
我们慢慢爬上了山顶,四周都是庙宇,黄色的墙,深灰色的琉璃瓦,红色的柱。牌匾上写着灵山境界,还有一个写着天王殿。来山上烧香的人从山下向上走,人流不断,挤得水泄不通。
晚上的才艺表演是必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得紧紧的。
庙会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流传了,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孤山庙会在我眼里,不仅是一个景观,也不仅仅是一个民俗文化,还是一份份美好的回忆。
家乡风俗作文5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谁都知道的。中秋节赏月和响月饼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为了以表孝心,我准备为父母买月饼。我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学生,我没有很多钱,但偶尔也会有零花钱,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这里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此我的家里并不富裕,因此我的零花钱也不多。我以前攒了一些钱,本来打算攒几十块给我远在故乡的妹妹买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妈妈平日里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钱去买了一盒果味月饼。
当我把月饼送到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笑得都合不拢嘴了。随后,父亲对我和母亲说:“生活再穷迫,在中秋佳节,也应该意思意思,不说去酒店吃大鱼大肉,也不说买几千几万的东西,这几块十块的月饼总归还是要吃的,”“对呀!虽然我们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还不至于吃月饼也没有钱。我的二妹和小弟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要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哪儿筹钱,”突然,妈妈说了一句:“快吃吧!苍蝇都要来了。”父亲说:“这小小的月饼的含义大不相同,我们千万要注意,可别掉啊!哪怕是一小块也不行。”
我看到他们吃的时候不禁涌出了几行眼泪,这是幸福的泪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这些月饼的看重。因为这月饼代表了我的孝心,因此她们很看重。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这样会得到最美丽、最珍贵的东西——真情!反之,则会得到世上最丑恶的东西——个人利益。拥有了真情,亲情,就代表拥有了财富,但拥有了金钱却不代表拥有一切,希望同学们记住:人世间的真情才是最珍贵的,;因为真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还有,你们千万不被金钱所迷惑,钱不是万能的。
我因为拥有了真情而骄傲,不为拥有了钱而高兴。
家乡风俗作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阵阵劈里啪啦中大笑着向我们迎面走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不得不提到福州的风俗——舞龙。
提起舞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汉族传统民俗文化。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因为龙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不过要想更确切地了解一种风俗,亲身体验和经历必不可少。
清晨,穿过爆竹的喧闹声,我与妈妈来到了广场上,前天晚上一听说今天这里有舞龙表演,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想来亲眼目睹这一场盛大的表演。到场后,场地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人们都期待着欣赏这福州的风俗。
表演开始了,一条“龙”在广场正中央舞动起来。表演的人员上下舞动着“龙”身,使“龙”看上去更具活力和灵性,活灵活现的长龙在云雾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表演进入高潮,四周观看的群众欢呼着,呐喊着,疯狂地表达着对家乡传统风俗的喜爱与赞美。突然“龙”首的一位大汉舞动时动作稍慢了半拍,后面的`人随即乱了阵脚,“龙”身摇摇欲坠,如同将倾的大厦。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间有三位临危不乱的大汉,调整姿势,站稳马步,用尽平生之力将“龙”身摆正,最终力挽狂澜。在一旁观看的观众们惊出一身冷汗,短暂的平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为这三个人叫好。
“咚咚锵,咚咚锵。”舞龙在锣鼓的欢送声中下了场。望着它那上下翻腾的样子,人们似乎意犹未尽。
家乡的风俗是丰富多彩的,也许别处的民俗特色比我家乡的更为精彩,我们都应该去传承它,保护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它是一种会让你魂牵梦萦的思念。
家乡风俗作文7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哈~~。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 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名师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作文中,介绍了自己家乡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从小作者的介绍来看,小作者是进行了认真观察的,让我们感觉到了小作者家乡过春节时的快乐和热闹。可是小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呢?是不是应该先交代一下?要不然,我们怎么能到你的家乡做客呢?如果小作者在文中,能够把家乡过春节时,让自己感觉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风俗,详细地描述一下,作文的内容就会生动起来,感染力也会增加。
家乡风俗作文8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我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等等。当然在我的第二家乡:茂名也有自我的节日和风俗,那是茂名的节日,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广东省辖地级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南临南海。由于靠着南海,许多人都靠打鱼为生。可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这样做,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叫”休渔期”。每年各海区的休渔期时间长短不定。
此刻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结束为”开渔”。博贺的政府和旅游部将原先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在码头舞台上表演。并且,所有的船都会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都会装上彩灯和大红灯笼。码头也会好好布置一番。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午时,渔民们会在码头摆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们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开渔节时候,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间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期望渔船能平安归来。晚上,爆竹齐鸣,烟花怒放,一派壮观的景象!
