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8-06 17:46:48 写景作文 投诉 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陕北,初六便是小年了。过小年不像除夕、初一那样不能出门,反倒是更热闹了。所以,我更喜欢过小年。

  过小年,小年,不明思议,就是弥补初一没有的热闹。清晨,孩子们老早就起来了,攥着过年剩下的压岁钱,跑出门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大街上东奔西跑,与小贩讨价还价。我和朋友一起跑到往常最热闹的巷子里,瞅见了一个卖糖人的小贩,询问道:“叔叔,这个怎么卖呀?”那人脸上泛着喜悦的笑容,答道:“小朋友,五块一根。”“啊,这么贵!”我们几个装作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叔叔,便宜一点呗!”那人脸色稍有些变,但立刻又呈现出笑容:“好吧,四块。我们付了钱,拿起糖人,那叫一个满满的幸福感。

  过了一会,我们就拿着大包小包的.吃的、玩具回到了家。正值母亲和奶奶包饺子。过小年时,按照讲究,晚上必须要吃饺子。奶奶将行好的面团搓成棍状,切成一个又一个的小褶子。奶奶又将褶子按成较厚的小圆饼,递给了母亲。母亲有将圆饼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饺子皮。我将手洗干净,跑过来帮忙,母亲将饺子皮递给我,我却无动于衷,两手一摊,表示不会。母亲嫣然一笑,道:“都这么大了还不会包饺子?”我有些害臊,脸红彤彤的。母亲将饺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大勺羊肉馅,放进饺子皮中间,然后,只见母亲左手食指与大拇指按在饺子皮的两端,向中间卷起,使劲一按,又用右手将饺子皮封好,封时要用手指扭一下,这样做出来的饺子更好看。我不想在帮忙了,立刻跑出屋子,去和朋友玩了。

  晚上,家家灯火通明,桌上放着各馅的饺子。蘸上醋汁,吃一口,醇香的醋味和新鲜的饺子味,令人回味无穷。不同于除夕,小年的晚上,我们可以早点上床睡觉。大人们在客厅打牌,打麻将,而我和朋友们就入乡随俗,滚铁环,踢毽子。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小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是南昌,我们这里隆重的节日是春节。在春节之时,我最喜欢的还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

  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下午四点起,村里上下就响起了鞭炮声。奶奶端着糖瓜、甜烧饼摆上灶台,擎了一柱香插在灶王的供台上,我问奶奶这灶王是做什么的?奶奶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嘴,说:

  “不能这样说!在今天呀,灶王会到天上去向玉帝报告我们家里的好坏事,因为灶王家有18口人,而且就爱吃甜的,特别是麦芽糖,所以要准备那些供品。一会还要用红纸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吃了糖,被糖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报告坏事了。”

  到了晚上吃饭以后,点了火,还把灶王的纸像烧成了灰。

  随着我们家的鞭炮响起,村里的人们也都放起了鞭炮,恭送灶王上天,不听话的孩子还下拜了呢!看着满天的花海,我们小孩子也十分开心。

  晚上,四面乌黑,我们几个小孩也偷偷地起了夜,轻手轻脚地跑到了灶前。两边的红蜡烛烧得已经很短了。火光红红的、亮亮的,照得台上的糖果越发诱人,我赶紧抱了一大堆,轻手轻脚回房,吃得粘手粘脚,嘴巴都要张不开了,嘴里甜甜的,把手上的糖一股脑擦在被子上,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我们广东在过年时,一般会去逛广府庙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广府庙会。

  我查资料得知,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关。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传入了中国,后来在唐宋时,他们又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宗教活动,他们还各自的宗教活在动上加了许多娱乐项目,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后来经过民间的凡夫俗子不断随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广府庙会了。

  上一次,我们去广府庙会时,看了许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许多小朋友所馋的东西了。那次,我无意经过那位吹糖人师傅摊位,看见那位师傅在教一个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他们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轮到我时,我选做了只老鼠,那位师傅让我过来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师傅先将饴糖,揪下一团,揉成一个球,用食指沾少许淀粉压一个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折断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压扁的饴糖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师傅让我在管口那儿吹了,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直到那位师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会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管状的糖块经我这么一吹就成了一个薄皮中空的扁球状,再经过师傅那双灵巧的手拨弄,一只翘着长尾巴,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会儿就捏好了。我想:这么晶莹透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舍得吃了呢?

