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务驱动型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务驱动型作文1
阅读活动是读者对文本做出反应,即解读文本、创造意义的过程;而调用已有知识、借助自由发挥、建构文本意义本身就是在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进行一种写作体验。文学阅读为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输入,写作则可以进一步深化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美国学者彼得?埃尔博(PeterElbow)把写作任务分为两大类:成绩需记入学期总评的“高风险写作”(high?stakeswriting)和成绩不需计入学期总评的“低风险写作”(low?stakeswriting)。伴随英美文学阅读所进行的英语写作体验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创造意义,属于“低风险写作”,符合低/无焦虑学习原则。加拿大学者梅里尔?斯温(MerrillSwain)“输出假设理论”或“可理解性输出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尤其是对“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充分条件”的观点)的质疑,也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密切关系的语言学论证。
一、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理论基础
读者反应批评的文本阅读观认为,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费什指出,“阅读是读者的一种活动,是读者所做的事情”。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文本不断做出反应―――不断地“产生期待,不断地打破期待,不断地得出结论,又不断地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即读者逐渐形成经验结构的过程。换言之,文本是读者阐释的产物,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发生交互关系,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表现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不断对话,即读者对文本做出的反应。
读者反应批评的文本意义观认为,文本的意义取决于读者的反应,而读者的反应取决于“阐释社会”()。一方面,对某一特定文本,不同读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文本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属于不同阐释社会;不同阐释社会的读者间存在不同的阐释策略,同一阐释社会的读者拥有“共享阐释策略”(),即某种共有的“可用于书写文本和建构文本特征的策略”。因此,同一阐释社会的读者由于享有相同的阐释策略,对同一文本的反应总是呈现出大致相同的态势,创造的文本的意义基本上是趋于同一;不同阐释社会的读者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阐释策略,对同一文本的反应呈现差异态势,产生不同的阐释意义。
从本质上讲,文本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过程,文本意义的创造过程是语言输出过程。因此,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可以被归结为关于语言输入和输出(即文本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理论:不论是“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的文本阅读观,还是“文本意义源于阐释社会”的文本意义观,都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活动是文本阅读和文本意义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体现。
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的结合就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英美文学阅读过程是输入目标语(英语)的过程,即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之上的浸入式学习过程,关注的是英语理解和阐释。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抓住主题、理顺思路的阅读体验中得到建构的。
以斯温为代表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浸入式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听、读技能的提高效果明显,但在说、写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收效甚微。
故此,斯温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或可理解性输出理论,认为“输出语言的活动(说/写)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输出语言与理解语言的过程大不相同”。输出语言的活动对提高语言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渠道之一,英语写作关注的是思想/意义的准确表达。斯温曾经指出,“输出具有引发注意的功能”。
也就是说,在输出目标语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不得不面对自身的语言问题,不得不为自己的思想/意义寻求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读者把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结构转化为书面语言,不仅可以完成语言学习从输入经由吸收加工到最终输出的动态循环,也能够做到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这一写作体验以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为背景,以低风险写作为特征,学生/读者可以有目的、无拘束、自由发挥、“率性而为”地进行写作,表达思想。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均为英语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属于输入语言,强调理解和阐释;后者属于输出语言,强调思想/意义的表达。前者是前提和条件,后者是目的和结果。
只有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学阅读积累,才有可能在英语写作中灵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意义。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一方面,享有共同的华夏文化背景,属于同一阐释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身份决定了他们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属于大阐释社会中的小阐释群体。因此,阅读指定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既可能产生基本相同的理解和阐释,也可能伴有一定的解读差异和分歧。
结合这一现实可能性,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如果学生/读者能够课前完成文本阅读,带着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走进课堂,就可以在课堂的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通有无,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相对客观的阐释。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建构意义不仅需要一个轻松、自然、友好、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学生/读者进行课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自由安排时间,也容易消除集体阅读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做到天马行空、自由想象,从而轻松地完成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课内展开集体或分组讨论是语言输出的开始,根据斯温的可理解性输出理论,外语学习者在目标语输出(说/写)过程中,会动用全部已有的相关语言知识,努力实现输出语言的准确恰当。