啊!这是多么隆重的盛典,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相信你也很想亲身体验一下。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这个独一无二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来了,人们都要去走亲访友。在潮州,人们去拜访亲戚朋友的方式与外地的截然不同。
大年初一晚,我们全家要去拜访爷爷奶奶,拿着年货,还有拜年时必不可少的桔子,袋子上会写着红红的鲜艳的“潮州柑”三个字。到了爷爷奶奶家,还没坐下,爷爷奶奶就像变魔术似的各掏出一个大“利是”递给我。正当我要接过去时,爸爸赶紧说:“爸妈,这是给你们二老的'红包,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说完,赶紧塞到我爷爷奶奶的口袋里。而爷爷奶奶就下意识地爬上楼,过一会儿再下来,红包比之前要更鼓胀了。我一脸迷惑:怎么不是直接把红包给我就好,为啥还要再拿更多钱给我呢?
刚坐下去,爸爸就开始泡茶,茶冲完毕端起来有些烫手,却并没有放弃端茶的意思。只见爸爸妈妈先端起茶敬爷爷和奶奶,爷爷和奶奶说有心了、并再说上几句吉祥话。我却在一旁愣愣地看着,突然爸爸妈妈转过身来,我匆忙举起茶杯,一脸茫然地学着爸爸和妈妈的动作,弯下腰,并面带笑容地看着对方,敬完后,还得说上几句新年祝福话,才能一饮而尽。这时,我生怕做不好,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悬着的心才松下来,想:吓死我了,还好我反应快,不然,等一会不知怎么收场,还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做不好被挨骂。
临走前,我们把桔子放在爷爷奶奶家,他们也赶紧把准备好的“潮州柑”递给我们。爷爷奶奶笑吟吟地说:“我们的桔子是祝你们新年大赚,万事如意!”“我的桔子是祝您们身体健康,幸福常伴!”爸爸道。我们彼此说着祝福的话,却谁也不肯走,好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非要把全部祝福的话说完不可。我一脸诧异道:“这么多的祝福话,要说到什么时候啊。”
这就是我们潮州的风俗,拜年时要拿当地的“潮州柑”拜访长辈、朋友,还相互送“利是”,还有喝茶。是不是很有趣呢?
家乡风俗作文10
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跳马灯是是我们溧阳民俗文化之一,已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观看跳马灯是我们们过春节必看的传统节目。今年却是个例外。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地方发生瘟疫,无良药可救,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起纸人纸马,扮成各种神灵,嘴里念念有词,跳出各种障法,以祈福消灾。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马灯有毛竹编制成框架,用涂上鲜艳颜色的纸裹起来,神态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旗鼓铳手等相应的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面具,其余的身着黄裳。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场面壮观。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有小圈变大圈,先慢走再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分头作战,几个回合,人喊马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奏出高昂激越,时而奏出急急风。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战将欢欣鼓舞,逐渐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逐渐排列出‘五谷丰登’阵图。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边变换,边跳跃边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与灯,人与马之舞,让人心动,让人难以忘怀。
跳马灯,作为我们溧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习俗文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给一年一度的佳节带来喜庆的气氛。
家乡风俗作文11
鲁迅曾在《祝福》里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打我有记忆起,春节是在腊八这天开始的。
在这一天,家家都煮腊八粥,那种甜甜腻腻的香味便飘在大街小巷中,渗杂着些许年味,一碗碗的腊八粥被端上来,异香让人喘不过气来。据说,发明腊八粥的人还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呢!每到腊八,我总能吃到碗甜甜的腊八粥,一口吃下,莲子、饭豆、花生仁在舌尖盘绕,扑鼻的香气直向鼻子里钻,白雾迷住了眼,甜甜的腊八粥顺着喉咙流过了肚子,霎时,浑身上下都暖和起来了呢!