  我们还看了许多活动,例如,舞醒狮等。我们看见了领头的红醒狮随着鼓声舞动了起来,顿挫有力,接下来和五只色彩斑斓的醒狮从最低的桩舞,一跃起跳上了最高的桩,领头的红醒狮突然立了起来最后,人们掌声如雷,原来这是寓意来年步步高,鸿(红)运当头!我也十分激动地鼓起了掌。

  热热闹闹的广府庙会,让我记忆犹新,我喜欢广州的广府庙会,因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让我感受到欢欢乐乐的传统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5

  俗话说得好:“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提起家乡的风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酉阳土家族的一个节日,对!就是赶年节,也就是汉族的春节,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仔仔细细的讲一讲吧!

  土家族节日民俗有很多,各式各样,从节日上看,有和和美美的元宵节,有热闹非凡的花灯节,还有喜气洋洋的庆贺节,其中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节日相合,最具有土家特色的那当然是辞旧迎新的赶年节。

  每当赶年节到来时,土家人民都称他为保家卫国过赶年,所以我便好奇便去问妈妈妈妈变眉开眼笑的.对我说:“土家族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早一天,传说在明嘉庆靖年间,土家先民应谱征绥,收到证书后以近年头,就为赶行期,所以才……”我没听完别人跑去了外婆那找到外婆发现外婆在做糯米粑,我也想学一学便开始做了。

  我首先拿了面粉和糯米粉,用冷水加在里面,我花费了所有力气,那糯米粉也柔和不了,一起外婆看到了,便加了些温水,轻轻松松就揉成了一团,我不服气,心想:切,这么一点小事,我才不需要帮忙,可外婆揉成一团后,我却不知道怎么办?外婆却心甘情愿的为我做,看着外婆那么辛苦,我并没有放弃左包包,右包包成了。我笨手笨脚的,没有外婆那样仔细认真,我首先把糯米团揉成一个圆,后用双手压扁在里面包上糖心儿和水果下肉馅儿的,然后再像包包子似的,然道倒过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团子就做好了,后来我意犹未尽,一直在不停的帮许许多多的白胖子,让我外婆眼花缭乱,都分不清哪个是塘馅?又是和水果的。

  抱着抱着,一晃眼就到了下午,我的手脚都开始酸痛了,外婆看了看,我笑着说:“孩子啊,你可真棒,把糯米包包的可爱爱我看着都快流口水了。”说完后,外婆便放进蒸锅里,我迫不及待,生怕耽误了时间,一家人都过来了,外婆也蒸好了,我欣喜若狂,把它端上了桌,大家都喜笑颜开,我们边吃边说,大家都说我做得好。

  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放烟花,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快快乐乐的过了一个赶年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新的一年又来了,又到了我们最盼望的节日了。什么?贴春联,包饺子?去去去,我们家的习俗可没有这么一般,我们家的习俗是——自制酱鸭!

  春节前一两个月,爷爷奶奶就要开始买鸭子准备了。市场上没有活鸭子,只能一大早到郊外去买现杀的。光现杀的可不行,鸭子一定要买肉厚的木头鸭才行。这种鸭子笨笨的,一下子就被逮住了。“诶呦,老板,肉厚的木头鸭给我来几只!”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声音,那么你就碰到“买鸭高手”了!哦对对对,我们再讲回自己啊。这样准备好的',烧起来才叫一个“香”!

  原料有了之后,就要开始制作了。准备一大缸子酱油,再放一些八角香叶,把洗好后晾干的鸭子放进大缸子里洗个酱油澡,把它洗成“大黑鸭”,那就行了。Twodayslater??此时的鸭子有了香味,但是湿哒哒的,好比是刚在“酱油雨”里淋湿了的“落油鸭”。

  好啦!进度条拖至30%。此时,我们需要一把伞和一根绳子。首先把绳子从鸭子的头上穿过,打上一个节,变成一只“挂钩鸭”。接下来你需要把伞撑开——砰!——拿着它和你的“挂钩鸭”走到有自然风的地方(比如:阳台)。最后,把伞倒挂在晒衣架上,同时把酱油鸭挂在伞的正上方,你就可以等一周再回来啦!怎样?伞是用来干什么的?你应该已经发现它是用来接住鸭子滴下来的酱油!如果你不想让楼下晒被子的邻居举着滴了酱油的棉被来找你要说法的话,那么就拿出一把伞吧!

  静静的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来把酱油鸭晒干水分?