而数位学生/读者一起交流讨论(即输出语言),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文本意义的创造,也便于发现、指正其他成员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起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作用。集体或分组活动的后续收益取决于每个成员交流后的反思,即分析比较不同学生/读者建构的文本意义的差异性、思考解决讨论交流中牵涉到的语言问题。斯温认为,“输出的反省功能”―――“用语言来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能够“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写作作为语言输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反省功能。在借鉴交流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学生/读者再次阅读、重新理解指定文本,通过写作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斯温认为,输出(说/写)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写作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提高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创造一些条件使语言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并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地进行语言的输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学生/读者进行文本阐释和讨论交流亦是内化、吸收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极佳途径,而文本意义的最终建构必须表现为语言的输出(即写作)。虽然英美文学阅读强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似乎更关照信息/意义,写作活动注重语言输出,侧重语汇使用和语言表述,但是任何意义/信息的传递都必须依赖恰当的语汇和准确的语言。因此,英美文学阅读中学生/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不仅需要娴熟的写作技能,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学习模式
文学作品阅读是学好英美文学的关键,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原着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业任务之一。然而,单纯的阅读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收效也不够明显。如果在学生完成指定文本的阅读后,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并经过总结、反思,完成建构文本意义的相应写作任务,把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合二为一,就能收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效果。换言之,学生/读者以阅读指定文本、参与交流讨论、进行信息反思、创造文本意义为内容的学习模式,实现了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阅读指定文本
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本“阅读过程是读者阅读经验的时间流动过程”;文本意义是“读者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反应”。也就是说,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对文本意义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根据每个教学周的既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反复阅读指定文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又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就是逐渐形成经验结构、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英美文学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输入语言的过程,是为最终的语言输出―――写作活动―――搜集材料、储备信息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学作品的阅读是高水平写作的前提;写作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比其他任何形式的阅读都显得轻松、有趣,更容易积累丰富实用的写作素材,更能激发学生/读者的写作欲望。
(二)参与交流讨论
费什指出,文本的意义源于阐释社会,源于相同文化传统造就的共享阐释策略。文化传统是决定读者阐释文本、创造意义的根本。中国学生/读者既相同又差异的民族经历和文化传统,决定了既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划归为同一阐释社会,也不能将他们划分为截然不同的阐释社会。他们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解读既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又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某种认同。
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在有充分的阅读准备的前提下,参与集体或小组交流,说出各自的理解和阐释,比较不同成员解读中存在的共识与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语言和文化原因,既是一个依赖阐释策略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内化语言信息的过程。交流讨论以输出语言(说)为主要形式,而要输出语言就不得不思考、斟酌乃至犯错。无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指正其他成员的语言错误,都离不开语言的输出―――说的行为。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两个必需途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建构出相对客观的文本意义,而且还能迫使语言使用者直面语汇、语法问题,力争做到口语表达的准确恰当,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铺垫。
(三)进行信息反思
既然文本意义是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反应,那么读者每阅读一次文本就会产生一次反应,而且后一次反应必定是对前一次反应的反应。学生/读者针对交流讨论中出现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结合已有英语语言知识和所采用的阐释策略,在反复分析、不断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之前解读的合理或不合理、可取或不可取的地方,有助于进一步阅读文本、加深理解、建构意义。另外,这一信息反思过程也属于语言输出的范畴,可以促进学生/读者语言技能的提高。斯温曾经指出,反省是输出的功能之一,重审自己或他人的输出语言,既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语言问题,也能强化新鲜语汇和典型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总之,英美文学学习中及时的信息反思,不仅可以改变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还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四)创造文本意义
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学批评关注的不应该是文本的空间结构,而应该是读者的经验结构”,文学批评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文本意义的建构―――表现为语言输出(主要是写的活动)。读者一旦开始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就会对文本不断地做出反应、不断地产生文本意义。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阅读作品、阐释意义、写出评介/赏析的过程,既是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也是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有机结合、以读促写的过程。
三、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实验与效果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随机抽取了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两个班(3、4班)的学生作为受试对象。3班为实验班,班级人数31人;4班为控制班,班级人数30人。实验教学为期半年。