过了腊八,年货便齐刷刷地给摆上了。上至高级商场中的'喇叭,下至走街窜巷的手艺人,都吆喝了起来。春联、年画、窗花、糖、瓜子、花生应有尽有。每天睡醒,我都能看到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来,这也成为我们家一道春节的风俗之一,——囤货。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祭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神要上天向玉皇大帝上报人间事宜,人们为了让灶神为自家说好话,所以在这一天祭灶神。每次,我们家都要给灶王供上关东糖,听爷爷说,这样才可以让灶王说家里的风俗。祭灶神在我们家都成为了一种精神。除了祭神,还要大扫除一次,因为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紧迫热闹,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就为了突显出新年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贴窗花、贴春联的习俗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我都要为我家的每一扇窗户精心刻窗花,左邻右舍的邻居都羡慕不已。
紧接着,我们便热热闹闹地迎来了除夕。大年夜里,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这顿饭我们家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快乐的气氛。一般来说,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不了鱼这个食物。因为“鱼”和“余”谐音,喻意“吉祥有余”或“年年有余”。按我们家的老规矩,无论是谁,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与大家伙儿团聚。我们家的所有人都要等到12:00以后才睡,小孩子们睡前总要给大人们拜年,是为“辞岁”。而大人们总要摸出点什么作为奖励,美其名曰“压岁”,这便是压岁钱的由来。
初一在鞭炮声中大笑着走来了,这一天,我们家的所有人都穿新衣新鞋,走街窜巷到亲戚家去拜年。还在年味中没回过神来,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我们要观彩灯,吃汤圆,闹到深夜才睡。
于是,春节就这样过完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该去上班了。春节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走来,又轰轰烈烈的离去了。
家乡风俗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一端午节。
传说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个忠臣是楚国的大夫,他受到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唤醒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却抱着大石头跳入了汨罗江,听到这个消息,楚王才醒悟过来,为了纪念屈原,为了不让他的肉体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每年五月初五倒雄黄酒在汨罗江里,丢粽子在汨罗江里,于是便有了今日的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前的这些天,许多人家的妇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结队去上山采箬叶,这一般是妇女和孩子的事。箬叶属于竹类,叶子片大,竿细矮小,与其他竹子不同,在我们这儿人们采回来洗干净便要放在外面晾干,一片片叠好,准备包粽子用。还有的人专门采来去菜场卖,扎好一叠叠,不一会儿就卖完了。
端午的前两天,许多人家就开始浸糯米,然后叫上几个要好的小姐妹一起包粽子,今天我帮你包,明天我帮你包。他们一边包一边说笑,“一天采箬叶呀,二天泡糯米,对角包成粽呀,先去敬祖宗……”他们熟练地包好了粽子,各个地区的口味不同,有的地区是甜粽有的地区是咸粽,而我们这儿是肉粽子,10个一串扎好,放锅里蒸熟,大家先尝几个,然后挂起来,留到端午吃。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挂艾草,吃粽子敬祖宗,因为装几个粽子,放祖宗牌位上。午饭后,老人们便开始唠唠叨叨的说上陈年往事了,但让人百听不厌。
除了春节,我觉得端午是我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了,因为有粽子,有唠唠叨叨说不完的话……
家乡风俗作文13
中秋节到了,我们xx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xx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xx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xx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xx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xx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xxx的外公、外婆和在xxxx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家乡风俗作文14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博深,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它——春节。一个让千万个家庭团圆的好日子,他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我们千万炎黄子孙传承的好日子。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把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节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祥。在这个时候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饺子里的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呢。
春节不仅有吃饺子的风俗,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习惯,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也有专门上家中拜年磕头的,但是不常见了。一般都是问好,有些人也在手机上给别人发微信或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别人拜年,说一些祝福话语之类让人们开心的话。
过了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说到元宵节还有一个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圆),那天爷爷给我们买了两袋汤圆,我们都很高兴。爷爷煮好后,把它们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嘱我们: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让他们出出热气。虽然我们嘴上答应了爷爷的话,但我们心里可不这么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汤圆,我们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终于,弟弟还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结果……还真是被烫得“嗷嗷”大哭。但我们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我爱春节!
家乡风俗作文15
最美家乡语,最甜家乡水。鸟自爱巢人爱家,即使离家千万里,也是“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的脑海就不禁会浮现出奶奶为全家人包粽子的温馨画面。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一大早就会从床上下来,开始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擦桌擦门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腊肉、红枣和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再把腊肉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最关键的一步才刚刚开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做成一个绿色金字塔,然后把糯米、腊肉、红枣放进“金字塔”里,用手紧紧按着,再用麻线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胖娃娃”放进蒸锅里蒸煮两个小时。不一会儿蒸锅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时间一到,奶奶刚把粽子起锅,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顾不上烫,把粽子往嘴里塞,粽子软软糯糯的。腊肉的香,红枣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开了。奶奶连忙说:“别急,慢点吃,慢点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个习俗了。我会记住这个味道,把奶奶的手艺继承下来。让家乡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5-14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5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5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1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1-28
家乡风俗作文0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