  一周的时间到了!酱油鸭已经差不多干了,恭喜酱油鸭晋升为香气十足的“酱鸭”!平时不吃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放在冰箱里或者挂在阳台上,如果要吃的话,用蒸锅蒸一下就行了,可方便啦!

  大年三十的晚上,奶奶又端出了酱鸭这道好菜。爸爸连忙拍手叫好,妈妈也叫道:“好菜!好菜!”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这酱鸭肉紧实又入味,堪称人间美味!

  诶?本小姐突然诗兴大发,吟诗一句:“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几回尝?”不说了不说了,我呀,吃酱鸭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的家乡在霍邱县,那里的风俗可能会与六安不同吧!

  在我的家乡,每年在过春节的前几天,每天晚上都会看到一个个的孔明灯在多人的注视下向天空飞去,不久后等下面的`蜡已烧完了,孔明灯就自然而然的落下来了。我以前放孔明灯,总要先把愿望写上,然后把蜡放在下面的铁丝上固定住,点燃后让孔明灯在地上燃一会儿,过一会里面的蒸气满了孔明灯自然就飞上天空了。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现在我们放孔明灯多是祈福。祈求来年丰收,幸福美满。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放孔明灯祈福,后来也就成了霍邱的风俗了。我几乎每年都放孔明灯,也就图个喜庆热闹。看着自己的孔明灯载着愿望慢慢飞上天空,逐渐飞入天际,又何偿不是一种愉悦呢!

  你们的家乡会有什么不一样的风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家乡的年俗和大量地方一样,每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一顿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特别丰富,有红有绿也有橙。

  春节这天,亲戚们互相走访,说一些客套话,街上的树上都挂着彩灯,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假如幸运的话,春节这天会飘走雪花,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大家便开始放鞭炮,“霹雳啪啦”几声响后,便可以闻到一股火药味。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拾掇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谁知表弟太淘气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让人觉得不好的'象征,表弟很害怕,脸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后还是姑姑解了围,就凭一句——“岁岁平安”就这样,缓解了氛围,这也算是孩子子的优扶待吧,这天,父母决不会吵孩子,怕冲破喜庆的氛围。

  新年这天,大家也会一家人去看烟花,这烟花持续不断,仿佛各家各户都在争谁家的烟花最美一样。看够了烟花,大家便去看灯,在觉得好看的景点拍起照留作纪念,尽管小脸冻得通红,但却很的高兴。

  而且在今天,一结人也会自动组织一个组,在公园里尽情地歌唱,有时路人听到了,也会加入到她们其中。最后,大家孩子子会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赚来的压岁钱就可随意采用。

  有时春节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个好看的景点为自身画像或者画全家福的。春节这天,其乐融融,这是我家乡的节日,也是中国的节日,有的海外也过春节,春节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北京,是我生活的地方,它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首都,说起来也有蛮久的历史了。既然是首都,就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我的老师说过,天子在节气祭祀,而百姓则在节日庆祝八月十五日,就是个节日。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那天,小朋友、大朋友、巨朋友们都要吃我们熟悉的月饼。但我的主角可不是它,是更令小朋友们熟悉的玩意儿兔儿爷。

  我的老师说,天子会在离八月十五日近的秋分在北京月坛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而北京的百姓则在八月十五日那天挂个月光码,摆个兔儿爷就过了。正由于兔儿爷是陪百姓过中秋的,所以它的长相十分可爱。提到兔儿爷,谁不是脑袋里立刻就生出一幅三瓣嘴、长耳朵、一身帅气的服饰和一张自豪的脸的画面呢?说起来,我也见过这样帅气的兔儿爷那是在小学四年级时。

  “同学们,兔儿爷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重要的一项。”四年级时,学校的老师们为了能让我们体会到非遗的奇妙之处与家乡的风俗便办了个活动,让我们可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画脸谱、做风筝、做兔儿爷等。我出于好奇就选了兔儿爷。我们到了指定教室坐下,带我们做兔儿爷的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人一个巴掌大的泥兔儿爷让我们涂色,我们一边涂,这位老师一边为我们讲起关于兔儿爷的风俗与知识:兔儿爷是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每逢中秋节,北京的老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风俗其实源于明代。而兔儿爷是在明末出现的,明人纪坤在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它还有一些歇后语呢,老师讲道:“兔儿爷”出水两脚泥、“兔儿爷”洗澡一滩泥。我们都笑了。接着,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兔儿爷的小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闹瘟疫,嫦娥看到便派玉兔下凡治病,玉兔治病不想收报酬,于是每天换身打扮去看病,人们康复后为了感谢它便用泥捏出了不同样子的兔儿爷来在中秋节供奉。听完讲解,我们每个人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陷入了沉思。