在正式开课之前,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测查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性质、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方法、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以及英美文学阅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认为英美文学课的主要内容为文学史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品阅读可有可无)的学生均超过了50%;6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仅与爱好文学或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有关;将近70%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分属两个课程类别,通过文学阅读促进写作技能的提高更适用于一语学习,在二语学习中,将文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只会增加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向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开课前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的综合摸底检测:内容为就指定文本撰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形式为课外自由写作,字数1500字以上;论文评阅方式包括存在问题统计(见表1)和综合打分(见表2)两部分。存在问题统计具体包括每篇文章语言层面出现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以及论证过程中存在的论题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论据不充分等问题的归类和量化。
任务驱动型作文2
一、表态说理型
例题:课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对象任务: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2、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文体任务:写一封信。
4、议论的针对性较强,往往要结合材料本身进行分析。题目中材料所给情境更具体,相对而言写作时的限制和约束也更多。要就事论事。
5、选定收信人+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理由)
二、权衡选择型
例题:课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观点任务:三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
2、写法任务:体现你的思考、权衡。
3、立意:这类作文的立意最终呈现形式要由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语构成,可以表述为“因为大李具有矢志创新等精神,所以我认为他更具风采”。其中关键词为“矢志创新”和“风采”,思维链条外显为“因果关系”。(作文材料含意+选择)
4、就事论理。作文材料往往隐含了一些道理,写作文是为说明材料蕴含的道理。
5、辨析关键概念:矢志创新、爱岗敬业、酷爱摄影捕捉美景
6、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抓好比较点是关键。权衡的标准:更有风采。
7、叙述三则材料的含意+选择一则+立意+比较点与阐述理由+回应任务。
三、权衡判断型
例题:成都二诊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涉及到“导盲犬”乘车问题。
作为考生,可能对“导盲犬”有所了解,但可能不细。
要审好题,写好这篇作文,需要了解导盲犬和智障人群的知识,这是我们思考、权衡、判断的基础。
1、审读作文材料与要求,明白任务指令
像成都二诊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发表对导盲犬乘车的看法。
2、围绕材料核心,调动相关背景知识
就成都二诊作文来说,其核心就是导盲犬乘车利弊及其解决。
3、细致深入地思考,确立问题解决方案,做到“文以载道”
如何细致深入地思考呢?
一要注意运用哲学观念、道德思想对作文中的人与事加以审视;
如成都二诊作文,就涉及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众健康”等哲学、政治、道德和社会众多理念。
二要从客观辩证角度进行分析
从成都二诊作文材料来看,导盲犬乘车利于视障人群,这是无疑的,作为社会公德,政府与社会都应该给予支持,并保持友善态度。
不过导盲犬乘车,也会有些负面影响,这不能不顾及。
总的来说,前者是“利”,后者是“害”;显然“利”重于“害”。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虽然较轻,也不能不顾。
主次兼顾,标本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为考生,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显示出大气度、大胸怀、大境界。
而最终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能切实解决问题,并具有可行性。(龚志华)
[转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类型及其特点
四、意见建议型
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 “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简要审题】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1.目的针对性。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方的辩论。
2.角色定位性。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
3.隐形比较性。深二模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李洪伟)
内容任务:表明立场;或提出具体建议。
写法任务:比较。
文体任务:参加讨论的发言稿。
对象任务:正方或反方。
高三惠州模拟考试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今年3月中旬,纽约地铁站台,一个着装如邻家小妹的女孩忘我地拉小提琴。演奏堪称完美,然而没人驻足、围观,没有过客表示关注。现场上车下车的过客脚步匆匆;候车的人或翻书,或看手机,或听耳机,或发呆……
演奏的场面后来传到网上,却引来约1000万人的点击观看。原来,这个女孩是身价上百万美金的小提琴手林赛?斯特林,她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站在音乐会舞台上,她是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一、作文题目分析:
(一)审题要素的梳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关键抓几个要素:情景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围绕着明星小提琴手林赛在地铁站演奏无人关注的事情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请你写一篇,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意见建议
4.事件的焦点:“明星”林赛在地铁站的倾情精湛演奏没有引起在场者的关注
(二)如何给出意见和建议是审题的关键。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从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需要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两个自然段的对比中做出合理的推断。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奏中。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这里的过客应该是广义的,是材料中“没有过客表示关注”一句中的过客,既包括后文所说的脚步匆匆的行人,也包括候车的人。
意见建议: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对堪称完美的小提琴演奏丝毫没有关注的现象也引人深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这里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想:林赛的粉丝中是否有一部分恰巧是地铁站台忽略林赛的过客呢?又或者当林赛不是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而是以邻家女孩的身份出现在粉丝的现实生活中,粉丝们是否依旧钟情于她的音乐演奏呢?
因此,对粉丝的意见建议可以是:不要对忽略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
二、评分建议:
(一)符合题意的写作
关键看:
(1)写作对象有选择,只能是林赛、过客、“粉丝”三者中任意一个
(2)给出意见建议。(不一定是以写信的方式,可以是以第二人称口吻写作的议论文)
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判定为“符合题意”。
参考立意: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奏中;C.享受光环,也安于平凡;E.艺术完美的意义在于引起共鸣,离开欣赏的氛围和合适的观众,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F.在冷漠中修炼并提升,在关爱中奉献并享受。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应反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进而反思:关注他人,不应在乎其外在的名号头衔,而应该关注其内在的涵养;“包装性审美”的偏见;人们常常为明星趋之若鹜,却对无名小卒不屑一顾;如果遮住了光环,还认得出美好的事物吗?请停下你们匆匆的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关注欣赏(身边)平凡的美;驻足身边的风景;有时,美好的享受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入场券,请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丽和奇迹,值得让我们停下脚步,驻足停留,细细聆听,认真品味;增强美的感受能力,别做错过美妙琴声的蛮牛。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不要对忽视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真爱艺术的粉丝,欣赏的不是光环,而是真金;别让“明星效应”遮蔽双眼;追寻音乐,也是追寻本心;不因冷遇而懈怠,这样的明星值得粉丝的尊敬和喜爱。
五、回应解答型
例题:2016年广州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1、对象任务:选择一方
2、文体任务:写一篇回应人们的非议。(议论文)
3、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4、写作关键:找到回应点。
解读:
第一部分是写作任务,“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写一篇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句话,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完成。
任务指令中包含四个方面是考生必须达成的:
第一,必须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即考生首先须做出选择,在这四方中选择其中一方。
第二,必须是“回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针对材料中提供的情况做出回答。
第三,“回应”的内容必须是“人们的非议”,即材料中人们对考生所选定的一方的“非议”。材料只提供了事件的过程,并指出了四方“均遭到了非议”,而“非议”的具体内容并未明文写出来,因此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推断出“非议”的内容,然后针对“非议”做出回答。
对“非议”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
“非议”在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中还是可以读出来的。 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为什么不能给出比南旺俱乐部更好的待遇留着大黎?在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之间为什么不能满足大黎的要求?处理事情不够大度,不够大气,在大黎转会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也邀请大黎参加冠军庆祝仪式,体面地给大黎颁奖???
对南旺俱乐部的非议:自己不培养球星,靠提高待遇挖人,挖走别的俱乐部的冠军队主力成员,是否合适???
对北兴俱乐部球迷的非议:自己的偶像成为敌手的明星,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业球赛,讲求的是商业规则,球员不一定从一而终为某个俱乐部服务。当大黎没做出决定的时候,球迷苦苦挽留,体现了球迷对俱乐部球队的热爱。但是当大黎已经决定转会了,成为事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祝福大黎,感谢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祝福他在新的球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对大黎的非议:为更好的待遇不顾感情,毅然抛弃原来的冠军球队,给球队带来损失。在商业最大利益追求与感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更好?他该不该得到北兴俱乐部和球迷的尊重,还他一个体面的冠军庆祝仪式和戒指颁授仪式?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
第四,选定一方回应人们的非议的角色身份可以包括两个种,一种是直接身份代入,即以所选定方的身份进行回应,如以北兴俱乐部的身份进行回应;另一种是旁观者的身份,即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所选定方遭到的非议进行回应,如以旁观者身份回应人们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