  想到这儿,我不自觉地瞟了一眼我的书柜,在书的边上,站着一对拇指大的小兔儿爷和一只拇指老虎,它们都一脸笑,看着这笑容,我想起了半年前在北京南锣鼓巷那家店里与兔儿爷的偶遇。

  那天,天气晴朗,我的心情也莫名的好,我拉着妈妈在南锣鼓巷闲逛,突然,一家名叫“创艺无限”的店铺似乎在努力地吸引我的注意,好!它嬴了!我三步蹦进店里。只见店里挤满了人,但大家似乎都在默默观赏着什么,是兔儿爷!由于在四年级时有过对兔儿爷风俗的了解,我差点没蹦起来!我平复好心情,也随着人流欣赏着这些小艺术品它们大小不同、颜色各异,但都有着相同的三瓣嘴和一张十分开心自豪的'脸。我环顾四周,发现这家店铺不太大但装饰的十分好看,我在这家很有创意的小店里东瞧西看,以致于忘了时间让妈妈进店来找。“喂,刘嗯?”妈妈刚想叫我,却又突然停住,目光转向了一只小兔儿爷:“这些好可爱啊!”“是啊,多精致!”这时,一位店员走了过来,为我们讲了关于北京兔儿爷的风俗与制作过程,还告诉我们这些细小如米粒的花纹都是捏出来的!听到这儿,人们爆发出一阵赞叹声。后来,我们就买了两只小兔儿爷,一只白衣蓝花、一只红衣白袖边,它们似乎都在行古代的礼呢!噢!还有一头小红老虎!真可爱啊!

  刚才我所讲述的这两件事是不是特别有趣?“做兔儿爷”与“创艺无限”也大大加深了我对北京风俗的了解相信大家身边也发生过许多与风俗有关的小故事吧,不过说到对风俗知识的了解,现在的人知道的真是少的可怜我查关于兔儿爷的资料时翻讨论区看见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兔儿爷”!太恐怖了!兔儿爷可不仅仅是一条知识,它是一个风俗啊!难道在中秋节没见过吗?家人没讲过吗?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呀!我的老师就是讲传统文化的,我就特别喜欢听我的老师讲的我们各地的风俗,而每次听课的时候我也常会被自己的无知度吓到。不过这并不可怕不知道就更要好好去学了!我也要在此机会下继续好好的去寻找寻找我家乡北京的风俗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同学们,你们知道“破五”吗?“破五”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将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初五这天,我们全家要早早起床,进行大扫除。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楼道里,家家户户从屋里扫到屋外,从楼上扫到楼下,把所有清扫出的垃圾杂物堆在一个角落里。人们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二踢脚)插在垃圾上,把它点燃,轰一声炸开,寓意着将所有晦气、穷气全部赶跑。

  “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乡,人们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人们一改前几天过年的慵懒松散,开始劳动。

  从初一就关门的商铺大都选在这天开张,放鞭炮送穷神,打开门迎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已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铺都争先恐后地早早开门,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财源滚滚。

  初五送年齐扫尘,破除禁忌敬财神。响鞭崩去不吉事,饺子吃出好运来。开门纳福晨曦照,喜鹊登枝鸣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们又用劳动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有闻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风俗,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

  我说的家乡,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可能会奇怪,我说的是洛阳,怎么跟中国扯上关系啦,别急,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洛阳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风俗嘛,当然跟洛阳有关系。

  中国的风俗,(也就是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来历是关于一个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个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他决定为民除害。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名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练习剑法,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瘟魔又来捣乱,桓景急忙回家,让大家拿着茱萸叶又让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带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来啦,他追上了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感觉头晕眼花,这时,桓景用宝剑在后面把瘟魔给扎死啦。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春节是个很热闹的节日,各个地区过春节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五花八门。而我外婆家的过节方式也是十分新奇。