2.第二部分是“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此项要求是告知考生写回应的背景是大黎从北兴俱乐部转会到了南旺俱乐部,事件四方当事者都受到了人们的非议;写作者选择一方,表达你对非议的看法;既可以为受责方做完全无过的、合情或合理、合法的辩护,也可以在承认指责有合理不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做是非多寡的论述,还可以完全接受公众的非议;文体以议论文为宜,若采用其他文体也应该要能够完成当事者方对非议的回应任务;要有标题,考生自我拟定,同时强调不能套作与抄袭。
六、经验交流型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2)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
(3)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一一佚名
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这是作文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材料里有分享快乐、分享忧愁、分享知识、分享地球等等。
那你跟他人分享什么?必须做出选择性的决定,这个决定,显示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也显示出立意的高低上下。
2、谈谈你的经验。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谈谈你的经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出自己与人分享的亲身的体验,二是说出分享的技巧,注意事项等,侧重怎么样分享。
附:
1、鲁力老师提醒: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习作须注意几点:
1.写作动机交代要清楚,表达态度要鲜明(比如,我以为老王更X具有风采)。
2.主题词要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标题、开头、文中、结尾);
3.该“权衡比较”的一定不要忽略;
4.处理好主次详略关系。“比较”内容要精短,选写内容要详细。不能喧宾夺主。
5.要“正比”,不得“反比”。即:比较中不能说其它几个内容不好,而应说“都好”,只是“我”选的“更”好。
2、谢宪起老师提示: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16字法则:
透过现象,理性分析;缘事析理,不离任务。
3、橘之郡老师提示:
我们可以得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大要:
第一,要明确题目要求之写作任务;
第二,紧扣材料议论,通过具体分析材料来完成写作任务,同时获得说理透彻度。
写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们要抛弃以前那种慕求华文丽彩、堆砌名言事例和苦费心力于立意的旧观念,转而追求表达准确简洁、说理清晰通透和完成写作任务的新文风。而要写好这种“任务驱动”作文,大家切记:紧扣材料议论,通过具体分析材料来完成写作任务,同时获得说理透彻度。
4、语文新高考提示:
议论文“讲道理”应该成为阅卷重点,考生明确观点后,你要告诉读者观点之所由来。如广州一模题,如果认为应选择画展主办者的新闻刊登在《暖闻》栏目,则要分析为什么这则新闻最为温暖或者最合适。又如上面的题目,如果主张小钧可以考虑就读高职院校,那么你要有劝小钧选择高职的理由阐述。
发轫于2015年全国卷之“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业界认为这不仅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更是高考作文写作风气的变化——由欣赏抒情、文采,转而注重理性、思辨。(语文新高考)
6、欧阳国胜老师提示:
高分突破的首要路径就是审清任务要求,着意内涵解读。
立足矛盾关系着意内涵解读
对于一则材料,考生需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前提。“内容”指向事件,“含意”指向事件所体现的旨意。本则材料“内容”是“校园老建筑是否应拆除”。当命题材料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时,考生要能从材料中发现矛盾对立点,提炼矛盾对应关系。
如2015年全国I卷就可提炼出“传统伦理与现代理性”、“生命意识和法律意识”、“情与理”、“情与法”、“法与理”等之间的矛盾关系。
“是否拆楼”这则材料提供了两难处境:从理想角度看,学校追求“发展”立足“现代化”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大计,拆楼似乎无可厚非,但确要拆除,校方又可能背负破坏人文环境的指责;如果保留,又要受制于“用地所限”的现实制约。所以,拆除,感情上难以接受;保留,学校发展深受影响。
由此找到矛盾的两个对立点,并提炼出一组矛盾对应关系,这样便可拟出材料“含意”:“校园人文建筑与学校现代发展的冲突”。而矛盾对应关系的发现有赖于关键概念,所以,寻找概念间的关系是发现矛盾关系的较好路径。
材料中“矮小、简陋、老旧”等概念表明教学楼的现状并非危楼,只是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场所而已,但可以通过修缮改造进行再利用。材料借助“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等修饰语表明了旧建筑的“特殊性”,对“特殊性”即对“老建筑”内涵挖掘的深浅就决定了作文思想的深浅。
除命题者提供的解读方式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解读“老建筑”的内涵:“老建筑已非普通教学楼,它积淀着无数学子的集体记忆,是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唤醒记忆的催化媒介。是历史与人文情愫的校园文化符号,是凝固的音乐,是活的标本。是具有永久的激励教育、启迪与怀旧意义的精神高地与文化食粮。”这样的概念厘定就避免了写作的浅表化。
“立足矛盾关系,着意内涵解读”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突破、获取高分的有效路径。
【任务驱动型作文】相关文章:
任务驱动型作文(通用67篇)08-19
“任务驱动”教学反思04-21
深海任务作文03-04
艰难的任务——包饺子10-09
公司工作任务总结02-27
团队完成任务的口号07-27
建设节水型城市作文08-11
个人工作任务总结07-08
个人工作任务总结04-11