  除夕那天,天刚亮我就被鸡给吵醒了,睁眼却发现,外公外婆早已起床,给门贴上了春联。我穿好衣服看了看钟,才早上五点,此时贴好门联的外婆点燃了一束香火和火把。我很是好奇,就问了问旁边的妈妈:“妈,外婆这是干嘛?”“这是这里的习俗,除夕这天早上每家每户都要派家里一个人点燃一束香和火把,拎一个水桶到山上的泉水边,把带来的香火先插上,然后往泉水里丢几枚硬币给水神,接着用水桶将“新水”挑回家……”妈妈像讲故事一样,和我讲着我也像听故事一样专心地听着。

  不一会儿,外婆回来了,还拎了一桶水,这时舅妈拿来一个碗,妈妈也给我拿了一个,让我喝一碗,之后家里的人也都喝了,喝完之后又各自忙各自的了,睡觉的睡觉,烧饭的烧饭。

  大年初一根据外婆家的习俗,早上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初二也是最热闹的一天,用香纸敬财神,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唱山歌,穿着当地的服饰跳舞,还会在空地上举行活动。全村人民挤在那块地上,看着空地上的人们精彩的'表演,那一天全村上下家家灯火通明。

  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间,人们在谷坪大开歌堂,日里唱“欢冬久”夜里唱“欢古。”正月十五夜里到别人家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

  等正月十五过后,年的味道开始疏散。工人们开始返工了,孩子们各自回校上学。老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也是我觉得家乡最独特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谈起风俗,首先想到的便是春节。

  过除夕时,家家户户都会祭灶神。听奶奶说,灶神掌管人间食事和灶火,平时家里厨房里贴灶神是为了祈求“衣食有余”。除夕夜里要烧掉画像,送灶神上天。大年初一早上要贴上新画像,接灶神回来。烧画像与贴画像时都要置酒肉蔬果,祭祀神灵。

  除夕的晚饭十分特别,称为年夜饭。我们一家与亲戚朋友会聚在一起,品尝着桌上寓意各异的生菜(生财)、发菜(发财)、腐竹(富足)、莲藕(预示聪明)等菜品。其中最特别的当属中间这条熟的且完整的鲤鱼。这条鱼当天不可以吃,人称“看鱼”,即“年年有余(鱼)”,爷爷告诉我,这条鱼的头要朝向长辈,鱼肚要朝向学生,有“肚里有墨水”的寓意。不得不说,年夜饭确实让过年又多了几分年味儿。

  年夜饭吃完,接下来就要开始守岁了。我们会大开灯火,这样就能驱散人间的恶鬼,让来年家里财富充实。守岁时,有人会在沙发上坐着看春晚,有人坐在房间里看书,或两人对坐聊天。守岁带来的不仅是等待新年的激动与喜悦,更能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

  大年初一的早餐一般都是素菜,这一天得把全年的素菜通通吃完,往后才能大鱼大肉。我还通过查资料得知这天是扫帚的'生日,不能动扫帚,否则会引来“扫帚星”霉运降身,此后五天里也不能倒垃圾,不然会倒走福气因而破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过年期间要贴“年红”,即贴福、春联、门神像等。春联一般要贴在大门边框旁边,分为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门神像贴在两扇大门上,一边一张,用来驱散鬼神。“福”一般倒贴,代表“福”到了。不过乾隆皇帝写的“福”别有讲究,要正贴。

  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几天几夜也说不尽,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彩、更有趣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端午风俗。

  小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只是觉得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罢了。

  早早的算好了时间,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发疯了。

  懒得在卧室与灶房间来回周旋,我干脆搬了个小板凳来,就这么坐在奶奶跟前,看着她包粽子。

  “这里脏,妮儿,你快出去。”

  “没事儿,我不嫌脏。”相比关注这脏兮兮的瓦灶和墙壁,我还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是多么灵巧啊!一弯,一放,一折,一绑,短短几步,短短几十秒,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诞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熏着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儿随时准备着添柴火。

  望着灶房烟囱里冒出的浓浓的烟,不知为什么,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油条、糖糕一类的油炸食品。雄黄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关于鸡蛋的端午风俗。在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会拿来一个提前煮好的`热腾腾的鸡蛋,然后让鸡蛋从我的头顶一直滚到脚尖,嘴里还念念有词“骨碌骨碌灾,小病大灾都滚下来........”滚好后,再让我把鸡蛋猛地一摔,然后立刻拿起来,剥掉壳,给我吃掉。

  据说,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老人们坚信,热腾腾的鸡蛋可以粘走孩子们身上的一切病灾,在下一次端午节前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对我的关怀中走来,又在奶奶对我的祝福中离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5-14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5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5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1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1-28

家乡风俗作文0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